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电影《狂怒》,如果虎式坦克被德军大规模生产,结局又会怎样?

近代史解析


【一方面虎式坦克是厉害但不是无敌,攻击力强装甲厚,但是灵活性差故障多维护难。另外一方面,德军已经在大规模拼命生产,然而盟军也在升级武器,虎式坦克优势开始削弱,另外盟军轰炸德军兵工厂,也让德军坦克生产数量被限制在一半左右。】

《狂怒》是2014年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战争片,发生的时间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电影当时未播先火,很多的战争片迷万众期待,最大的原因就是“真实性”。

这部电影当初宣传的两个“真”非常吸引人,一是事件真实,大部分的事件都有原型;二是道具真实,里面出现的坦克都是从博物馆借回来的真货,其中德军的虎式坦克全球只剩下不到10辆。

然而电影上映之后,豆瓣评分只有7.9,按理说这个分数也不算很低,但是相对于这种级别的战争大片,就显得有点低了。还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能媲美国内的很多神剧,一辆不能动的坦克,几个人就那样挡住了一个营的进攻,显得德军的智商偏低,个人英雄主义太过。

然而最后一段夜战的原型,比电影里更神

狂怒的制片提到过,这一段的原型是奥迪·里昂·墨菲。

奥迪的连队当时被派驻在法国的重要军事据点,墨菲的部队中有128个人,但大部分都是伤兵,能作战的只有19个,还有两辆M10坦克歼击车。墨菲让同伴后撤,一个人用电话指挥后方的支援火炮,攻击面前的6辆虎式坦克和2个加强连的步兵,受到打击的虎式坦克撤退后,他使用M2卡宾枪对着蜂拥而来德军扫射。

弹尽之时,他站在被虎式坦克击中后燃烧的M10坦克歼击车上,用12.7mm口径的M2重机枪对德国步兵开始扫射,2个加强连的德军在猛烈的火力覆盖下寸步难进,而奥迪的腿也被击中受伤,但他依然单手开火长达一个小时之久。

二战期间,奥迪最牛的就是这次单挑6辆虎式坦克,21个月里他一人杀伤240个敌人并且俘虏大量德军,服役期间被授勋33枚。

奥迪也被称为二战美军最强单兵,也是美国队长的原型。

所以这样对比一下,其实《狂怒》的结果还不算很夸张,但是难就是难在怎么把这个事情拍得真实起来。

虎式坦克到底有多神

在《狂怒》里,盟军说起虎式坦克都有点谈虎色变,它到底有多牛?

虎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一种重型坦克,号称正面无敌,当时它前装甲厚度达100毫米以上。在电影里就可以看到,那辆虎式坦克多次中弹,但是像没事儿一样。据说美军的对阵思路是8到10辆谢尔曼坦克能KO一辆虎式坦克,从这个角度就知道虎式坦克已经接近战略武器的地位。

当时还有一种叫虎式坦克恐惧症,就是当时这种具有绝对优势的装甲武器出现在战场上,造成了盟军的恐惧。甚至有人传说这种坦克的装甲可以自我修复,跟未来战士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质疑电影真实性的原因,电影中有一段,三辆谢尔曼对阵一辆虎式,结果三辆车一排前冲。如果虎式坦克不离开自己的掩体,一个一个瞄准轰,三辆谢尔曼被秒的概率很高,所以这个过程显得太儿戏。

不过虎式坦克也不是真无敌,既然是重型坦克,在速度和灵活性就不足,到了战争结束前,其实盟军的坦克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升级,没有像以前那么容易被虎式坦克击中。所以如果虎式坦克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傻傻地往前冲,确实是自己找死的行为,相当于把自己的弱点暴露。

虎式坦克这么厉害,大量生产不就完了,为什么德军还是败了?

虎式坦克在战场上露面之初确实很厉害,但是对手也不是傻,盟军的坦克也在不断做升级,到了战争后期,它的优势已经被逐步削弱。而到了战争后期,特别是苏联的IS-2重型坦克生产出来以后,优势基本不复存在,只是对阵一般坦克还是有一定优势。

其次坦克并不是唯一的重型武器,还有轰炸机啊。当时的英美轰炸机着重轰炸德军的兵工厂,也极大限制了虎式坦克的产量。

电影的深度其实才是硬伤

其实这部电影作为一部战争片,就真的是一部比较简单纯粹的战争片,没有太多能直击人心的东西。新兵诺曼的视角,战争中德国人的视角,美军杀战俘的一幕,最后诺曼在车底下被德军发现却被放过的设定,在我看来都是满满的套路,而且都是点到为止。

甚至战争的残酷性,都是淡淡的,也许因为拍摄选择的是整个二战即将结束的小规模战役的关系,惨烈程度有限。

全剧最精彩之处是发生在30分钟左右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最后,毕竟个人英雄的SHOW TIME我们都看太多了,反而是电影在30分钟左右,唐接到任务去救援伤兵的一幕。坦克在前开路和挡子弹,步兵紧跟其后,伤兵看到自家坦克一个一个滚到坦克后方集合。相信这一幕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看,原来坦克和步兵之间协作是这样的。

这一幕真实又有趣。

结语

《狂怒》故事深度一般,战争场面也一般,细节的真实性还被质疑,难怪电影的评分不高。可能唯一值得致敬的是电影里道具的真实性,比如你可以见识到真正的虎式坦克!



十三盘娱乐


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于1942年8月正式投产并开始装备部队。1944年4月,达到最高月水平的105辆。到1945年2月,共生产了1354辆“虎”式重型坦克,那怕如当时工业发达的德国也最多月产105辆,他倒是想多造点。


然然品影视


无论是从史料上看还是从电影中看,似乎虎式坦克永远都能打出1:5甚至更高的交换比。而德军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没多少,倒是诞生了米歇尔·魏特曼、奥托·卡里乌斯等王牌坦克车长。它更是逼得英美苏三国不得已开发出各种反坦克武器——当然,目标都是为了击穿虎式。但尽管虎式坦克拥有再强大的战斗力、坦克性能,德国就算能生产再多的虎式坦克,胜利的结局也永远不会逆转。

第一,德国缺少的是人才。培养一个炮手、驾驶员、无线电通讯员都要很久,更不用说培养一个可以指挥坦克作战的车长。二战时期的德国缺少优秀的装备吗?并不缺乏。但优秀的人才,在战争中不断地凋零。任何坦克都需要有优秀的车组成员才能驾驭、在战场上发挥出其优势。让“小白”车组开着虎式坦克上场,有什么用呢?凑数吗?

第二,战争末期英美盟军都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武器。英国撸出的17磅反坦克炮已经装备部队,17磅坦克炮也应急性地安装上了M-4“谢尔曼”坦克(改装型为“萤火虫”),装备20磅炮的“百夫长”坦克也在研制中。美军也搞出了重型坦克M26“潘兴”。苏军更是已经将可以应对虎式的T-34/85、SU-100等量产、装备,可以与虎式抗衡的IS-2主战坦克也步入量产阶段。而IS-3等更为强大的坦克,处于研制状态。到了这个时候,虎式坦克还有什么优势呢?

第三,德国的工业区挨盟军轰炸得还少吗?主要产油区被苏联红军占领,难道德国还能从哪里挤出石油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一颗螺丝钉都要从报废坦克上拆下来再安装在新坦克上。即便拥有再多的虎式坦克,它们开的动吗?有充足的炮弹吗?

总而言之,德国的失败是种种因素决定的。一辆优秀的坦克改变不了什么,一百辆优秀的坦克也不能改变什么。哪怕是一万辆虎式坦克加入二战战场,除了给德军带来更大的后勤压力以外,还能干嘛?半埋在地下做固定炮塔吗?


堑壕中的大游民


可以先看下虎式坦克的战绩

1、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

2、1942年9月3日,德军坦克团指挥官艾迪·埃特指挥的德意志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72团,在列宁格勒附近的梅尔斯堡镇上遭遇了一个旅的苏军重型坦克,随后的长时间战斗中,虎式坦克击毁击伤苏军KV-1重型坦克总计130余辆。德军坦克手斯迪欧·皮德一人驾驶的第315号虎式坦克就独自摧毁了25辆坦克。

3、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式坦克参战,1943年2月14日的凯塞林山口战役,在Sid Bou Zid战役之中,501重装甲营与第21装甲师一道将美军杀个大败,美军海涛尔部队的数十辆谢尔曼坦克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大屠杀。

4、在诺曼底登陆中,武装党卫军上尉米歇尔·魏特曼驾驶虎式坦克一次性把英军25辆坦克吃掉,同时还摧毁了28辆半履带车辆和卡车。

5、1945年4、5月,最后的虎式坦克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

但是它的一些属性和战时条件不能让它再大规模生产

“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Flak 41 L/71)。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德国人还为它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惊人。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

该炮可装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被帽穿甲弹、PzGr.40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和Gr.39 HL型破甲弹、Sprgr.39曳光高爆弹。而虎I坦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1600米近的。在战争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二战后期苏军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军M10狼獾、M36杰克逊、M26潘兴,英军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先后投入战场,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在1000-1500米外距离无法有效的打击他们。

弹种

1.PzG.39被帽穿甲弹

2.PzGr.40钨芯穿甲弹

3.Gr.39 HL空心装药破甲弹

4.Sprgr.39曳光高爆弹

防御装甲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但焊接的车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越野性能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越野、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护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但虎式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提升火力和装甲,适度牺牲机动性。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并非是没有提高,而是和之前的Ⅲ号、Ⅳ号相同(虎式采用了更大为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包括战争后期的M26潘兴,因为在朝鲜战争时被重新分为中型坦克)

动力系统

虎式坦克的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迈巴赫HL210 P30汽油引擎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这很快被升级了到HL230 P45 23公升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515千瓦),其最大时速可达38km/h。迈巴赫引擎为V型12缸排列

虎式采用迈巴赫HL230 P45高速汽油发动机、最大马力690(实际)匹,此时转速高达3000转/分,动轮半径0.3米,牵引力有不足的问题

虎式坦克有两个可对流隔舱,置于车体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散热风扇。迈巴赫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即使如此,自转一圈仍需要45秒。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为节省空间,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只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驾。

悬挂

虎式坦克采用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着需要新的操控系统,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 布朗单齿轮系统被设计者使用,用于替代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刹车设计。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藉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过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易于使用的。

虎式坦克动力系统布局

虎式安装了两种履带,520毫米窄履带(行军时用)和720毫米宽履带(战斗时用)。为了铁路运输,每根轮轴上外负重轮都被拿下来,并且安装运输履带。这样虎式坦克就可以装上轨道车并且能够卸下来。这项工作主要是在能通铁路的区域进行,但不常在野外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而且德国人制造了铁路平板车,以使运输和卸载虎式更加快捷。一个经验丰富的坦克乘员能够在半个小时内更换履带。余下的时间要完成取下并装上外板轮和侧挡泥板,折叠并展开外板部件和后挡泥板等工作。

车组和布局

虎式坦克车体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盘区绕着炮塔底部围拢成连续的平实表面,这可以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的后面,装弹手坐在一个折叠的位子在上,从炮塔底板到车顶仅有157公分高。总而言之,虎式的内部布局是——司机隔间、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作战隔间(炮塔)和引擎隔间。司机隔间以及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实际上是一个隔间,只不过是被变速器和最终驱动单元给隔开来了。司机通过转向轮来控制坦克转向,它控制着液压转向系统。为了防止故障,安装了两个手动转向杆。转向杆控制着转向刹,同时也充当“手刹”的作用。

虎式坦克布局

问题缺陷

虎式坦克的装甲虽然厚重,但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没有使用当时更为先进的倾斜式装甲的设计,使得其防护能力,与重量并不相当。虎式坦克正面防护力并不尽如人意,正面防护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轻的多的豹式坦克。虽然虎式坦克,在41年、42年,都算的上是当时最强悍的坦克,但当1943年T34-85与IS-2逐步投入战场后,虎式就变得对战场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也就是44年之后,虎式停产的重要原因。

如果克服以上困难,德国仅凭借虎式坦克的出色表现应该可以有着平衡战局的能力。






大盘鸡看电影


大规模生产也阻挡不了纳粹的败局

首先,生产虎式坦克的亨舍尔工厂被盟军视为眼中钉,恨虎及屋,先后40次派出轰炸机轰炸该工厂,1943年10月22-23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重轰炸机,一口气丢下1800吨炸弹,该工厂损失惨重。

1945年4月4日,该工厂被盟军占领,虎式坦克生产线永久关闭。

要是同年来对比的话,虎式可以说是吊打除KV-2之外的任何坦克。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大多数坦克的装甲不可能高于100mm,大多数坦克的炮弹穿深不可能达到110mm以上。而只有苏联的KV-1和KV-2的部分正面装甲达到100mm,也是只有苏联的SU-57,T-34-57的炮达到了128mm,但是后效令人窒息,而KV-2的152神教的穿深可以达到144mm,所以我说虎式可以打得过KV-2但不至于吊打。其他的中坦比如说T-34(1942),T-34(1940),M4,M4A1等等正面装甲虽然是倾斜甲,但是等效厚度也只有80mm多,更不可能把只有40mm的侧面甲漏出来摆角度,根本顶不住虎式短88的145mm的穿深,而且以上这四种坦克,只有M4和M4A1的炮弹穿深达到了101mm ,然并卵,虎式的正面首上装甲是102mm,99度倾斜的轧制匀制装甲,侧面是80mm的垂直装甲,背面是60mm。

所以,对于这种狂暴巨兽,除了群起而攻之,就是藏起来别让人家发现,跑是肯定跑不掉的,毕竟坦克再怎么快,也快不过炮弹。




昨日重现剧


事实上从1939年到1945年,在二战战场上困扰德国最大的劣势,并不只是武器装备,而是人这个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与其说二战末期德国为何不多生产一些虎式坦克,倒不如要好好强调一下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可用的战争人力资源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组建的数百万大军当中,事实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现状,那就是基层官兵有接近半数的人出生于1901年之前,这支打遍欧洲的军队并不是一直由传统青壮年所组成的军队,而是一支有着众多中年人参与的军队。所以说这个现状,就已经为未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到了卫国战争时,仆从国甚至也要出兵参与,在苏联反击阶段德国甚至组建了高达数十万人的、由苏联人组成的“伪军”,这完全是战争人力资源枯竭的无奈之举。

到了1944年,德国的生产力可以保证每年四万架飞机的出产,相当于二战爆发前德国空军的几十倍,然而有用吗?德国可以在一年之内造出四万架飞机,但他们在一年之内培养不出四万个飞行员!而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装甲部队当中,就算德国开足马力制造出足够数量的虎式坦克,一辆坦克五个乘员,德国还需要培养比飞行员数量还要多的坦克兵,先不说有没有这样的教学资源,关键德国还有人吗?

在二战后期,当兵起止年龄一升再升,一降再降,升到了老人,降到了孩子,甚至病人聋哑人也被塞进部队当中,这样的德军还能具备多大的战斗力?在1965年的电影坦克大决战中,主人公德军装甲部队上校得到任命可以指挥一个虎式坦克旅,可当他来到部队基层,才惊讶的发现这只坦克部队的上百个坦克车长竟然是清一色的孩子,因为老兵和老坦克手们早就在此前的战争中消耗殆尽。

除了战争人力资源这个要素之外,更需要大家明白的是,虎式坦克实际上是一款防御型武器,它的高耗油量和沉重的吨位,注定了这款坦克不可能运用于远程进攻,也不可能适用在任何地形环境当中。所以虎式坦克很难出现在北非战场,也不容易出现在东线战场的冰天雪地当中,地形方面承受不了,行驶100公里就要耗掉半吨油料的这款油老虎,德国更是付不起沉重的油费。所以即便在电影狂怒当中,当主人公皮特带领坦克排四处作战时,无论是揍树林里的德军步兵和炮兵阵地,还是进攻小镇里驻守的德军,这一过程中全然看不到虎式坦克的身影。直到自己在平原行军途中才遭到一辆虎式坦克的伏击。因为这是虎式坦克少有的适合作战的地形,而残存不多的油料,也只够少量虎式坦克用于军事作战。

而这款复杂的重型武器由于应用战争的时间较为仓促,很多技术和维修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障率也是频繁爆发。很多人都记得魏特曼经典的波卡基之战,以一辆坦克之力干掉27辆盟军坦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场战斗之前,魏特曼的坦克刚想启动就发现故障,最后只能抢别人的坦克出战。


辽宁资深球迷


电影归电影不必太当真,虎式坦克虽然很优秀,但它自身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缺点。比如机动性差、故障率高、生产成本高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虎式坦克”绝对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武器之一,1942年虎式坦克在东部战线的第502重型坦克营亮相并参加列宁格勒战役,之后的虎式坦克并犹如猛虎一般蚕食着同盟国的士兵。到1944年为止,虎式坦克已经生产了1347辆,它们都部署在欧洲的所有战线上;从德国东部一直延伸到法国北部、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北非。

虎式坦克的重量为57吨,配有8.8厘米kwk36坦克炮,盟军的大多数坦克在“虎式”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复杂的机械结构导致虎式坦克极其容易发生故障,尽管它是德军的“杀敌利器”但是极高的故障率导致德军最终放弃使用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生产成本非常高,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战争后期的德国无法承受这种不平衡劳力输出。“沉重”也是虎式坦克致命的缺点之一;一旦发生轻微的故障就无法移动。

尽管为数不多还存在着很多致命的缺点,但虎式坦克依旧获得了无数赞誉;比如它可以摧毁2000米以内的大多数目标,而盟军的坦克要在500米以内才有把握击中目标。虎式坦克的装甲坚不可摧,只有英国的“皇家兵工厂17磅反坦克炮”可以穿透,但是这些反坦克炮在1944年时还不是很普及。


纵横战略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关于虎式坦克被德军大规模生产,结局又会怎样?

我个人认为:

说起历史上的德军虎式坦克,恐怕几乎是无人不知吧!可以说,把当时的虎式坦克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都不为过。

片中的德国是重型坦克(虎式),优点火力更猛,防护更好,体量较大,战斗力更强。虎式坦克是纳粹德国精心打造的王牌武器,在二战中击毁了大量的敌方坦克和火炮,成为所有盟军坦克的危险对手。

 

首先购买这辆坦克花费可谓是十分巨大的,当时战争各国都是劳民伤财,自顾不暇。

 

其次最大的缺点就是产量太低,且难以维修,无法量产的武器是参加不了大规模的战争。

最后是这个坦克的缺点,虽然它装甲很厚,正面几乎无法被击穿。但它的侧面和后面装甲相对薄一些,所以唯一的办法是绕道侧面和后面,才能摧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祝你观影愉快。





盘点半刻钟


虎式坦克是如何生产的?

兔兔 二战德国亨舍尔坦克工厂,虎I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一种重型坦克,该坦克全重54吨,装甲厚度20-120毫米,一门威力强大88毫米主炮备弹多达92枚,共生产了1347辆,当时单价约20万德国马克。

乘员5人,燃料箱容量540升,能行始110-195公里(百公里油耗比你家小车如何?)

不得不承认,当时,这种坦克是强大的战争机器,盟军没有能与之对抗的坦克,只好用多辆坦克围攻

虎式:

车体

首上:102mm垂直角9°

首下:102mm垂直角25°

侧面:车体上半部分82mm90°,下半部分62mm90°

发动机舱:后面82mm垂直角9°,顶部26mm

炮塔

炮盾:90mm-200mm不等

侧后面:82mm

材质:

全部为轧制均质装甲

火炮为Kwk36 L/56:

使用PzGr.39风貌被帽穿甲弹在100米内可击穿162mm90°的均质装甲;

使用PzGr.40钨芯穿甲弹在100米内可击穿219mm90°的均质装甲;

使用PzGr.39HI破甲弹,静破甲深度110mm。

大局使然,这并不是一器一物能改变的,(除了大规模杀伤武器核弹),小编这是我的观点



平小五


首先虎式坦克作为一款重型坦克其技术先进生产成本高,在做战时很多在路上就趴窝了,而且维修困难。虽然对同时期的盟军坦克几乎是碾压式的。但是随着战争扩大兵源不足,尤其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坦克兵日趋消亡。不像苏联的T34流水线生产驾驶容易,会开拖拉机的就能开了,生产成本低批量大,虽然比虎式还是差点可架不住多啊,一辆T34打不过5辆10辆总能打的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