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单位食堂仍应实行“分餐制”

2月18日下午,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市政府秘书长毛根洪,市卫健委副主任谢道溥,市建委副主任董天乐,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世联,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丁桥医院副院长林胜友出席并介绍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复工后单位食堂仍应实行“分餐制”

2 月 17 日 0-24 时,全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重症病例减少 4 例,治愈出院 13 例。截至 2 月 17 日 24 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168 例。所有病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除现有的 11例重症病例(其中危重 3 例)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全市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7015 人,已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6102 人,尚有 913 人在隔离医学观察期内。

全市防控“十项措施”再次调整

全市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全部开放

市政府副秘书长毛根洪表示,2月12日,我市对“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十项措施进行了部分调整。根据疫情变化状况和精密智控要求,现再次进行调整,补充事项如下:

一、全市总体保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根据省“五色疫情图”评估的低风险、较低风险的区县(市)可视情按程序调整响应等级,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

二、2月18日24时前,除省际交通卡口外,撤销市域范围内所有公路交通检查卡点。

三、全体市民和来杭返杭人员要主动申领“杭州健康码”,“健康码”实行动态管理。全市域凭“健康码”亮码或扫码通行:企业“扫码进入+健康打卡”,机关事业单位及商场、超市、地铁、金融经营网点、医疗卫生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扫码+测温”进入,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扫码乘坐。无码人员按原有方式通行。

四、来杭返杭人员进入杭州后,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向所在村(社区)报告。绿码者无需再隔离观察;黄码、红码者如在杭有固定工作或固定居所,允许来杭返杭,但进入杭州后要由用人单位或所在村(社区)落实“健康打卡、隔离观察”等规定。对因工作需要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往来疫情重点地区运送物资的司机、装卸工等人员,可按绿码管理。

五、依据省、市“五色疫情图”,对乡镇(街道)按风险等级分类管控,风险等级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每天10时发布。全市村(社区或小区)继续实行闭合式管理,在不影响交通畅行和沿街商铺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允许在部分支小路进行适当管控。高风险乡镇(街道)的村(社区或小区)、其他乡镇(街道)的重点村(社区或小区)人员出入实行“扫码+测温+出入证”双向检查,倡导1户家庭每天限出1人。低风险、较低风险乡镇(街道)的村(社区或小区)对居住在本村(社区或小区)的人员进入随机测温、抽查绿码或出入证。其他村(社区或小区)对居住在本村(社区或小区)的人员实行进入时“扫码+测温”单向检查。对外来人员和车辆加强管控,情况特殊确需进入的,实行“扫码+测温+登记”。

六、全市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全部开放,疫情低风险、较低风险区县(市)的景区、民宿、农家乐可有序开放。

七、广大市民要注重个人防护,继续做到不串门、不集聚,勤洗手、戴口罩,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与报告。

复工后单位食堂仍应实行“分餐制”

市重点工程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市建委副主任董天乐介绍,截至今天中午,全市4178个工程已经完成复工备案842个,占总数20.2%,其中517个省、市重点工程已经完成复工备案515个,占99.6%,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工地人员返岗速度明显加快,2月13日至17日五日返岗人数分别为:397、551、835、1869、3424,截至今天中午,全市工地人数共计25041人。

为最大程度推进复工复产,市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采取三方面举措:

下一步,市建委将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好工地复工后的施工进度。积极对接工地、服务工地,帮助解决工地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协调原材料产业链企业复工,为项目正常开展施工提供保障。同时积极为民工返杭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抓好惠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为帮助建筑业企业应对疫情给生产经营造成的困难,省、市两级主管部门在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履约及工程价款调整、建筑业企业服务、工程施工阶段审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举措,下一步将把这些政策举措宣传好、落实好,切实帮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建设工地的安全生产始终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下一步,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强有力的力量,对所有复工工地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全市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记者提问1:随着杭州企业的大量复工,对于工人身体健康保障有何措施?

董天乐答:随着大量企业陆续复工,如何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要落实好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设立专人专岗位建立疫情防控责任体系。

第二是要全面推行杭州健康码,对红码、黄码人员要转为绿码以后才能上岗工作。

第三是项目现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办公区域要门卫值班进出登记体温测量。

第四是复工工地要给工人准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测温计等卫生防疫工具。

第五是落实专人对工作场所办公区域和住宿区等公共场所每天进行杀菌消毒作业。

第六是工地食堂要严把食品安全关。就餐人员要间隔一米以上,全面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

提问2:建筑工地遇到的复工困难,市建委有何帮助扶持举措?

董天乐答:

1、关于招投标,推行线上办理,对5000万以下的工程免交保证金;

2、合约合同和费用损失方面因疫情防疫导致工期延误的,属于不可抗力,损失和费用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分担;

3、延长建筑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

4、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的审批,以网上办掌上办等方式在线办理工程审批;

5、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对受疫情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主体要加强资金保障,按合同约定足额安排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计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

提问3:随着复工复产,各类外出就餐,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做到保障举措?

冯世联答:我们将从四个方面重点着手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对于单位食堂,我们要全面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我们要求实行分餐制,将餐食分发至各个员工或打包回至工位处。或采用分时分批限流的方式就餐。

第二,大中型餐饮单位,目前许多参与单位已经陆续复工,要严格落实禁止堂食的规定。我们鼓励餐饮单位推送团餐、外卖配送等方式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餐需求。目前我们已经向社会公布了50个报价临时团餐供应单位。在加工制作方面,我们要求餐饮单位尽可能不提供深色冷食等风险较高的品种,尽可能减少加工,减少完成配送的时间。

第三,网络订餐,我们采用行政约谈,检查指导,鼓励不见面配餐,确保网络订餐安全。

第四,是沿街小餐饮,不允许搪塞,要提高外卖和打包服务,落实好小餐饮营业责任,严格消毒消杀。

提问4:防疫用品紧缺,市场监管局如何对应?

冯世联答:此前市场监管局已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的八条具体意见,接下来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在线办理、预约办理。

1、通过浙江政务网等在线渠道,运用电子签名办理;2、为防御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事前指导事后跟踪等服务,实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我们全天24小时7天都在线。3、对疫情期间到期的相关证件,允许到疫情结束后办理,对需要提供书面申请材料的,可通过传真、邮件等渠道先行确认,现已为85家疫情防护用品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加强行政指导,大部分防疫用品企业需要办案审批,专业化程度较高,对于有意转产企业,向社会发布注册申报指南,提供技术标准、申报程序等要求,并对企业进行专门指导或上门服务,对定向供应的应急产品允许通过简化包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可以通过“浙里检”等公共平台检验审核;

第三,维护市场秩序,在提供快速审批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同时还要从严从快查处行业垄断哄抬原材料价格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提问5:请问杭州市中医院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哪些独特作用?效果如何?

林胜友:疫情发生后,卫健委迅速组织了杭州中医药专家起草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成立了杭州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指导全市救治工作。专家组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专家组根据方案进行了四次讨论,优化方案,确定了三个主要的中药处方。

我们有20多位中医骨干进驻定点医院和隔离病房。在市级专家指导下,处方应用于疑似病人,确诊的不同病情的病人。做到一人一方,还开展了按摩、中药熏蒸、艾灸温和灸、八段锦等指导患者康复。以西溪医院为例,到2月17日,所有的患者均采用了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的汤剂使用达到98%,初步疗效统计,结合中医药使用6天以上的患者没有一例从轻症转为重症。患者症状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对中药的接受度高,感觉良好。总的来说,中医药在这一次疫情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提问6:从中医预防角度,能否给家庭居家的和复工的人群一些建议?

林胜友答:建议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养生保健、合理餐饮、劳逸结合,具体可参考《黄帝内经》的理论,即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和于阴阳,和于术数,精神内守,外之所避。

第一,饮食有节,要做到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定时定量、寒温适中,不要暴饮暴食,或者过多饮酒。这里推荐一款代茶饮,可抗病毒扶正气祛内火的作用,药方组成卫生黄芪15克,芦根15克,桔梗12克,甘草6克,用500ml-800ml的滚水重复冲泡当茶喝,五到七天一个疗程,儿童可以减半服用。

第二,起居有常,不要因为疫情而在家或多观看影视节目或者游戏,使得睡眠颠倒。

第三,和于阴阳。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要注意防寒保暖,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注意衣着。

第四,和于术数。中医讲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适当的锻炼很要紧,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可以学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增加体质。

第五,精神内守。对外界的消息要做到真实的分析,不要过多的解读,也不要不必要的恐慌,保持良好的心情,用有益的话题与家人朋友良好的交流。

第六,外之所避。不正之气要避开,继续做好戴口罩、洗手等防护,居家要做到每天开窗30-60分钟,确保良好的空气,与家人生活要保持良好和睦愉快。

每日商报记者:陈敏娜 杨璐

每日商报(ID:hzmrs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