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文/1800余字,阅读用时/5分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断地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反思。

其中,很多中国人“共餐、合餐”的用餐习惯显现出了诸多弊端和健康风险。

多数中国人习惯了充满人情味的“合餐”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无论是在自家吃饭或在外与朋友聚餐,都是一起围坐在一张餐桌上共同进餐,即“合餐”,同餐共饮,推杯换盏。

餐桌上的几乎每一道菜都会经过共同进餐的几个人筷子的挑选,每个人的口水都会经过筷子而融到每道菜里,有时为了表达热情还会你夹给我,我夹给你,互相夹菜。

当餐桌上有小孩子的时候,有的人甚至还会把饭菜嚼碎再去“喂小孩”,这些看似愉快温馨充满“人情味”的用餐场景,实际上背后却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合餐会导致“多种传染病传播”

“共餐、合餐”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主要是因为“<strong>一些疾病会通过唾液传播”,很可能会导致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当我们共同进餐时,每个人的唾液几乎都会通过筷子而融入到每盘菜中,如果仔细思考,就相当于我们进餐时都会有概率吃到餐桌上其他人的“口水”。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从疾病传播的角度来看,共同进餐极易导致传染病传播。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因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一群人共同进餐的时候就是传染病传播途径能够很快实现的一个过程,如果就餐者当中有一个传染病患者,大家在共用同一道菜的时候,随着传染病患者的频繁进食就可能把他口腔里或者唾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餐桌上的其他人,如果餐桌上有多个传染病患者,那么就会造成多种传染病交叉感染。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人的口腔里和唾液内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本人口腔内并不致病,但传给其他人时就可能引起其他人致病,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细菌、支原体、病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传播都可能引起一些传染病:


1、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阿米巴病、蛔虫病、滴虫病等;

2、由细菌、衣原体导致的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白喉、幽门螺旋杆菌等;

3、由病毒传播引起的传染病:甲型/丙型肝炎、伤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感染方式也是通过人体的唾液传播,所以出门时必须要戴口罩预防感染。如果与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共同进餐,那么被传染的几率将非常大。


一项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实行合餐的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只有17%。有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超过50%,即不到2个人中就有1个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如果共同进餐时餐桌上有人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在进餐过程其他人就有可能被感染。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所以,采用“分餐制”的进餐方式在预防一些传染病传播方面显得尤为必要。

“分餐制”在中国由来已久

很多人说“分餐制”是西方人的饮食方式,但从历史上看,我国分餐制早就有了。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汉墓壁画上可以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分餐制)的宴饮场面。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实际上,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特别是魏晋之前,人们进餐时多实行分餐制。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主要是受传统儒家礼制思想影响,儒家提倡“<strong>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要求人们在进餐时要严格遵循礼制规范和等级制度。为符合礼制要求,必然实行分餐制来体现尊卑长幼之别,魏晋至隋唐时期我国用餐方式出现了由分餐到合食的转变。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唐代壁画上的场景:众人围坐在一起的会食(合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餐制”的好处

在2003年SARS期间,我国多地也曾倡导过实行分餐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普及。

实行分餐制对于餐饮机构和个人家庭都大有好处:

  1. 预防传染病:能有效避免共餐时的唾液传播,预防多数可通过唾液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如:幽门螺旋杆菌、甲型/丙型肝炎、伤寒以及类似SARS、新冠病毒等的病毒传染病等;
  2. 改善挑食,均衡营养:实行分餐制,将每餐的多种食物分给家庭中的每个人,还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挑食偏食,能均衡营养;
  3. 控制食量,避免超重:实行分餐制,定量饮食,还可有效控制进食量避免超重,特别是对于肥胖人群大有裨益。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请了解下“分餐制、公筷母匙”这种用餐方式

建议个人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特别是有小朋友的家庭,避免与大人共餐,更要避免“嚼喂小朋友”,预防传染病感染;如在外与朋友聚餐时不方便分餐,也一定要使用“公筷母匙”,避免感染疾病。

在疫情面前,我们都如此脆弱,希望朋友们养成“分餐”的好习惯,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的健康。当疫情过去时,我们也该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做一个高健商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 高铭鑫等.漫谈分餐制,2003.
  • 戴圣著,裴泽仁注释.礼记礼运(礼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 刘容.魏晋至隋唐我国用餐方式由分餐像合食转变之缘由分析,2009.

作者介绍】:健康管理师、营养师,9年糖尿病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从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专注为“糖友”们提升健康水平。每天用心分享一些靠谱、实用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