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学部✍️✍️✍️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本人认为,此句近似老子言,但个别字或因不识,已被误读甚至替换,原真字词、言论无考。下段基本都是附会,理解过于偏狭,脱离原义。)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问部

一、问古今之义

上:由指事符号直接演化而成的字,字义就是“上面”,引申义驳杂多样--多为临时使用义的以讹传讹,随后约定俗成,在此不举例了,历史、社会各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下:同“上”字,指事符号文字,“下面”之义。不作引伸,“上”、“下”二字建议从认识深度的方向上理解。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仁:此字前面章节里已作释义,是人都应该、可以“坐”,引申义是“公平”、“平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士:甲骨文里是“沟通天(地)的人”的指事象形会意字,引申为“(耳)聪(目)明的人”,与“巫”不同。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不要把“士”的原始义联系到男性生殖器上,很容易误读误解,这应该也是后世附会的一个关键原因;另外建议把没见过甲骨文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抛开,放到一边,他干了件出发点很好的坏事。

有异议的话,就仔细认真地瞅瞅阳器的样子。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图中的古字才是先人眼中和刀刻下的阴茎--“且”的原始义。

勤:把聚邑(时刻)放在脑袋里。引申为“不忘、牢记”(思想上),进一步引申成“勤劳、勤恳”等(行为上)。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行:甲骨文是道路的象形,与金文的“路”字一起辨别释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路:脚(代指人)从一个聚邑出来,去另一个聚邑,本义是“走”。

可以发现,“行”才是“道路”的原义字,而“路”即是“走”的含义。分化使用、以讹传讹兼而有之,导致“行”与“路”的涵义互换,临时使用义又对等,也与古代文字数量有限分不开。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闻:象形会意字,左边是以手敲击的人形,右边是放大的耳朵,原始义为“听”--含仔细辨别声音的意思。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存:目前仅能追索到秦篆,手+子(孩子)的象形会意,保护小孩,引申义为“使...安全”,进一步引申成“生命继续”、“事物继续”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生:种子发芽破土长出的象形会意,引申义为“生命开始”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亡:象形“死人、尸体”--原始义,引申义为“消失”等。使动用法属于临时义、使用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死:活人在坟碑前跪拜的象形会意,从死人的角度引申为“生命结束”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活:篆文,左边是河流的象形,意为“流动”,右边为“口食碗中物”的合体象形即表示“吃饭”,总起来引申指“(生命、事物)存续”,参见“生”字。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补充:“存”与“活”的原义区别在于,前者偏指事物、生命的质体,后者偏指事物、生命的动静--特指生命的意识(联系“思想、言行”)。

有:手拿东西(烤肉的象形),原始义为“占”,引申成“存在”,临时义(使用义)多种多样,不详举例,意义上基本延续原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无:“舞”是“无”的本字,亦即“无”是后分化出来的演化字,见下文,联系“巫”字一起辨识。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巫:“舞”是“巫”的动作,祝祷天地神祇、祈福禳灾时的仪式动作,而“巫”就是“沟通天地、能知生死的人”;“无”仅从巫祝活动结束、形体舞动行为不见等的角度,引申为“消失、没有”等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笑:(婴儿嘎嘎笑)眼角上扬,液体(口水、哈喇子)向下流。古今含义几乎一样。正向引申为“欢喜、喜欢、赞扬、认同”等,反向引申成“嘲笑、讥笑、讽刺、蔑视”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哭:(婴儿啼哭)口向上,液体(泪水)从眼角向下流。古今含义基本相同。引申义为“伤心”等。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现在,本人试翻译此段(句):绝顶聪明的人,认识道后,牢记它,笃行它;比较聪明的人,学知道后,(想尽办法)保留它,怕它消失不见;常人听闻道后,非常欢喜、认同。

二、问中外之论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三、问自己之知行

《道德经》的学与问 第四十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