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2至3岁宝宝叛逆期的发脾气?

盐荒子孙V


您好!我想用自己给孩子写的几篇日记来回答的您的这个问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其实探讨如何对待两岁宝宝发脾气的问题,最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所以我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记录的。

“可怕的两岁"

Terrible two,也就是“可怕的两岁”,号称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据说一个带孩子很有经验的老太太说过这样一句话:

“小孩子长到和桌子一样高的时候,麻烦就开始了。”

按照正常的发育水平,两岁左右的孩子差不多和桌子(75cm)一样高。可是,我长得快啊,像个乡间的小竹笋一样,眨眼间就比家里的桌子高出小半个头了,因此我很有可能提前进阶到这个“麻烦开始”的阶段了。

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宝宝,我建议将英文中这个专门的词组“Terrible Two”改为“Table Two”。理由也有Two,一是我们如此可爱,一点也不可怕(terrible),大人们搞不定、拎不清、坐不住就说我们可怕,这是一种赤果果的年龄歧视,必须更正;二是以我为例,用家里桌子(table)的高度来判断是否进入这个阶段更加形象和科学,生理上的两岁并不是一条硬杠杠,必须校正。(小太阳日记,2018年4月17日)

“早可”来了!

“早可”——提早进入“可怕的两岁”的简称,和“早更”(提前进入更年期)异曲同工。当然,爸爸并不认同“可怕的两岁”这一概念,建议用“table two”来代替“terrible two”,但这并没有否认这一人生第一逆反期可能提前到来。

而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昨天下午发生的“猕猴桃事件”,让爸爸“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早可”真的来了!

话说当时是下午水果时间,因为我口里有泡泡的原因,奶奶决定喂我吃点富含维C的猕猴桃,于是切了半个给我端了上来。可是当她要用勺子挖给我吃的时候,我突然哇哇大哭起来:

“猕猴桃,烂了!烂了!”

哭声之大,响彻云霄;哭声之久,绕梁三日。奶奶,你挖坏了我的猕猴桃,它应该是完整无缺的,你怎么下得了手把它变的残缺?!

奶奶搞懂了我的意思后,很郁闷——不挖开,怎么给你吃?难道要直接塞到你的嘴巴里,我倒是想,你干嘛!哼!后来爸爸知道了,嘿嘿一乐,想起了朋友圈里流传甚广的“饼干碎了,两岁宝宝硬要爸爸粘起来”和“粑粑冲走了,两岁宝宝硬要爸爸弄回来”的段子。比起这两个,猕猴桃事件还算是小巫见大巫。

其实,让大人“拼起来”的事儿我也干了。上个周六,奶奶买回一些芹菜,我非要跟着摘菜。我自己个把芹菜叶子扯了下来,又非得让妈妈帮我恢复原状:“拼起来,拼起来!”我的哭闹让妈妈直呼:“臣妾做不到啊!”

还有我会固执地认定某些东西一定是某个人的,其他人都不得染指。比如打水和买菜的拖车是奶奶的,爸爸和奶奶不能帮着拿;而家里所有的汽车玩具都是我的,即使拿到院子里玩也只能是我的,别的孩子休想碰一下;而妈妈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爸爸滚开!(小太阳日记,2018年8月21日)

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和“早可”呢?

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是内心奔溃和情绪奔溃的,呵斥宝宝者居多、批评宝宝者不少、顺从宝宝者也有,但是最好的办法不是用言语去否定,而是换位去肯定——要知道,我们所吵闹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认定的“秩序”被你们大人打破了,背后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建构一个真的自我。所以,轻声告诉我们事实,照顾安抚我们的情绪,芹菜是拼不回来的,猕猴桃是必须挖开的,在适当地转移我们注意力就好了。如果我们哭闹升级,无非做到“温柔的坚定”,静观其变就好了。

在应对“早可”这个事情上,宝宝和宝爸宝妈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即使我们对抗的是整个世界,也要一起血战到底!(小太阳日记,2018年8月21日)

更多的育儿优质内容,请继续关注《小太阳日记》。育儿路上,让我们一路同行,共同成长!


太阳de爸爸


应对3岁叛逆期女儿,我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选择权”

晚饭后,女儿就要吃零食,被我拒绝后。女儿便开始发脾气,说她就要吃。再次,被我拒绝后,便在沙发上撒泼打滚,而且故意更大声的嚎哭,引起我的注意。随后我便改变策略。

我:“宝贝,想吃零食了是吗?”
女儿:“是。”
我:“那你想吃山楂条,还是酸枣糕呢?”
女儿扳着手指思索起来,停止了哭闹。
女儿:“那我还是吃酸枣糕吧。”
我:“那你是玩好积木,爸爸帮你拿呢?孩子现在就给,你自己收好,玩会积木再吃呢?”
女:我还是先玩积木吧。”

当2-3岁的宝宝,叛逆期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描述出孩子的情绪,然后给孩子几个选项选择,孩子会很快平息。

描述孩子此刻的情绪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当我们准确的描述出孩子的情绪(你生气了是吗?你想出去玩了是吗?)对孩子会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0-3岁的宝宝哭,并不是无理取闹的表现。哭只是孩子,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就和我们成年人有烦心事时,和闺蜜朋友倾诉一样的。

孩子哭只是想告诉家长:我不高兴,我生气了。简单粗暴的不许孩子哭,如同朋友跟你,倾诉烦心事时,你让朋友闭嘴,效果是一样的。我想你肯定不会在朋友倾诉的时候,让他闭嘴。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当孩子做选择的时候,大脑里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就会把控制权,交给更加理性的大脑皮层。因为杏仁核有个绰号“爬行脑”,它是动物还是爬行动物时,就形成的一个大脑原始结构。

杏仁核遇到问题,反应过不来,只能给把大脑控制权,交给大脑皮层。所以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会平复情绪。

养育女儿的3年多里,对宝宝的叛逆期有几点感悟,跟你分享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减少正面否定,给孩子明确的指令

2-3岁是孩子好奇心爆棚的时候,生活里遇到的事物,对孩子都是很新奇的。好奇宝宝们总想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下,宝宝们就会做出很多,我们家长认为很危险的举动。

比如孩子爬到椅子上,我们很自然的会对孩子说:“不可以爬高高,危险。”2-3岁的孩子对“危险”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单纯觉得好玩,提醒会让宝宝更加兴奋的爬。而且宝宝也不知道停下来,可以干什么。

你可以试试对孩子说:“坐下,去玩玩具。”如何孩子仍然不听你的建议,你可以把孩子抱下来问:“你想自己玩会玩具,还是我和你一起念绘本呢?”当孩子采纳你意见,或者选择了新活动,记得及时给孩子鼓励,形成正向回路。

让孩子明白在规则下,他有足够的自由。当突破规则,自由也会被束缚,慢慢的,孩子就会建立秩序感,明白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秩序感的建立,让减少孩子在叛逆期,对规则的挑战,从而更平和的读过叛逆期。

2、规律孩子作息,融入家庭环境

有规律作息的孩子,在2-3岁的叛逆期时相对比较温和。规律作息对规则的确立有启蒙作用,是良好习惯养成的第一步。

宝宝的到来,打破很多家庭原有的生活规律,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饮食习惯,通常跟随孩子的喜好而改变。而这些改变,不断的在强化孩子“我是世界中心”的意识。

父母很自然的替宝宝,解决遇到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宝宝被我们父母用爱,隔绝在一个问题被真空的环境里。当2岁到来,孩子的活动范围变大,自我意识的形成。我们的宝宝茫然了。

  • 他发现自己遇到的很多问题自己无法处理

  • 他不懂要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 他不懂的如何去获取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可怕的2岁,就是宝宝要表达自己的情绪,维护自己的物权意识,一切以我为中心,基于此,宝宝通过发起脾气,抢东西,说“不”、撒泼打滚、用哭争取权力,这些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我们父母自己,以及让要让孩子明白,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孩子需要融入家庭;孩子需要适应家庭的秩序,而不是为孩子重新打造一套秩序。

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2-3岁叛逆期的宝宝并不可怕,让宝宝有规律作息,建立秩序感,发生冲突时给孩子更多选择,宝宝也就不存在叛逆期。


橙爸聊娃


不止是2岁到3岁,我宝宝现在1岁半都会发脾气,有一段时间我宝脾气特别大,闹的时候躺在地上哭,或者用脚踢东西,发脾气的时候我看着他都想打,当然结果是没有打,因为我是妈妈,吼是吼了,真的没有用,越喉脾气越大,后来慢慢的看了一些书,慢慢的引导,现在好多了,脾气来的时候我能分辨,然后几时的化解。我觉得宝宝发脾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需求得不到满足

宝宝在开始站立到走路,倒完全自己走路,到咿呀学语,是一个不断制造麻烦不断寻求新鲜得时期,好奇心天天都有,喜好天天在变,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的去分辨宝宝的需求。基本的吃喝拉撒肯定要满足的,然后就是心理上的需求,这个时期一定要给宝宝安全感,及时的分辨需求,合理即可以满足,不合理需要立规矩,当然父母要以身作则。

二、环境的原因

2-3岁的小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容易受到家庭、朋友的影响,家庭就不做分析了,家长要言传身教。这里提一下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小孩很容易受这群人的影响。举个例子,我家宝宝不知道雪糕,出去玩的时候别人家3岁宝宝在吃雪糕辣条,他会受影响,要吃;一起玩的时候,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抢东西,宝宝也会去抢,看见其他朋友拿的新玩具也会想要去玩去抢;在家里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其他朋友吼叫,我一岁半的宝宝也会大吼大叫。作为家长,我也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经常想的法的去给他找一些比较明事理的宝宝玩,很苦恼。

三、身体不舒服

不舒服的宝宝脾气也会很大,大人都是这样,更何况小孩。这个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去说,2-3岁已经能简单的表达了。

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当然如果你都知道娃为什么发脾气了,还不知道方法,看这里,我有几招百试百中:

一、转移注意力

当娃的情绪集中在一个事情上而闹脾气的时候,想想其他他比较感兴趣的,重复反复的问,打乱他的大脑思绪就可以了,问到他要不要你说的那个东西为止。

二、带离情绪现场

如果是因为朋友的原因导致的情绪,需要尽快带离情绪发生地,避一避,不热会没完没了。

2-3岁的宝宝是立规矩的时候了,如果你发现你宝宝怎么都呵斥不住,规矩没立好,说不能对他有用,证明宝宝有规矩意识,坚持,加油,每一个宝宝都是妈妈的新课程。



小夕啃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家两个宝贝成长也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一直在学习育儿知识和亲子课。有个老师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孩子从0岁-18岁,其实没有所谓的叛逆期,2-3岁,3-6岁,6-12岁,一些特殊的阶段,其实叫孩子成长爆发期。

2-3岁发脾气的宝宝

二宝这个年龄经常发脾气。记得有一次他生了很大的气,我就用手顺他胸口,边顺边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消消气,妈妈刚才只照顾哥哥,没有照顾你是我的不对,妈妈向你道歉。说完这句话的时间,然后再拥抱孩子,告诉孩子我们有多爱他。不用两分钟,孩子就恢复正常了。然后我再和他重新沟通刚才的事,他有时错了也会说对不起。

孩子发脾气时,你先接受他情绪。和他身同感觉,说出他的感觉,然后再重复让孩子生气的事件。告诉孩子我们重新商量事情的处理方法。打个比方,我们大人生气,如果有人理解和我们身同感受,我们很快就会不生气。孩子发脾气也是一样的。这也证明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其实这是好事。

孩子成长暴发期,家长须知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在接受新的事物,为了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好孩子,父母需要一起学习育儿知识和亲子课。这样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像题主这个问题,有本书推荐给大家美国育儿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是一本超级育儿书,很是受益。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 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音频亲子课程和中医育儿方法,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 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2至3岁宝宝叛逆期来临,宝宝爱发脾气,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所谓叛逆,通俗点儿说,就是宝宝不听话吧。其实哪有宝宝特别听话的呢?我感觉我家宝宝不到1岁时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太顺从大人的意愿,还会反抗。

如果孩子真的特别听话,看着是省心了,性格上可能会比较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创新精神,人云亦云,因为在刚想探索尝试的阶段,被妈妈镇压了,妈妈强势,孩子性格弱势。

2至3岁宝宝叛逆期为什么会发脾气?

1、满足自我需求

2岁多的孩子会走会跑会说,语言行动能力大大加强,可触碰的范围越来越广,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尝一尝,可又不知道危险,妈妈劝阻宝宝想做的事不能做,于是就发脾气。

2、父母娇惯

平时做什么事情父母都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一旦自己的要求不答应就发脾气哭闹,比如家里玩具已经很多了,看见还想要不给就原地不走,父母往往舍不得孩子哭,就依了孩子。孩子也知道这一招比较管用,下次还用这个方法让父母听自己的。

3、模仿父母

每个人都有发脾气的时候,不只是小孩子。想想父母自己也有心情不爽的时候,管孩子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耐心,明明可以好好和孩子说话,却因为心里烦躁,孩子想跟自己玩的时候心烦意乱,冲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摔东西,孩子很容易模仿。

2至3岁宝宝叛逆期发脾气怎么办?

1、让孩子学会尝试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尝试。今天二宝非要拿着两个灯炮玩,敲敲打打,我事先提醒:“这个灯泡,不小心掉到地上就碎了,有玻璃渣子,你要小心不要踩到。”果不其然,孩子一会儿就打碎在地,玻璃渣子碎了一地。

我并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宝宝说:“你看我说灯泡会摔碎吧,你离它远点儿,我打扫干净,你别扎了脚。”宝宝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知趣地乖乖地站到远处看我收拾,再也不去摸灯泡了。

2、学会规则

爱孩子的同时不要溺爱孩子,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要学会说“不”,我家二宝放学后就喜欢在超市买蛋糕,买了几次就不爱吃了,吃一口就放下,但是每次放学路过总想买。这时候就不能依着孩子了,给孩子讲清道理:“买了又不吃,就不要浪费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非常理解父母的意思。只要父母坚持,孩子哭闹一阵子就过去了,一会儿就会转哭为笑。

3、做好情绪管理

不仅是孩子,家长更要做好情绪管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脾气和父母很相像,原生态家庭影响很重要。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克制无效的时候,偶尔发发脾气或许有宣泄的作用。宣泄过后记得回归正常,如果冲着宝宝发火,一定要记得向宝宝道歉,让孩子知道发脾气是不理智的行为。

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更要温柔以待,不能以暴制暴,孩子性格会变得粗暴蛮横。我家二宝有时也发脾气,声音高亢,嗲声嗲气,一副势不罢休的架势。我总是对她说:“好好说话”,然后用正常平稳的语调示范一遍,教给她正确的说话语气,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照着我的说话方式再重复一遍。

欢迎关注@胡萝卜妈妈育儿说,70后俩娃妈妈,大孩子小宝宝的育儿知识尽在这里。


胡萝卜妈妈育儿说


2岁多的孩子喜欢发脾气,这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显现,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

宝宝2岁叛逆期的表现

喜欢说“不”。2岁孩子的口头禅就是一切以“不”开始。不管父母的任何要求,孩子都会用“不”来回答。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故意的,这只是因为她开始拥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但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太少,只是习惯用“不”来表现自己的独立。

2岁宝宝的另一个叛逆的表现是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特定的顺序,这也被称为秩序敏感期。

2岁多的孩子可能对自己的玩具有自己的摆放要求,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帮忙做了而大发雷霆。总之就是孩子对某些事情有特定的顺序要求,一旦家长不小心破坏了顺序,就大哭大闹,除非重新摆放好,或者让孩子自己再来一遍,没有其他的安抚办法。



2岁孩子叛逆的第三个表现,不管谁的玩具都是“我的”。孩子进入2岁之后,最常说的话就是“我的”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不管是谁的,都会说“我的”。

在孩子的意识中,其实他是分不清我和你的,“我的”只是孩子独立意识的体现。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顽固,一旦看到想要的东西,总是哭闹,非要到不可。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父母们对孩子的叛逆期是否有了具体的了解。我们从孩子叛逆期的表现就能看出,孩子身上的这些表现并不是有意识而为之,只能说这些表现是孩子内在发展需要的在外呈现,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都会经历,不是孩子在故意和大人作对。

如何帮助2岁宝宝顺利渡过叛逆期?

很多父母面对2岁孩子总是感到很无奈,甚至筋疲力尽。其实只要掌握下面这几个原则,我们也能够和2岁的孩子和平相处。

首先,尊重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2岁孩子的叛逆期是客观存在的,父母只需为自己设立底线,只要孩子不碰触底线,尽量选择顺从。

比如孩子对顺序的执拗,只要没有任何危险和伤害,尊重他的秩序就好。再比如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做,那么父母最好就不要去帮忙,把做事的机会留给孩子。

第二,学会转移注意力。在《你的一岁孩子中》,作者提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年龄+1,也就是说2岁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是两三分钟,通过转移注意力,可以达到安抚孩子的目的。

第三,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可以选择带孩子离开事发地。

2岁孩子有时候会哭闹不止,如果父母劝说无效,最好可以迅速带孩子离开事发地,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比如孩子非要别人的玩具,如果不能很好的安抚,那么直接带孩子离开就好。

第四点,在提问方式上,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余地。

在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上,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比如想要孩子吃饭,就不要问孩子是这会吃饭还是等会吃饭,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告诉他:这会要吃饭了,等会再去玩游戏。


第五点,说话的方式不要太过于绝对。很多家长喜欢用恐吓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今天不把玩具收完就不要吃饭。

事实是,就是她不去收玩具,一样会吃饭,所以这样绝对的方式最好不要用,因为完全不起作用,还会破坏家长的形象。

最好的做法就是如果孩子不动,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因为2岁虽然是叛逆期,但是也是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做。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你的2岁孩子》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叛逆期与比较乖两者之间不停的交替。

2岁叛逆期过去之后,你又会收获一个乖宝宝,所以这都是暂时的,多一点耐心,孩子的叛逆期很快会过去。


豌豆妈妈育儿


2-3岁的孩子,正在经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逆反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成长发育的规律,知道了原因,才能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


1. 2-3岁年龄段宝宝的心理


孩子在2-3岁时,进入了对物质功能的探索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2岁开始,孩子就开始关注于研究身边的物体可以干什么。但是由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法则还不能理解,所以,他们就进入到了一个很难受的时期,他们有时候会觉得什么都跟他们过不去,对于较劲的事情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常常有挫败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进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从全能自恋逐渐走进更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性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一方面开始认识到自己并非宇宙的中心,另一方面又会被真实的挫败感打败,变得十分偏执。


理解了这种挫败感,也就理解了孩子的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追求秩序感,经常表现出一种偏执状态,比如说必须穿什么衣服,哪怕很脏了,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也不明白,就非要按住那一件衣服穿。其实孩子是在用这种行为反复寻找确定感,他们的大脑发育有限,智慧不足以理解大人世界的道理,所以就显得有点“一根筋”,对于家长的意见,他们常常不听。


比如,2岁之后,他们如果想把凳子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搬起来,但是实际在搬的时候,事情没有如他所愿,他就会为此而大哭起来。


这个年龄段,被蒙台梭利称为“执拗敏感期”,这种状态要一直持续到3岁半左右,经过多次碰壁,儿童才会逐渐懂得事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不能。


家长们必须首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对儿童的行为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也才能理解儿童并不是逆反,而是表现的好像是逆反,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逆反,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确立内心的秩序,是他们真实的需要。

2. 家长们在这个年龄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正确认知孩子的固执行为,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很多时候,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用自己成人的思维理解问题,比如将孩子的秩序感理解为偏执,甚至是在故意挑衅家长的权威。


当家长对此有错误的理解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生成情绪反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和阻止,这样,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更深层次的打扰,对孩子的心理体验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创伤感,影响其人格的发育。


家长如果总是被孩子激发自己的情绪,那只能说明家长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也很弱。


3.应对方法


家长的应对模式应该主要针对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展开,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故意逆着来,也不要试图讲太多的道理企图说服孩子,而是应该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孩子的情绪问题上,对孩子进行引导,陪伴孩子渡过人生重要的一个敏感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祛除简单禁止,多以商量和善的语气与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逻辑思维的智慧非常有限,他们更注重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家长的态度,语气,表情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敏感的。他们非常脆弱,但是还残留着生命早期的自恋,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温和,友善,慈爱,才能给孩子构建一个心理的安全环境。


希望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不要使用简单的命令,而要和孩子协商,孩子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当家长的语气柔和,让他感觉到充分的爱时,他们的情绪往往不那么激烈,也比较不容易执拗。


第二,多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孩子的智慧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水平也有限。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先允许的方式,在其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要和他硬碰硬。


第三,给孩子多种选择。


家长如果想要引导孩子,可以采用多种选择的方式,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勒令做某事,而是可以选择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比较稳定,也比较有助于事情的展开。


第四,家长自己要有多种办法应对。


比如孩子特别偏执于穿哪一件衣服,家长可以买几件相同的衣服让孩子替换,而不必非强迫孩子换掉他不愿意换的衣服。他们对某件物品有特使甚至偏执的执着,背后一定有原因,家长需要多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五,重视孩子的情绪引导。


孩子的情绪体验是第一位的。当孩子有情绪大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对这种情绪持一种抱持的态度,充分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在一旁陪伴孩子发泄,当孩子不理智的情绪宣泄完之后,再对孩子进行引领,比如问孩子刚才是不是很愤怒,是不是因为什么导致的?问一问孩子想怎么样?能不能有替代的方法等。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情绪的接纳都是第一位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更是如此。这与给孩子定规则并不冲突。当孩子的情绪平稳之后,家长再讲规则,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依着孩子的发展特点顺势而为,多想办法,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走过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


有梦想的唐糖


2岁左右至3岁的宝宝,很容易出现发脾气的现象,这是宝宝在情绪发育过程中的自然阶段性现象,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

偶尔不严重的发脾气,对幼儿来说是正常的成长过程,因为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体验更丰富了,对“生气”这种类型的感情体验更深刻了,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调节愤怒、生气,同时,语言表达也未达到可以很好说明感受的阶段,所以宝宝就只会用过激的行为来表现与愤怒、生气相关的情绪。

他们需要通过体验这些情绪,通过大人引导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体验得到他人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们需要通过与大人的互动,体验到生存并不能事事都如意顺心,学习了解什么行为是合理的,什么行为是不合理的,以此来提高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表现出的消极情绪过于激烈,就表明家长要更加注意引导孩子学习情绪调节,不能听之任之,以为孩子还小就忽视了,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调控情绪是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关注的重要任务。

说到帮助孩子识别并调控情绪,我们做爸爸妈妈的首先应该明白孩子一般会在什么情景下容易发脾气、有情绪?一般来说,容易影响到孩子情绪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疲劳。例如过年你一天之内带着孩子拜访两家亲戚。在第一亲戚家时已经错过平时的午睡时间,孩子也因为人多相对兴奋忘了午睡这回事,可是到了傍晚第二家亲戚家时,你就会发现宝宝比较粘人了,一不顺心就发脾气了。

2.饥饿。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孩子对饥饿的体验更加敏感。

3.家长们的不合理期待。一般表现为家长要求过多或者过高,比如要求一岁的孩子必须自己规规矩矩的吃饭,要求两岁的孩子大量认字。

4.自我行动受阻。自己想要完成某事但却实现不了,愿望受阻的时候,就容易发脾气。例如想自己倒果汁进杯子,结果杯子不听话,会晃动,倒出在外面了。想自己穿鞋子,鞋子不听话,脚老挤不进去。

5.不能随心所欲。想吃多多饼干/雪糕;想买新玩具/想多玩一会滑滑梯。

最后两个因素是最常见的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想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与想法很多,能力却没有发展到能满足自己欲望与想法的阶段,常常受到挫败感的冲击,二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情绪体验发展得慢,动作技巧比语言表达发展得快,在他体验到情绪的时候,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词汇来表达自己,只能用动作行为来表达,例如:生气的跺脚,大喊,打人等等。

那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来更好的引导“小火山”频频爆发的小屁孩呢?怎样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识别情绪,少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沟通互动呢?

首先,我们大人看到孩子因为无法调节情绪而采取过激行为时,要稳住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们不可能对孩子的哭闹行为视若无睹,可如果爸妈们自己也表现得很激动或者愤怒发火,孩子就更难平静下来。最好马上调整呼吸,一边深呼吸一边想办法。

其次,理解孩子不是故意对着干的。成人发脾气还要好一会才能消停,何况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呢?如果孩子发脾气,爸爸妈妈们要冷静下来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以发脾气的方式来沟通。

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孩子遭遇挫折的情景是挺多的,例如自己想把落在茶几下面的玩具掏出来,反复尝试都不成功时;玩拼图游戏怎么样都找不到合适的拼图块。

有的爸妈认为,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他人提供帮助,会让孩子容易依赖习惯,其实对于2周岁~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个观念是要求太高了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凭自己能力是不能做到很多事情和克服负面情绪的,非常需要大人耐心引导协助。等到4-5岁了,爸爸妈妈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做更多。

再次,对于孩子发脾气,拥抱法是一个不错的处理方式。对于疲劳、饥饿、环境适应而发脾气的孩子,有力的拥抱和轻抚后背,可以帮助他们迅速平复情绪。 (提示音)最后,对于想用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目的孩子们,大家可以试试用冷却法,建立冷静角去应对“小屁孩”们的折腾。当他们口中嚷嚷:“我就要……我一定要……”的时候,你只需要坚定而温和的告诉他们:“你这样做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带他离开哭闹的环境,找个人少安静的角落告诉他:“我等你安静下来,我等你平静下来。”等他平静下来,再拥抱他,慢慢和他讲道理,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教育引导要等他们平静下来之后才有效。

当然,这个方法也是要多用几次,家长们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宝宝们才能学习并感受到:爸妈对于自己不合理要求是态度坚定的,同时是对事不对人的,宝宝还是值得爱的宝宝,只是宝宝的行为需要调整。如此以往,慢慢地宝宝就能够区分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逐步熟练掌握适度表现自我的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和家长唱反调。

孩子故意跟大人“说反话”、“唱反调”,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开始出现这种说反话的现象。 我们把这种说反话的时期称做第一逆反期,家长们对照一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哪些主要行为?

●积极参与成年人行为,把“让我来做”挂在嘴边。

●不让父母参与自己的事情,自以为能干的。

●喜欢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

●喜欢听各种被夸奖的语言。

如果以上选项满足两条以上,那宝宝很可能到了第一逆反期了。

其实,处在第一叛逆期的孩子,表面上不听话,但我们爸爸妈妈们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利用孩子的心理规律,帮助孩子开始形成规则意识。

这个时期,孩子们通过逆反行为来达到两个主要目标:

第一个目标:进一步区分自己与他人。通过用“我想去滑滑梯”或者自己的小名例如“睿睿要吃芒果”来称呼自己,在实践中去体验从“妈妈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到“我有自己的想法”,再到发现“别人的想法和我的不一样”,这是成长历程中巨大的一步。

第二个目标: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探索自己能力或者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说“不”似乎成为他们对抗大人最强有力的武器。甚至不好好吃饭、穿衣服,还经常捣乱,他们想通过捣乱看到大人的情绪后,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我可以做到,哪些事我目前做不到,什么事情是被允许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允许做的。

例如有一次和朋友聚会吃饭,大家围着餐桌吃饭聊天,她三岁多的儿子在一边玩,不知道什么事情惹怒他了,一只玩具就飞了过来,差点掉到汤锅里。朋友那时候竟然一点都不生气,也不说说孩子,把玩具用纸巾抹抹还给儿子就完了,我们一群人都觉得这朋友的脾气好得有点不可思议。

等到她家儿子上小学了,又在一次聚会上,她吐槽说:“这小子呀,现在让我头疼死了,吃饭、洗澡、睡觉都是拖拖拉拉,要一催再催;老师上星期发微信给我说:“轩轩挺活泼的,不过规则意识很差,很多时候把活动弄的乱糟糟的,活动已经结束,其他同学都回到自己座位了,他还在吵着要玩,上次春游也是,大家都回队了,他硬是不肯走。家长要多管教啊!”搞得我都怕看到他老师的微信了,你们帮帮我,尤其是娟娟啊,你支支招,现在怎么搞好这个小子。” 爱就一个字,想要恰到好处,确实考验爸妈们的智慧。如果爱没有了边界,哪怕大爱无边,也会变成洪水猛兽,最终真正受伤的依旧是那些可怜的孩子。

多年来,接触到的那些家长描述为(懒散、不自觉、自律能差、无目标感)等问题孩子,寻根溯源,往往都有小时候家庭教育过于溺爱,不注重规则意识培养的共性问题,等到小学阶段想要得到纠正,恐怕就要费多倍的心力了。

爸妈们幸苦前几年,轻松一辈子。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生性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严格,规矩就是规矩,不能违反,只有守规矩才会更自由。如不乱扔垃圾、过马路看信号灯、做错事说对不起、不欺负小朋友……这些规矩都不是大话空话,必须令行禁止。

对此,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是这样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不仅是教养的体现,也是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爱孩子”与“守规则”从来就不是单选题,在6岁之前,孩子们处在“道德意识发展”的他律阶段,我们都需要“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则”,主动帮助他们培养规则意识,以便他们日后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样立规则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呢?

对于2岁左右—4岁的孩子。他们更频繁的做些试探性的行为,来测试他人的反应。当愿望不能达成的时候,不再是简单的哭闹来表达了,这时候他们简直就是“戏精”,一会哭一会笑,骂人、跺脚、吐口水、赖地下打滚。

爸妈们要经受这些考验呀,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正面管教策略,冷静对待各种“要挟”,坚守三个要点,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第一要点:严格而不严厉。严格指的是规则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严厉指的是态度上厉声指责。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看过《妈妈是超人》,马雅舒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吐槽。很多人不解,为何这位把“不行”、“不可以”挂在嘴边,时刻对孩子严令禁止做这做那的妈妈,孩子对她的话却置若罔闻,完全不放在心上。

有这样一个细节,她带孩子们去菜市场,两个小朋友用手摸鱼,濒临绝望的妈妈,说了无数遍“不行”“不可以”,姐弟俩却当耳旁风,姐姐摸完,弟弟又紧跟着去摸。

但看到后面,大家就渐渐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对她的话充耳不闻了。一次,感冒尚未痊愈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倒在地,又哭又闹,无奈的马雅舒,只好同意去超市买冰淇淋。无独有偶,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先是又哭又喊,见不起效,又改成了撒娇,“

妈妈,求求你了”。果然,马雅舒马上就服软了,还是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时常在她们家上演,孩子们知道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一定会心软退让。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事实上,买玩具、在游乐场玩得不想回家等等不合理要求的场合,温和而坚定的严格执行几次之后,孩子很快就会学习到:“爸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

孩子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看你做些什么,而听不懂你说什么。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太皮了,试过各种惩罚,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据我观察,几乎每个孩子对执行到位的规则还是很遵守的。一般不乐意遵守规则的孩子,他们观察到下面两类做法是他们可以钻“空子”的,一是家长说话不算话,没有执行规则;二是同一件事,家长定的规则却不一致。

在《天天向上》里,张柏芝曾经讲述自己的育儿心经。对玩具爱不释手的两个儿子,张柏芝的原则就是:每次只能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并且告诉他们,妈妈说的永远不可能改变。听话的两个孩子,每次都会挑选最喜爱的一个玩具,因为来之不易,对玩具也是倍加珍惜。

第二要点:宣布规则时要面对面说话,有眼神交流。例如带孩子去游乐场,避免她回家时又耍赖不肯回家,提前说好今天玩到几点就回家。到点了,你要叫孩子的名字,在有眼神交流的前提下宣布规则:“睿睿,现在已经5点了,我们准备回家吧。”给孩子约15秒的回应时间,如何孩子配合了,别忘记马上鼓励反馈:“你真是守规则的孩子。”假如孩子不配合,我们要再重复一次上面的行为。假如三次后,孩子还是不遵守规则,我们可以给予警告并提供选择:例如“现在不回家,今天晚上的动画时间就取消了,现在回家,动画时间还有。”回家后要兑现后果,不能迟疑。

第三要点:重视基本社交规则的引导。例如:

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他人同意。

在游乐场要排队轮候玩耍。

做错事了要道歉,也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进入他人房间要先敲门。

接受他人的礼物说:“谢谢”。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当然还有更多一些方法,需要爸妈们在实践中去学习,最后,我们通过绘本故事《我永远爱你》中的一段对话:来感受下“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则”的魅力所在: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位妈妈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保证,“我永远爱你”,但也有自己的原则,你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给到孩子有边界的爱与自由,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的去发展,发脾气的概率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儿科医生李洁的专家团


2到3岁的宝宝,正处于独立意识的萌芽阶段,同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往往会认为自己很能干,做事情以按自我的意愿为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他人的过多插手和干涉。但稍有不顺就会摔东西,发脾气,也是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

2至3岁宝宝叛为什么爱发脾气?

3岁以内的宝宝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甚至大哭大闹。此阶段宝宝还没有发展成自如运用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低,又刚好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往往听不进去大人的解释,也不理解大人的想法,或者直接忽略大人的解释和想法。相信不少家长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当无法满足孩子需求时,他就会发脾气,大人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在他的心里:我不管,我就是要这样,你不满足我的要求,说啥都没有用。那么,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呢,原因如下3点。

1)、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2到3岁的孩子已能进行自如的走、跑、跳,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但他们无法像大人一样,对所接触的事物,无法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哪怕对他们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或事物,他也不会在意大人善意提醒,只凭“我兴趣”的情绪去认识事物。所以当其感受到来自所接触的物体的不安或挫败感时,只能通过发脾气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满足自我需求。

2)、模仿成人的情绪表达方式。有些家长或者孩子的主要抚养者性格易怒,容易发脾气,甚至把这种情绪通过打骂的方式发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于情绪容易失控的亲人,以3岁以内的孩子自身辨别能力,他们无法更好地理解亲人为什么发脾气,以及发脾气后面的苦衷等。在没有更好的模仿榜样的作用下,就会不由自主模仿大人发脾气的样子,并且用到他人身上。

3)、家长的过度溺爱。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宝,他们希望孩子幸福和快乐,就容易过于宠爱宝宝,不想让其受一点委屈,也不想让其有一点失望,在孩子的需求上,就会较少考虑是否合理,而实行无原则式的满足。但毕竟大人不是万能的,本来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娃,一旦出现大人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就会大声哭闹,发脾气;而家长一看孩子哭闹,心一软也就想尽各种办法满足他的需求。长期这样,娃娃就会认为:只有发脾气,才能达到我的要求或满足我的意愿。

如何对待2至3岁宝宝叛逆期的发脾气?

虽说叛逆期宝宝发脾气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不及时纠正,让孩子形成随意、随时无理取闹地发脾气,不仅会妨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其人际交往关系。如何对待2至3岁宝宝叛逆期的发脾气?可按以下方法,巧妙应对孩子的坏脾气。

a.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家长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孩子最亲密的人,应放下手里的事情,耐心地用“认真倾听”的态度面对宝宝。当孩子发现自己说话受到关注和重视时,情绪会很快平复下来,并能积极听取来自父母的建议,也能帮助宝宝更清晰更好地了解自己。

b.冷静冷处理

当孩子发脾气时,有些家长也会忍不住跟着发脾气并斥责宝宝。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平复下来,还更激发其的叛逆心理,也影响亲子关系。

家长应冷静下来,对于宝宝的脾气,实行“暂且晾一晾”的方式,让他知道“我不吃你这一套了。”尽管宝宝在发脾气,但也会在偷偷观察大人的反应,虽然心里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发脾气”,大人能满足我的意愿,但如果发现这一招不管用时,自己就会很快冷静下来。

c.顺应孩子的天性

研究发现:幼儿期就有反抗精神的儿童,成年以后会成为办事果断,意志坚强的人。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出现反抗行为,父母不必过多的干涉、指责,而是采用尊重宝宝意愿的方式,鼓励并帮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强迫其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当然,对于不合理的要示,家长也要摆明“不”的态度,逐渐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合理的,可以做的,而有些事不合理,则不该做。

d.共情与鼓励

宝宝是天真、单纯、可爱、简单的,同时也是脆弱的,遇到不顺的事情,往往不堪一击,容易哭闹并发脾气,比如孩子搭积木,搭到一半时,由于不稳固,突然倒塌了,宝宝就会特别有挫败感,情绪低落,甚至发脾气。父母应及时回应他:其实这种情况很多小朋友都遇到过,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后来坚持重新搭积木,很快就搭出一个很好的积木城堡。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独立意识成长的信号,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较成熟后,发脾气的情况就会逐渐减少,作为父母,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引导宝宝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让孩子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人生。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凌晨妈妈育儿


通常大家都只知道青春叛逆期,而事实上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3个叛逆期,即宝宝叛逆期,又称幼儿叛逆期,发生在2-3岁;儿童叛逆期,7-8岁左右;青春叛逆期,10-20岁左右,其中14岁左右属于叛逆期的高峰年龄。

叛逆期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每经历一个叛逆期表示孩子的心理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说明孩子在慢慢地长大了。

宝宝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1个叛逆期,很多父母可能对这个叛逆期不太了解,只是感觉宝宝在这段时间内不听话、爱哭闹,跟自己唱反调。当然,还有许多孩子就非常的平稳,并没有特殊的表现,这也是正常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期。

记得当年我家大宝2岁时,特别的不听话,哭闹是常事,甚至有一次人小鬼大的还闹离家出走,当然这么小是不可以跑很远的,就躺在了楼梯间。当时我们以为是家里生了二宝,让大宝有些不适,特别给大宝多关心一些,谁知道他还瞪鼻子上脸,叛逆行为越来越多,反正是大人叫他干的事,无论是她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一律是反对,要求自我主张。那段时间被大宝气得有些气结。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大宝的这种行为其实是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叛逆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主张与诉求,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小,必须得管着,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就是父母与她对着干,你跟她对着干,她就跟你对着干,仅此而已。

如何对待2至3岁宝宝叛逆期的发脾气?

了解宝宝叛逆的原因

解决问题还得从根源开始,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不可取。

2-3岁宝宝进入宝宝叛逆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宝宝自我意识的觉醒,宣扬自我主张,加之对外界事物充满着浓厚的好奇心,想自己尝试一些新事物,而作为父母则担心孩子的安全,或者是怕宝宝弄脏衣服,把家里搞乱,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等,导致孩子想尝试一些新事物、新玩法,父母这也不许碰,那也不许玩,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叛逆才怪。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在生活中多陪伴宝宝、多观察宝宝,了解宝宝内心的需求,以及理解孩子叛逆的这种行为。并尽量多提供给宝宝探索外界事物的条件,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发脾气、哭闹、唱反调的行为必然会减少。

巧立规矩

2-3岁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危险判断能力不足,以及也没有建立自己的规则界限,导致在生活可能可能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例如我邻居家有位小孩就处于宝宝叛逆期,这家伙跟其它孩子抢玩具,抢完还打人,父母多次批评,他干得更加肆无忌惮,外人可能会说这孩子没教养,其实上这孩子父母都是大学的教师,文化程度非常高,孩子也会经常性的教育。但是只是效果不理想罢了。

对于这些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宝宝,父母应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界限。但是规则界限必须要考虑到2-3岁年龄段宝宝的心理特征,以及自家孩子的特点,规则必须科学、慎重,否则会适得其反,还会增强宝宝的叛逆心理与行为。例如宝宝特别喜欢看电视,这个可以理解,可以看。但是要规定宝宝看电视的时间与距离,让宝宝必须遵守。刚开始如果宝宝觉得不爽,肯定会采用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反正对待自己立的规矩,宝宝违反的一律说“不”。

其实“不予理睬”这也一种教育方式,宝宝处于叛逆期本身就是独立意识的觉醒,独立性会越来越强,他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主见,对于大人而言会有些幼稚,但是如果一旦父母自己建立的规矩,自己打破,孩子下次同样会采用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想要的,那这规矩立得还有何用。因此,父母应坚持自己所立的规矩,慢慢地规矩中所立的各项规则就会影响着孩子,会帮助宝宝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界限。

父母也需要自我提升

对于2-3岁的宝宝而言,其许多的生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开始的,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行为其实便是父母某些行为的体现,或者说是父母的某些行为给宝宝造成的后果。

例如,现实生活中我发现许多父母当看到宝宝发脾气、哭闹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打骂,或者是恐吓、威胁,宝宝也会模仿父母的这种行为,可能在生活中与其它孩子交往不如意时,可能就会模仿父母的这种打骂行为。

因此,要想教育、引导好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宝宝,父母应自我提升,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这样才能够科学地应对宝宝叛逆期的叛逆行为。

我有位闺蜜家的宝宝也同样存在着宝宝叛逆期,我觉得她的做法就是好的范例,至少安抚处于发脾气、哭闹的宝宝还是有作用的。她通常会这样做:

  1. 首先将处在发脾气、哭闹的宝宝抱到相对安静的地方,先让宝宝自己先平静下来;当宝宝平静下来后,便走过去跟孩子说:“宝宝为什么哭啊?”,通常宝宝不会总结,父母应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哭?

  2. 然后父母表示可以理解宝宝的这种行为,但是可以跟孩子讲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表达情绪等。再慢慢地跟宝宝聊聊天,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虽然说跟2-3岁的宝宝讲道理是对牛弹琴,但有些道理即便听不懂,我闺蜜认为也要讲,讲得多了,宝宝自然也会记住一些。

写在最后

宝宝进入叛逆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怎么应对。我觉得作为父母不能因为宝宝的一些叛逆行为就认为宝宝不懂事,其实我们应该高兴,说明宝宝在慢慢地成长,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归根究底,宝宝叛逆的根源,是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叛逆,父母应自我提升,多陪伴宝宝,多观察、了解宝宝的想法与需求,同时也要建立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规矩,在规矩的各类规则指引下应为宝宝创设良好的条件,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并且通过规矩也能够帮助宝宝建立规则界限,也有助于宝宝的成长。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育儿有故事,我们与您在育儿路上一起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