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又是如何形象的解釋文與質的關係的呢?

對於“文”與“質”的關係,是歷代學者研究儒學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對於文與質的重要性孔子都有過講解,在整部《論語》中相關的內容也非常多,如孔子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等內容。作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貢在解讀“文”與“質”時,舉了非常形象的例子,一起來了解一下。此內容記載於《論語.顏淵篇》第八章,其原文是: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韕猶犬羊之韕。”


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又是如何形象的解釋文與質的關係的呢?

棘子成,衛國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稱為夫子,所以子貢在回答中所稱呼的夫子指的就是棘子成。

“駟不及舌”已經成為了漢語成語,“駟”是四匹馬的意思,古代用四匹馬拉一輛車算得上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駟不及舌就是指話一說出口,就算駟馬也難以追回了。與現在常用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並不完全相同。“駟不及舌”是勸導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否則後果是很難挽回的。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則是偏向於重視承諾,言出必行。


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又是如何形象的解釋文與質的關係的呢?

“虎豹之韕猶犬羊之韕”,“鞟”讀音為kuò,是去掉毛的皮,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皮革。虎豹的皮去掉毛以後與犬羊的皮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本章的譯文是,棘子成說:“君子只要保持其質樸的本質就可以了,何必要那些表面上的文飾?”子貢說:“真遺憾,先生你竟然這樣的論說君子呀!錯誤的言論一出口,即使有四馬駿足也難以追回。文飾猶如本質,本質猶如文飾。就如虎豹之皮,若去掉它的毛,沒有了紋飾,與犬羊之皮有何異。”


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又是如何形象的解釋文與質的關係的呢?

對於文與質的問題,孔子已經講解的很清楚了,“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樸和文采相輔相成、配合恰當,才是真正的君子。子貢在這裡用皮上的毛來比喻文,而用去掉毛以後的皮比喻質,來說明文與質的本質。文與質的有機結合才會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如果只注重“質”,而忽視了“文”的重要性,“質”與粗鄙、野蠻也就無法分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