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引子

受當前疫情的影響,從本週一起,教育部在央視4套教育電視臺推出了電視直播課,這要比之前的電腦直播和手機直播等要好上很多,只要電視屏幕夠大,只要時間得以控制,一般不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什麼傷害。以小學低年級為例,每天真正上正課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是半小時,至於其它課程都是相對較為輕鬆的課程。這也是現有條件下的最好選擇了。

“老母親”們為了能讓孩子上好電視直播課,提前一晚做各種準備工作。多年未打開看的電視,要先試試機,看看能不能打開;還要測試一下電視網絡,看看能不能接通。可別小看這些事情,這是孩子在第二天能不能順利上好電視直播課的基本保證。

按理說,老母親們忙乎了半天,孩子在第二天應該是帶著感恩的心去認真上直播課吧。事實恰恰和老母親們想的相反,孩子在電視前根本就坐不住,有一種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既視感,一堂直播課聽下來,能聽進去一半就謝天謝地。老母親們有點不明白了,往常孩子只要拿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小眼睛盯著電視,手拿遊戲遙控柄,屁股就好像紮下了根,根本就挪不開。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01

看電視直播課的確很能考驗孩子的學習專注力,一些在平時專注力就不足的孩子,在這個環節中很容易就敗下陣來。如果孩子連半小時的學習時間都難以沉下心來,基本上可以判定孩子的專注力不足,而孩子的專注力又和學習內驅力有很大的關聯。換句話說,孩子有學習內驅力,自然在學習上會專注,而在學習上專注,又會促進學習內驅力的進一步形成。因此,這兩者是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而是要把它們看成是一個整體。否則,我們就很難去解釋孩子在玩遊戲的那種專注和看電視直播課程的那種心不在焉的現象了。

孩子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這只不過是在向我們家長傳遞一個信號和教育調整方向:現在要幫孩子解決什麼問題?原先的教育還要做出哪些調整?

如何讓孩子像愛玩遊戲那樣去愛學習,這既是很多家長心心念念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一道頗具挑戰性的教育難題。儘管如此,可事實上,在我們身邊還是有不少孩子能做到像愛玩遊戲那樣去愛學習,成為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遊戲之所以能夠吸引孩子樂此不疲去投入,原因就在於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可以從玩遊戲中尋找到樂趣,以致孩子完全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孩子就能自動自發地去完成。

反觀我們家長從孩子上一年級起,就在給孩子渲染一種學習很苦很累的印象,哪個孩子見了會不害怕?而且這種在小時候的印象會根深蒂固紮在孩子內心深處,影響時間可以跨越十幾年。這就是很多人所看到的孩子一畢業(高中)就把所有的課本撕碎扔掉現象的重要成因之一。從兒童心理學上來分析,這已不單純是一種情感宣洩和釋放,而更多的是對書本的不滿:“哼,讓我寒窗苦讀了十幾年,這種苦已經受夠了,現在要把課本撕碎,最好扔得遠遠的才解氣。”一眾課本到最後也沒搞明白這是什麼一回事:“我的小主人怎麼啦?我可是想給我的小主人帶去樂趣的啊,怎麼現在小主人就這麼嫌棄我呢?嗚嗚……”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看吧,可憐的課本硬生生地被逼成了“背鍋大俠”,到底是誰把學習這件事變成了孩子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不管是誰,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責無旁貸的,更何況,父母的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可以長達十幾年以上。如果我們不能認真去反思這個其實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教育問題,那麼一些孩子將無從談起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對學習的無助和恐懼感仍舊會繼續。

所有的學霸並不是天生的學霸命,而是他們從小就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並變成了一種須臾不能缺少的心理需求。如孔子的高徒顏淵,如果不是學習是一件樂趣來支撐著他的學習信念的話,他早就要被飢貧交加的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無數遍了。

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一開始都是抱著一種好奇、新鮮,並急於探索這個世界的學習渴望。比如,他們會問父母很多很多的問題,會一連幾個小時在認真觀察螞蟻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愛學習的一種最原生態的一種表現,可當學習”變成了一件與考試掛鉤的,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時,孩子又怎麼可能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學習不快樂,孩子又怎麼可能把學習搞好呢?由此進入到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

02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學習樂趣,使學習變成為孩子的一種真正需求呢?家長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孩子加以引導。

首先,讓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不再是“黑暗”與“痛苦”

孩子之所以愛玩電子遊戲,除了天性使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電腦手機遊戲不好玩。反而在有意無意間給孩子傳遞遊戲好玩的信號,比如家長一有空就在孩子面前很投入地刷手機;孩子周圍的小夥伴只要談起手機遊戲來就一臉的興奮……這些都在對孩子強化遊戲好玩的概念。

根據有關教育研究認為,孩子對學習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大都來自於家長,家長所採取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積極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最終越學越愛學;而消極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把學習當作一件“苦逼”事情,最終越學越不愛學。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的,都喜歡探索的感覺。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動機,跟他對這件事的興趣和勝任感有關。當孩子在嘗試著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家長一開始就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能滿足探索好奇心的學習環境,讓他感覺到學習是為了去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而不是機械沉悶和無休止的學習任務,那麼,孩子必然會產生一種學習上的期待和興奮;反之,如果我們家長是把學習描述成一項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務,孩子就極有可能失去興趣,根本就談不上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學習也就變成為一種“痛苦”與“黑暗”,毫無樂趣可言。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抱著一種平常心,孩子也放鬆

簡單分析孩子玩遊戲的心理,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愛玩遊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玩遊戲中沒有過大的壓力,如果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再好玩的遊戲孩子也會玩不下去。

有家長為了根治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惡習,採取的是“以毒攻毒”的教育策略。家長並沒有簡單地禁止孩子玩手機,相反,還鼓勵孩子去玩,但他提出了玩手機要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必須要打出一定的等級及完成一定的指標之後,下次才能繼續玩下去。明眼人一聽,這玩遊戲不就成了一項任務了嗎?可孩子並不知道老爸的小心思,開始幾次都還玩得不亦樂乎,隨著後面的任務越來越多,挑戰越來越難,孩子在玩手機中屢屢受挫,這時候玩遊戲完全變成了一種額外負擔。最後,孩子主動把手機交還給家長,再也不敢硬著頭皮繼續玩下去了,因為這種接受家長安排的帶有完成指標的遊戲和自己憑藉興趣去玩的,完全是兩碼事,全無樂趣可言。

當孩子不能從遊戲中找到樂趣的時候,就連好玩的遊戲也要被拋棄。同理,當孩子不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的時候,也會遠離學習、不愛學習。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對孩子的學習,家長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家長把心態放平了,孩子才不會產生過多的學習壓力,才能像平時玩遊戲那樣保持輕鬆自如的學習狀態。

第三,在學習機制中加入遊戲的因素

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在打遊戲的時候,是不是停不下來?成人如此,孩子就更沒有抵抗力了。不少家長很好奇遊戲是怎樣使人長時間地保持著精神集中,能不能在學習中也加入遊戲的因素,讓學習也變得像遊戲那樣簡單有趣又好玩?

答案是當然是可以的,這種方式尤其適用於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我們剖析遊戲讓孩子痴迷的秘訣,我們就會發現,遊戲無非是做到了以下這兩點:

  • 一是遊戲設計師通常會把要完成的很難通關的大目標分成容易通關的小目標,這樣能使玩家有信心玩下去;否則,如果遊戲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大目標,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闖關,卻每次都要被系統打回原形,又要重新開始,相信很多人最終會放棄這個遊戲的。
  • 二是當玩家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就立馬會有一個即時反饋,比如積分、金幣和裝備升級等方面的獎勵,很容易讓玩家產生成就感;如果玩家失敗了,遊戲系統一般會說:“沒關係,再來一次!”在遊戲世界裡,玩家從來不害怕失敗,失敗可以重來。

而與之對比的學習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有人比喻為攀登學習高峰,確實會讓人產生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如果我們能把學習這個大目標進行合理分解,並在孩子每完成一個小目標的時候,都能如同玩遊戲一般得到家長的即時反饋,這種反饋不見得是物質上的獎勵,更多的是家長言語上肯定和欣賞等,那麼,孩子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感,產生持續學習的內驅力。

娃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做對這3件事,娃也能像玩遊戲一樣愛學習

如果孩子學習受挫,如果家長也能像遊戲機制一樣,不是打擊而是鼓勵孩子再來一次的話,相信孩子以後會在學習上全力以赴。

結語

關於在學習機制中引入遊戲的機制的做法其實有很多,以上僅是拋磚引玉。

當孩子覺得學習也和遊戲世界一樣有趣的時候,他將在專注力和內驅力等方面都有質的方面的提升,在學習上產生“心流”,學好功課自然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