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事要辦“暖”,避免返程變“囧途”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楊思琪、周天翮)2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暖心事要辦“暖”,避免返程變“囧途”》的評論。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趨好,不少地區迎來返工潮。浙江多地包車包列包機接員工返崗,“從家門到車門進廠門”的做法,不僅為開工復工按下“搶跑鍵”,也再次引發“抄作業”熱潮。

一些地區為防止疫情蔓延,也推出助力返程的暖心舉措,比如公交線路調整、機場統一接送旅客等。但記者發現,實際操作中出現反覆填表、多處登記、人員密集、排隊時間長等問題,“原本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走了8個小時”,容易激化負面情緒、誘發摩擦爭吵。

究其原因,有的因為政策公佈不及時,缺乏必要流程圖,旅客一頭霧水;有的因為相關部門人手緊張,信息統計效率低;還有的則是因為流程過於複雜,需要反覆填表,不僅耗費旅客精力與時間,更給防疫埋下新隱患。

暖心事要做,更要做好。疫情多變,不少應急舉措都是緊急發佈。由於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來源,或者缺乏明確細則,不少旅客在微博上“求醫問路”。一條條求助信息裡滿是疑問和期待,字裡行間也傳遞著深深的焦慮。各地區應該通過媒體、社交平臺廣泛宣傳,在機場、車站的出入口、等候區等位置張貼明顯標識,通過循環廣播等方式反覆提醒,切實做好信息公開和信息送達,減少信息盲區。

返程暖心事,要做好信息統籌,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填報。下飛機掃碼登記一次,轉乘大巴登記一次,到達城區、街道還要再分別登記一次……如此重複,所填信息無外乎姓名、住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再加上一份承諾書。整個統計過程基本靠手寫,不僅效率低,還造成更多人更長時間“密切接觸”,無形中加大交叉感染的風險。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加強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在特殊時期顯得尤為必要。

返程暖心事,要協調多方力量,形成最大合力。一些地區表示,基層人手有限,即使加班加點連軸轉,接送大規模旅客仍然捉襟見肘。特殊時期,鼓勵有條件的單位,使用專車接送職工返程。北京等地推出了允許單位預定公交的做法,臨時改變線路,統一接送員工,既給集體返工帶來便利,又有效減少公共負擔。

守好最後一公里,讓愛心和順心也陪伴這最後一公里。多下些細功夫、實功夫、巧功夫,幫助返工人員順利返崗,努力做好生產經營和疫情防控兩不誤,春天才能來得更早。(完)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