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乾隆曾说:君不可一日无茶。那么皇帝喝茶有多讲究呢?今天就从乾隆的喝茶用水说起。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一、李德裕和陶谷的烹茶用水

说的喝茶用水的讲究,首推唐代李德裕,其次宋代陶谷。李德裕偏爱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煎茶非惠山泉不饮。身为宰相,李德裕自然要常驻长安,可惠山泉在无锡,那要怎么才能喝到惠山泉呢?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唐玄宗给他开了个好头,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可算快递的鼻祖了。于是李德裕就效仿杨贵妃吃荔枝,来个千里递水。李德裕也因此被时人诟病,当然后来在遇到能通水脉的高僧后就改了,但这是后话。

宋代陶谷烹茶用水也讲究,谓之扫雪烹茶,对了,就是类似于《红楼梦》里的妙玉雪水烹茶一样。感兴趣的可以看文章:都是用雪烹茶,为何妙玉雪水烹茶比陶谷扫雪烹茶更更高一筹?


二、乾隆烹茶用水有何妙处

看了这两个人的烹茶用水以后,就感觉已经很讲究了,乾隆还能更高一筹吗?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乾隆在诗作《荷露烹茶》中这样写道:

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

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

赞皇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

首联写烹茶用水从荷叶上收取。请大家注意看,这里取的不但是露水,而且是秋露,那么秋露有何不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露水的【释名】曰: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主治】曰: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藏器)。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藏器)。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颔联说自己用的茶器有多讲究。先说煮茶用的竹鼎,陆羽谓之风炉,多为古鼎型,为防烫在外部包裹竹套,所以也为之竹炉或竹鼎。宋代杜耒在《寒夜》中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

颈联嘲笑汉武帝金盘取露太土豪。说的是汉武帝为追求长生不老,相信方士之言,不惜巨资营造高二十丈,大七围的承露仙人像,用以承接甘露炼丹,以助自己长生不老。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尾联嘲笑李德裕千里运水太矫情。这个上文已经说过,就不多做赘述了。

这首诗虽然水平也就那样,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乾隆的汉学功底有多强,同时也道出他饮茶有多雅致。


第三:古人烹茶用水的启示

那么,古人为何对烹茶用水如此破费?其中有哪些是我们今人可以借鉴的?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第一:古人的茶类相对单一,通过烹茶用水的变化,可以达到口感的变化。

第二:古人品茶对口感的追求不是第一位的,而是以茶为载体的人文精神。

第三:雅致的生活本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也是雅士与俗人的区别。

第四:简单粗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很多人丧失了对生活之美的细微感受。

乾隆喝茶有多风雅?调侃李德裕太矫情,武帝太土豪

最后,借助一杯茶、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给家人一点时间,感受美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切莫让自己留下纳兰性德“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千古遗憾!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