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最高境界是什麼?

攝影微談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即使回答起來也是比較抽象,筆者自己覺得,既然攝影是用光來繪畫。那麼,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就應該是攝影師拍攝的作品要做到光與人像的完美融合,在光影的魅力下,充分表現被拍攝者的精氣神,讓人像作品栩栩如生。攝像師要有如此高的境界,不但要有嫻熟的攝影技巧,還應具備較高的攝影藝術修養。

問題太難,筆者粗淺看法,意在拋磚引玉,望影友斧正。








暢遊人世間


人像攝影一直是很多攝影師所關注的重要題材,是我們接觸最多的攝影類型之一,但是,要拍好一張人物照片還真有點不容易。一幅完美的人像攝影作品不僅僅是記錄被攝者片段性的外表和行為,更要能表現出他(她)的生活或工作狀態,以及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我想這應該算是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吧。








琳源行攝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藝術這個東西是非常主觀的東西,沒有誰的作品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所以其實真的很難說所謂的最高境界。

但是從攝影技術上來說,我倒是有一些看法,自認為是一個出色的人像攝影師所應該具備的,說出來給你參考

1: 對光線的敏感,攝影是光的藝術,對於人像攝影師而言,應該能夠迅速找出在一個場景內,什麼位置適合拍攝當前的人像,哪一面牆能夠直接當做反光板用?哪個位置適合做背景?

2: 對模特特點的觀察,這裡涉及到兩個方面,外在和內在。所謂外在很容易理解,這個模特從哪個角度拍攝起來會更漂亮? 而所謂的內在則是要去了解這個模特的性格特點,才能更好的在照片拍攝過程中有意識的去表現這些特點。

3: 談話的藝術以及自身的親和力,人像攝影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模特本身是專業的也許還好,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碰到的是非專業人士,這個時候往往需要你去引導對方找到感覺,而這個過程中你說話的方式,你自身的氣質都會影響到模特的感受。試想當你嘗試去引導模特擺一些較為性感的pose,而模特卻覺得你給她的感覺是十分噁心甚至猥瑣的話,她還會願意配合麼?

以上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些事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ellBlazer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我談談個人的認識吧,就算拋磚引玉吧。

攝影是一門光影的藝術,既然是藝術,我認為和所有藝術一樣,攝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真、善和美。

《阿富汗少女》斯蒂芬·麥凱瑞

因此,我認為從藝術的高度來說,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也是對真、善、美的極致追求。

曾經聽說過看山水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移民母親》

我的理解是,第一重境界是類似紀實的隨手拍,拍到什麼就是什麼,是平時的記錄拍照;第二重是藝術化的拍攝,是藝術加工;第三重境界是返璞歸真,大道至簡,就像生活照一樣自然,但是包含深刻的藝術內涵與社會意義與價值。

《丘吉爾》尤素福 • 卡什

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或許也是這樣的,記錄、藝術提煉到最後的自然表達。人像攝影的藝術追求同樣是真善美,或許其最高境界也就是對真善美所追求的極致。

歷屆攝影大師都沒有說攝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更何況我們呢,我所能說的也就是攝影和其他藝術一樣都是追求真善美。


阿愷紀實


空靈靜寂。

坐在那裡端詳這副人像的時候,其他的感覺都失去了,除了主體之外,都隱藏得沒有蹤跡,你的心是空的,恰恰裝下這一種感覺,或者是美,或者是情,或者是真,或者是愛,或者是悲,你被緊緊牽引,在畫面的感覺中迴旋卻無法逃脫,你搖頭或者嘆息,你傷感或者流淚,最好的還是什麼都沒想,卻被畫面緊緊攫住,一切放空,對著它默默無語。

最高境界,因人而異。

它是一種極為主觀的感受,引發情緒上的波動或者讓一種思維懸留。常常因為價值觀不同,藝術認知不同,對最高境界的詮釋大相徑庭。不要試圖把這種感覺約束在同一定義下。

攝影師對人像拍攝,無論抓拍還是擺拍,或者是兩者結合,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已經附著了自己的主觀意向,他的審美觀和藝術境界,表現在人像主體上。但是他的主觀意識表達未必能夠被觀看者全部理解,也就是說,很多人在畫面前,都是自己的意識在發生能動作用,而不完全是攝影師的觀點。所以,攝影師與觀者之間是有距離的。

對人的表現,是把人當成自己的拍攝物還是讓拍攝對象自由表現?反應了攝影師的不同拍攝目的和實現價值。時裝攝影、肖像攝影、婚紗攝影以及模特攝影,大部分都是在設計中進行的,攝影師的主觀願望佔據絕對,他在拍攝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意圖表現在畫面上。而自由街頭抓拍,卻是另一種情況,他把拍攝對象放在一個不受干擾的位置上,那個人是什麼性格?發生怎樣行為?看似不完全取決於攝影師。但是,這也是一種主觀拍攝,因為快門在攝影師手裡,他什麼時候按下,和他的技術水平和思想能力密切相關。

是的,人類一思想,上帝就微笑。


雲端坐家


我是郭子,我來談談個人看法,如果贊同我的觀點記得點贊,轉發,關注,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傳神

個人觀點,傳神,繪畫作品中的肖像畫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備,我認為人像攝影一樣的追求。

什麼樣的攝影作品能打動人?那就是能準確表現出人物的氣質內涵的攝影作品,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娜就稱不上藝術作品,只能是拍照。

好的攝影師在用人物進行創作的時候了,都會仔細觀察和了解人物原型,然後根據個人對人物原型的瞭解,進行構思創意,在進行作品的拍攝。

如果攝影師對人物很陌生就很難創作出,能表達出人物內心世界的攝影作品。

《移民母親》多羅西婭·蘭格的紀實類肖像作品

納達爾的兩幅攝影作品

攝影技術剛開始應用與人像的時候,許多肖像攝影師都遵循繪畫中建立起來的規則,也有好多攝影師利用照相機的紀實性和記錄特點拍出新風格的肖像。前面三圖即是創新拍攝的人物作品。

下圖攝影家史蒂夫麥凱瑞作品






只有你對自己想拍的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你才能拍出不一樣的作品。

我朋友的孩子,我拍的抓拍

手機隨拍學生

以上就是個人的拙見,請大家斧正


郭子玩畫畫


攝影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備“。

一幅優秀的藝術人像攝影,關鍵是能否捕捉到一瞬間的神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些高級攝影師拍攝的名人不是擺拍出來的,關鍵是在不經意當中去抓住人物神彩。一幅好的照片,可以解讀人物很多信息,好的照片從眼神中是會講故事的,名人的氣場有大有少。拍出好的人物,不但光要佈置得好,構圖角度要好,最關鍵要與拍攝的人物一定要熟悉對方,先要做好功課,提前瞭解這個人的閱歷,要構思好有那一樣方式去拍,拍攝先要互相溝通好,當有了相互瞭解,有共同的話題,神彩飛樣,眼神是不一樣的,那麼就開始進入角色了。所拍攝出來的人像攝影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攝影師不單要有技術造詣,還要有藝術的修養。

我最欣賞的一幅人像作品是由意大利著名攝影家焦爾焦洛蒂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拍攝的這張傳世之作,印象最深。無怪乎若干年後,在洛蒂先生再次訪華時,鄧穎超大姐當面對他說,“這是總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極為準確地表現出了總理那個時期的精神面貌,再現了周總理的偉大。那時,現實主義的文藝作品,一定要刻畫出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我認為,這張照片正是歷史的忠實記錄,是給敬愛的周總理留下的一幅經典之作。



繪畫與攝影


人像作品包括繪畫,

雕塑,攝影,等等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很多的流派。

人像攝影的高境界,個人認為有“四個維度”。

第一維度,表現人物的細微感情是一個偉大的攝影主題。

第二維度,人像造型設計的探索。帶給人像攝影表現的新手段,新方向。

第三維度,攝影師形式語言的創新與實驗。嶄新的畫面構成讓人耳目一新。

第四維度,觀念攝影,實驗攝影對於人像攝影領域的拓展。

如果說,攝影的一定要“真”,“真”是攝影藝術大廈的基石,這句話是正確的。

那麼,從“真”的角度出發,表現人物的細微感情的“真”就一定是人像攝影的崇高追求。

通過對繪畫名作中人像作品的研究,借鑑文學作品中同一人物複雜性格形象塑造的方法。

我認為,攝影創作中,通過用光,化妝,服飾,肢體語言等等造型方法的運用,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深入內心,鮮明個表達出其細微的情感是人像攝影的高境界。

那麼什麼是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呢?

就是,一個瞬間中同時表達出人物的多重心性!如:某某小公主的“高傲和單純”。某某領導人的“強幹與包容”。這樣的攝影作品不多,歷史中的繪畫作品也出現過幾次。

希望各位攝影者通過不斷的提高攝影修養,探索攝影的本質,找出攝影領域中可以“在一個瞬間同時表達出人物的多重心性”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


禪意的心像


人像攝影最高的境界是自我陶醉。

相片是有光的組合。在拍人物的時候,必須董德光與陰存在的關係,進行構圖。

不管拍某樣物體,就像畫素描畫一樣。陰陽分明,必須在腦海之中反覆琢磨產生的圖案。然後精心選擇過濾鏡,從而達到自已需要的效果,開始拍攝。這就是最高的境界,自我陶醉。

以前我也是搞這一行的,當拍到一張好的照片,興奮的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夢裡,夢裡有它。


影人14影人


我不懂這個,瞎說了啊😂,以我一個在別的領域研究美學的學生。

人像覺得最高境界從內涵上講應該是種自然美里透露著不平凡,有動人之處。從技術上講應該能通過從構圖,顏色上的統一帶給觀眾美得享受,可能這種美並不是視覺上的,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

我感覺這個人像攝影與油畫肖像有一丟丟相同的地方,都是藝術品,都是能把作者對於模特的感受統一起來,再經過自己“注入靈魂”來與觀眾達到一種共鳴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