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170、孔子的學生都是些什麼人


論語解讀170、孔子的學生都是些什麼人


孔子辦學,弟子三千,學霸七十二,孔門是歷史上最早最負盛名的學府,那進入孔門難不難呢?不難。孔夫子說了,只要你帶一捆(十條)乾肉來,我沒有不教誨的。十條幹肉是什麼概念?是很貴的學費,還是象徵性的學費呢?其實,十條幹肉是見面禮,並不是厚禮。因為孔子辦學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願意求學的人都有機會學習,尤其是平民人家。但這個見面禮也不能沒有,這個見面禮表示來求學的學生是願意接受教誨的。而且,孔夫子也是人,也需要一點兒學費來維持生計。

孔門裡的學生都是一些什麼人呢?

可以說,孔門就是個江湖,什麼類型的學生都有,可謂三教九流匯孔門。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認為,可以用三項指標來對社會進行分層,這三項指標分別是財富、權力和聲望。在這裡,我們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看一看孔門學生的成分。

從財富上看,有富人、有窮人。富人的典型代表是子貢。子貢是成功的商人,富可敵國。孔子周遊列國,子貢資助很多。窮人的典型代表是顏回和原憲,顏回常年居住在陋巷(貧民區),吃不飽、穿不暖。原憲後來隱居在窮鄉僻壤,富有的子貢還專門去看望過他。

從權力上看,有貴族、有平民。貴族的典型代表是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平民的典型代表是曾皙、顏路。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是孟僖子的兩個兒子,孟僖子在去世時留下遺言:孔子乃貴族之後,德行好,水平高,倆兒子要跟著孔子學習。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的私學辦得很好,聲望不比官學差。孟氏是魯國三桓之一,三桓是指魯國當時的季氏、孟氏和叔孫氏。三桓是魯國除了國君以外,最有權勢的三個家族,是很重要的國家領導家族。這說明,孔子的私學已經獲得執政高層的認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曾皙是曾參的父親。曾皙是自己在孔子這裡上課,感覺很好,就把自己的兒子也帶來了。不曾想,父子當同學,兒子比他學得還好。這兩對爺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孔門裡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平民。

孔子弟子大多來自魯國,因為孔子是魯國人,在魯國教育學生的時間也最長。但孔子後來周遊列國,每到一處,有很多當地人慕名求學於孔子,成為孔門弟子。根據《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所說,子貢、子夏、公孫寵、琴牢是衛國人;子張、公良儒、巫馬期、陳亢是陳國人;原憲、司馬黎耕是宋國人;公析哀是齊國人;漆雕開是蔡國人。孔門簡直就是一個雜牌學校。

孔子是個江湖,因為孔子奉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讓有志於學的天下英才來學習、來成長。

孔子的學生構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是打破了貧富貴賤的界限,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打破了年齡的界限。這在當時,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