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火急!一個來自武漢的求助電話……

新冠肺炎合併感染性休克,連血壓都測不出來!日前,危重患者、62歲的李師傅(化名)被緊急送往武漢市第九醫院搶救,正在該院支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昊立刻組織團隊施救。然而,搶救中發現,該患者患有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稍有不慎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


患者需要儘快接受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者溶栓治療,才能挽救生命。然而,武漢市第九醫院不具備PCI的條件,當時也不具備轉院條件,怎麼辦?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李昊撥通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專家的電話,在數十位專家24小時不間斷地遠程指導下,李昊成功實施了溶栓治療,可患者情況剛剛穩定,卻再次出現危情,急需臨時起搏器……


生命垂危

新冠肺炎患者伴有大面積急性心梗


“一名危重患者馬上要來ICU,新冠肺炎,合併感染性休克、血壓測不出來,快,做好準備……”2月16日,李昊接到醫務科的電話後,立即組織醫生對患者李師傅進行搶救。


“患者當時的意識已經處於模糊狀態,四肢脈搏幾乎摸不到,全身可見皮膚花斑。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他的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死亡。”李昊告訴記者,在進行吸氧、心電監護生命體徵、建立靜脈通路、採集血液標本等一整套針對危重患者的搶救措施後,他突然發現,心電監護儀上,李師傅的心室率只有30次/分,這很明顯不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表現,他便立即為李師傅做了心電圖。


當看到心電圖後,李昊心中一緊——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此時,時間就是生命,患者需要儘快接受PCI或者溶栓治療,才能挽救生命。可武漢市第九醫院是一個僅有500張床位的社區醫院,根本沒有PCI的條件,也無法進行心內科會診,一時也沒有條件將患者轉入其他有PCI能力的醫院。


看著患者家屬焦急又近乎絕望的眼神,李昊的心中也是十萬火急,“是再繼續聯繫有PCI資質的醫院,還是就地溶栓?任何一個錯誤的決定,對患者都是致命的影響。”


求助西安

數十位專家24小時不間斷遠程指導

  

求助西安!李昊果斷撥打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內科吳嶽教授的電話,告知了湖北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時所面臨的困境,吳嶽立即邀請孫超峰、袁祖貽、田剛3位教授進行遠程指導。


教授們仔細分析了患者的病情,根據剛剛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急性心梗的診治流程,再結合患者的情況,一致決定:診斷明確,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立即就地搶救,儘早溶栓!


可是,如此大面積的心梗患者,在溶栓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致命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壓等風險。為保障患者安全,吳嶽教授通過微信建立了“心血管遠程支持武漢”工作群,就這樣,在交大一附院數十位心血管專家24小時不間斷的遠程指導下,開啟了緊張的溶栓治療。交大一附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重症組組長、重症醫學科劉昱教授則一直堅守在患者床邊,每半小時為患者做一次心電圖,並進行床旁心臟B超檢查,為遠在西安的心血管專家提供切實可靠的臨床數據,以確保溶栓治療的順利進行。

  

一波三折

兩地醫生通力合作最終挽救患者生命


溶栓十分成功,患者生命體徵明顯好轉。然而,就在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時,2月17日中午,患者心室率再次降至30次/分。


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朱柏教授及劉昱教授檢查後發現,患者需要儘快安裝臨時起搏器,可是武漢市第九醫院沒有臨時起搏器,由於人生地不熟,也難以調配急需的物資,只能再次求助交大一附院。最終,在袁祖貽、吳嶽兩位教授的協調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拿著放置臨時起搏器的全套設備,從人民醫院趕到九院。醫療隊和武漢當地醫生通力合作,在床旁成功為李師傅放置了臨時起搏器,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記者瞭解到,從1月起,隨著疫情的蔓延,全國各地陸續出現新冠肺炎合併急性心梗的患者,而絕大多數醫院不具備負壓導管室等專業搶救措施條件,且在崗心血管專業醫師極度匱乏,使得這些患者的搶救極為困難。


2月份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各省份遠程醫療平臺作用,鼓勵包括省級定點救治醫院在內的各大醫院提供遠程會診、防治指導等服務,藉助信息技術下沉專家資源,提高基層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應對處置疫情能力,緩解定點醫院診療壓力,減少人員跨區域傳播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