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代锐龙的稳定性怎么样?

谁在用我的502


稳定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要论性价比肯定是2代锐龙了,比如2700 2700X

AMD yes !


IT民工2019


3代锐龙基于7nm工艺制造,第三代锐龙使AI两家在产品上基本达成了平等,在同等级别上性能相近,甚至要高于I家。至于稳定性方面别说三代锐龙,就是更早期的AM3平台U,稳定性也都不是问题,所以稳定性方面大可不必担心。

我们以三代锐龙5 3600举例说明一下,有专业评测人士专门对比评测了三代锐龙5 3600处理器和Intel处理器的性能,得到的结论是:

CPU性能方面:R5 3600大致相当于95%的R5 3600X主要区别源自频率差异,所以两者是极为接近的。

搭配独显后的游戏性能上:R5 3600的游戏性能同样十分接近R5 3600X的水平,会略高于i5-9400F但略低于i7-9700K。

系统功耗方面:由于R5 3600与R5 3600X十分接近,所以功耗上也是基本相当,算是同一水平。

总体来说,R5 3600的性能上相当接近R5 3600X,明显高于R5 3500X。对比Intel的话大致是8700K的水平。游戏性能略超i5-9400F。R5 3600是目前主流价位段上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锐龙产品。


亚心数码


3代锐龙采用的是全新的7nm Zen 2架构,是第三代AM4接口的处理器,也是世界首款支持PCIe 4.0的处理器,性能稳定,品质卓越,从低端到高端满足你的各种需求。

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AMD Ryzen5 3600X,京东售价1549元就可以享受6核12线程主频3.8GHZ,可超频的可玩度很高的CPU,带原装风扇,性能稳定,安装最新驱动,基本不会出现死机、重启、蓝屏等现象,配合差不多的散热器就可以完美游戏,还可轻松超频,不会出现掉帧等现象,性价比远超i5-9600k,它不香吗?你品,你细品。



别听那些没用过的瞎吹,我现在用的3700x,体质不太好,超到4.2以上内存就会出错,不调电压温度会直接撞墙重启,可以认为很不稳定。


青蛙BF


官方声称的三代锐龙的亮点:台积电7nm制成工艺,带来频率提升和功耗发热的降低,全新的内存控制器使得三代锐龙可以支持更高内存频率和更低的内存时序(各 大UP实测只要颗粒没问题,打开A- .XMP后,海力士CJR和三星B DIE轻松上4000,但时序比较难看,微星一-线工程师林大给出的最佳频率是3600MHZ C12时序),PCIE4.0通道,速度相较于PCIE3.0翻倍,实际测试后,固态的速度确实翻倍了。IPC提升15%, 意味着单核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超大的三级缓存,解决游戏时内存延迟问题。

网上普遍的测试平台,主板一般使用三大厂的旗舰级或者次旗舰级X570主板,如技嘉的雕wifi pro和mster,华硕的C8F,微星的黑金板和超神板。CPU普遍使用3700X和3900X,去对比i9 9900K和i79700K。理论跑分中,3700X多 核心吊打9700K,直逼9900K,3900X多 核性能秒天秒地,3700X单核心与9700K仿上仿下,3900X-定程度 领先9900K,而在实际的视频剪辑测试中,多核心,IPC提升也确实带来很大的进步,不过各大平台的优化还有待提升,CPU占用常常吃不满。

游戏测试,各大UP普遍采用控制变量,使用2080ti来跑测试,在腾讯全家桶以及A黑游戏中,三代锐龙帧数相比前代有明显提升,和INTEL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或者没有差距,在一-些优化好的游戏中,3700X游戏帧数可以打9900K (在刺客信条奥德赛这种很吃CPU占用的游戏中,4.2G频率的3700X居然比4.7G频率的9900K还要更强,这真的很YES),而3900X由于多核心利用率上不去,所以差距并没有拉开。但是,AMD终于终于终于可以在单核性能_上抬起头了!

在实际烤机测试中,三代锐龙的温度和功耗真的是吊打9700K和9900K。

超频性能上,不知道是AMD榨干了三代锐龙的超频潜力还是主板BIOS调教和AMD那里的调整还没完全做好,三代锐龙基本不能超频,所以,B450和X470主板的用户可以放心.上三代锐龙,几乎没有性能损失,而且,部分B450和X470的主板同样也支持PCIE4.0,具体原因可以去B站找林大视频来看,有详细解释,我不多做赘述。

缺点:在潮玩客的评测中,出现了3600X搭配2060在吃鸡和战地5中出现瞬间卡顿的现象,通过视频逐帧分析可以看到CPU占用会在一小段时间变成0%,我猜测可能是主板厂商或者AMD官方对于CPU的稳定性和多线程利用有待优化。(大部分评测者不希望显卡主板内存成为CPU瓶颈,理所应当的用到了堆料的旗舰主板,和特挑颗粒的高端内存,以及性能强劲的2080ti)并且内存条供电是走的SOC而不是CPU内部,AMD官方给的SOC电压要求限制在1.10 V以下的否则会影响PCIE4.0。

推荐: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3700X,功耗低,发热小,八核心十六线程,单核性能直逼9900K,多核更是吊打9700K。

当然三代锐龙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小瑕疵没有解决,优化也还没有做到位,之前出现过主板BIOS版本更新提升15%性能的事情,因此,该如何选择,看个人需求而定。

不过不得不说,能看到AMD- -点一点进步,到如今带来了三代锐龙,还是很振奋人心的。毕竟性能就摆在那儿,还有一个大招3950X没有放出来。因此,AMD战未来,不是不可能的!








阿盼生活记


AMD锐龙R3 2200G中文原盒价格在720左右,intel酷睿I3 8100中文原盒价格在850左右,散片的价格在720左右,如果intel i3 8100买散片的价格是和AMD锐龙R3 2200G是差不多的,在看参数也是大同小异,同样的都采用的是14纳米的制作工艺、四核心四线程,主频上面AMD要更优一点,基频是3.5GHZ睿频是3.7GHZ,i3 8100由于不能睿频主频就是3.6GHZ,但是0.1的主频来讲就可以忽略了,三级缓存来讲intel i3 8100却要更胜一筹,R3 2200G是4MB,I3 8100是6MB。虽然三级缓存i3 8100要高一些,其实也是没太大的意义,因为两个CPU的定位都算是属于办公家用级的CPU,对于三级缓存的需求几乎没有。最后就是功耗都是属于65W。所以都不用担心2款CPU的散热,但是AMD只有盒装就带了一个CPU散热器。这也算很良心了。

然后就说到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会有蓝屏、死机、无法启动等BUG吗?其实CPU出现这些类型的问题真的是几乎没有的。可能主要是以前的AMD老平台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吧,以前的AMD主要是因为发热量大,同时大家一般用的也是属于原装的散热器,一开始还没问题,用了2年以后可能对于有蓝屏、死机、无法启动的问题有可能就会出现,其主要的因素就是散热的硅脂已经被烧干了,然后温度无法控制才会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除开这类的情况,还有就是以前的DDR3内存的兼容性不是很好,更多的蓝屏、死机、无法启动的问题其实都是属于内存造成的。

这两款CPU其实都是可以入手的,其实AMD锐龙的目的根本不是去对比入门级。而是对比中高端CPU。intel I5/I7/I9 AMD R5 R7 线程撕裂者。在这几个类型上AMD的优势才更为明显。


点点滴滴都是ai


AMD第三代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代处理器采用7纳米工艺,Zen2架构,并首款支持PCIE 4.0 。这代总共发布了以下几个型号 R5 3600 3600X 3700X 3800X,3900X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鲁大师跑分情况(注意这里我之所以选择鲁大师是因为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看懂,对于专业的评测数据对于新手小伙来说并不一定能看懂,但鲁大师跑分含有一点娱乐成分只能仅供参考)

先来看看R5 3600数据,AM4接口,6核12线程 3.6GHz最高4.2GHz,而二缓3M,三级缓存32MB功耗65W ,支持双通道DDR4 3200,下面我们来看看鲁大师跑分情况;

3600总体跑分在14W左右,搭配3200GHZ内存条,显卡用5700系列,鲁大师跑分轻轻松松实现50W,目前3600行货价格在1500左右,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理论上对标的是英特尔i7 9700。

再来看看3700X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2线程 3.6GHz最高4.4GHz,二缓4M,三级缓存32MB功耗65W ,支持双通道DDR4 3200,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3700X总体跑分在19W左右,比3600高了4到5W分,搭配16G 3200HGZ内存,2060显卡也是可以上到50W分,价格目前在2599左右,理论上对标英特尔i9 9900不知道小伙伴对此价格有什么看法。

最后再来看看3800X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6线程 基础频率3.9GHz最高4.5GHZ,二缓4M,三级缓存32MB功耗 105W ,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可以看出3800X跑分基本上在20W左右,搭配3200GHZ内存条,2080显卡上60W分没任何问题,不过目前价格也不便宜,行货盒装价格在3199左右,性能对标英特尔9900K。

最后再来看看3900X的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6线程 基础频率3.8GHz最高4.6GHZ,二缓6M,三级缓存64MB 功耗 105W ,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3900X综合跑分27到30W之间,上面这套是3900X搭配2060基本上小超一下轻轻松松上60W,就价格来说3900X行货盒装在3999左右,基本上和i9 9900K差不多,但是多核性能要比9900K高的多,不过单核性能不如9900K也就是说在游戏性能上要比9900K稍微弱一点,整体综合性能对标应该是i9 9920X,不知道小伙伴对此款U有什么看法请留言。

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留言,喜欢的别忘点个赞关注一波,谢谢!


1988爆笑影视


性能较以前的AMD处理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锁频,吓得Intel一屁股做到了牙膏管上,对八代CPU进行了大幅提升,三代锐龙也加速了八核心CPU的普及,但是优化还是不行,玩游戏还是不如Intel。



杰克马580


感谢平台激请回答

凭借Zen 2架构、7nm工艺,以及对PCIe 4.0技术的支持,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从单核心性能、多线程性能、功耗,以及内存超频能力、技术规格上,都获得了全面升级,目前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已经成为暑期市场上的装机热点之一。不过作为一款新品,第三代锐龙也带来了一些前代处理器没有的新特性,因此要想发挥出其最高的性能,要想稳定运行,还需要用户在装机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采购最合适的硬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从理论上来看,接口带宽翻倍的PCIe 4.0显卡、SSD对于第三代锐龙平台来说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显卡方面,由于目前只有Radeon RX 5700与Radeon RX 5700XT两款产品支持PCIe 4.0,且定位、技术规格只算中流,因此没有太多好讲的——如果你需要顶级显卡的话,那么PCIe 3.0的GeForce RTX 2080之类的产品仍是更好的选择,PCIe 4.0暂时对于显示性能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不会介绍PCIe 4.0显卡的导购。

主板:供电系统的设计、用料依然是重中之重

尽管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采用了7nm工艺,TDP热设计功耗看起来也并不高,还未发布的16核心锐龙9 3950X的TDP也只有105W。但其实处理器对供电系统的要求还是很高,根据主板厂商透露的数据,锐龙9 3950X在默认设置下对电流的安规要求就达到了200A。同时从专为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设计的X570主板宣传来看,各厂商的重点推广产品除了新增加的PCIe 4.0技术外,都会大力强调供电设计。

如技嘉在X570主板上,带来了第一款没有使用倍相芯片或并联设计的原生16相供电电路。而在X470主板上,ROG Crosshair Ⅶ HERO主板所用的10+2相供电设计已经算相当豪华,但在采用X570芯片组的ROG Crosshair Ⅷ HERO主板上,其供电部分则增加到14+2相。这些迹象都显示出,主板厂商认为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对主板供电有更高的要求。

▲为支持第三代锐龙处理器,X570主板大多采用了豪华的供电设计。

事实上,从本刊的测试来看,即便搭配12核心的锐龙9 3900X,采用12+2相供电设计的主板供电温度已经达到75℃左右。如果供电相数更少,供电用料更简单的话,势必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温度,影响主板的寿命与工作稳定性。因此,不管你的预算是多少,请尽量在预算范围内选择供电相数多,元器件做工用料较好的产品。

简单地说,从元器件上来看,日系10K、15K固态电容、PowIRstage一体式封装MOSFET在一般情况下优于5K固态电容、上下分离式MOSFET;可承载60A电流的电感、MOSFET又比只能承载40A的电感、MOSFET要好,工作温度要低一些;而在用料相当的情况下,供电相数一般是越多越好。总之在购买前,大家可以搜集资料查询每款主板的具体用料,尽量确保在预算范围内,买到做工、用料优秀的产品。

主板至少需支持DDR4 3600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大幅提升了处理器对内存的支持能力,支持DDR4 4000以上的内存都不是难事。不过在第三代锐龙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内存与INFINITY FABRIC互联总线同步工作时才能发挥出最高的内存性能,而最高同步工作频率为DDR4 3733。

目前在内存市场上,与DDR4 3733最接近的产品就是DDR4 3600内存,所以对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只要确保主板最高能支持DDR4 3600这一频率即可。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是太高的频率,也有很多主板难以支持。

一些想节约预算的用户原本打算采用B450主板加第三代锐龙的方式来组建电脑,但却发现不少B450主板难以支持DDR4 3600,很多只能工作在DDR4 3200以内。所以如果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第三代锐龙的性能,最稳妥的办法还是采用X470、X570等技术规格较高的主板。

▲注意显卡插槽之间是否安装有带宽切换芯片

需要高性能散热器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虽然采用7nm生产工艺提升了晶圆密度,增加了核心数,改进了IPC性能,但也带来了较高的发热量。从本刊测试来看,在使用360mm一体式水冷的环境下,锐龙7 3700X的满载温度达到了77.75℃,锐龙9 3900X的满载温度更达到了85℃。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锐龙处理器有一个非常智能的运行法则—处理器温度越低,运行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总体来看,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自带的散热器难以满足高频率运行的需求,我们建议8核心锐龙7处理器、12核心、16核心锐龙9处理器的用户最好都自行挑选一款性能更好的第三方散热器。

高端代表:PCIe 4.0 SSD是不错选择

虽然有多家厂商研发了PCIe 4.0 SSD主控,但目前首批上市的PCIe 4.0 SSD主要使用的是来自群联的PS5016-E16 PCIe 4.0主控,在硬件配置上非常接近,在性能上也不会有明显区别,在价格上几款产品几乎完全相同,相对同级PCIe 3.0产品来说都要贵不少。

但PCIe 4.0 SSD在性能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PCIe 4.0 SSD的最高连续传输速度已达到5000MB/s;一方面,它的随机4KB性能也有一定提升。我们推荐注重存储性能、预算充足的用户考虑。




乡里宝哥


AMD三代锐龙稳定性较二代有明显提升,我们一般所说的稳定性是指超频稳定和一般使用稳定两个方面,一般日常使用,AMD三代锐龙不会出现蓝屏、死机、重启、烧毁等不稳定现象,AMD从一代锐龙开始就没这些问题了,在超频测试中,超频能力不及英特尔,但由于不超频时就比英特尔性能强不少,超频幅度不及英特尔,性能还是比英特尔好点。

官方声称的三代锐龙的亮点:台积电7nm制成工艺,带来频率提升和功耗发热的降低,全新的内存控制器使得三代锐龙可以支持更高内存频率和更低的内存时序(各大UP实测只要颗粒没问题,打开A—XMP后,海力士CJR和三星B DIE轻松上4000,但时序比较难看,微星一线工程师林大给出的最佳频率是3600MHZ C12时序),PCIE4.0通道,速度相较于PCIE3.0翻倍,实际测试后,固态的速度确实翻倍了。IPC提升15%,意味着单核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超大的三级缓存,解决游戏时内存延迟问题。

网上普遍的测试平台,主板一般使用三大厂的旗舰级或者次旗舰级X570主板,如技嘉的雕wifi pro和mster,华硕的C8F,微星的黑金板和超神板。CPU普遍使用3700X和3900X,去对比i9 9900K和 i7 9700K。

理论跑分中,3700X多核心吊打9700K,直逼9900K,3900X多核性能秒天秒地,3700X单核心与9700K仿上仿下,3900X一定程度领先9900K,而在实际的视频剪辑测试中,多核心,IPC提升也确实带来很大的进步,不过各大平台的优化还有待提升,CPU占用常常吃不满。

游戏测试,各大UP普遍采用控制变量,使用2080ti来跑测试,在腾讯全家桶以及A黑游戏中,三代锐龙帧数相比前代有明显提升,和INTEL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或者没有差距,在一些优化好的游戏中,3700X游戏帧数可以打9900K(在刺客信条奥德赛这种很吃CPU占用的游戏中,4.2G频率的3700X居然比4.7G频率的9900K还要更强,这真的很YES),而3900X由于多核心利用率上不去,所以差距并没有拉开。但是,AMD终于终于终于可以在单核性能上抬起头了!

在实际烤机测试中,三代锐龙的温度和功耗真的是吊打9700K和9900K。

超频性能上,不知道是AMD榨干了三代锐龙的超频潜力还是主板BIOS调教和AMD那里的调整还没完全做好,三代锐龙基本不能超频,所以,B450和X470主板的用户可以放心上三代锐龙,几乎没有性能损失,而且,部分B450和X470的主板同样也支持PCIE4.0,具体原因可以去B站找林大视频来看,有详细解释,我不多做赘述。

缺点:在潮玩客的评测中,出现了3600X搭配2060在吃鸡和战地5中出现瞬间卡顿的现象,通过视频逐帧分析可以看到CPU占用会在一小段时间变成0%,我猜测可能是主板厂商或者AMD官方对于CPU的稳定性和多线程利用有待优化。(大部分评测者不希望显卡主板内存成为CPU瓶颈,理所应当的用到了堆料的旗舰主板,和特挑颗粒的高端内存,以及性能强劲的2080ti)并且内存条供电是走的SOC而不是CPU内部,AMD官方给的SOC电压要求限制在1.10 V以下的否则会影响PCIE4.0。

推荐: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3700X,功耗低,发热小,八核心十六线程,单核性能直逼9900K,多核更是吊打9700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