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与书法

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上发展最早,饲养家蚕与纺织丝绸均起源于我国。目前,花色品种繁多、质地精致的秦汉纺织品实物不断出土,为研究秦汉时代纺织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文献记载及出土的纺织品实物来考察,秦汉时期纺织业的生产规模与纺织技术均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纺织工业与书法

《汉书.昭帝纪》中有"天下以农桑为本"之句,可知在秦汉时代已经把桑麻的生产放到与粮食生产相等的地位。丝与麻是当时衣物的基本原料。由于政治的统一,桑麻的种植区域由原先的黄河流域迅速的蔓延到长江流域,四川省境内就曾出土过以桑园为内容的汉代画像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纺织工业与书法

此外,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的汉墓壁画中也发现关于采桑的内容,表明了秦汉时代的桑麻种植业范围也向此处扩展。随着桑麻种植范围与规模的不断扩大,桑麻种植技术也得到提高。汉代著名的农学书籍《氾(fan)胜之书》中就有若干处关于桑麻种植技术的理论记载,包括桑麻种植过程中的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具体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可见,桑拿种植业在秦汉时代农业生产中已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纺织工业与书法

秦汉时代设置了掌管织帛的织室以及掌管染织工作的平准令。它们在纺织业发达的地域直接经营大规模的纺织工场,以满足国家对纺织品的需求。官僚地主和门阀阶层在经营的庄园中也有大小规模的纺织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秦汉时代纺织业已成为分布最广的家庭手工业,普通农家几乎都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纺织技术也不断提高,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织机"。纺织技术的提高具体表现在秦汉时代品种繁多的丝织品上。

纺织工业与书法

史籍上记载着许多关于当时丝织品品种的名称。缯(zeng)帛是对丝织品的泛称。用细丝织造的薄缯帛被称为缟、素、绫等;用粗丝织造的则称为䌷(chou). 绖(kua)、络(luo)等。一般平织的称之为织文、绣、锦、绮、罗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出土的秦汉时代丝织品实物中,尤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为典型,袖长190厘米,衣长128厘米,而重量仅有49克,还不到今天所用重量单位的50克重。马王堆出土的蝉衣充分反映了秦汉时代纺织技术所达到的高超水平。

纺织工业与书法

随着秦汉纺织技术的空前发展,秦汉时期的纺织品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比先秦时期有所提高。丝帛作为书写材料,无论是写、阅或是保存都比简牍具有优越性,因此这个时期的帛书比先秦时期要多。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桑麻等纤维类种植物成为造纸的首选材料。

纺织工业与书法

《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jian)帛,而《说文解字》释"纸":"絮,苫(shan)也"。但不管怎么样,纸与丝织业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纺织工业与书法

1933年,在新疆罗布泊出土一张古纸,同时出土的有黄龙元年的木简,表明这张古纸产于西汉时期。

纺织工业与书法

而1957年在西安灞桥出一沓古纸,据考证生产在公元前118年左右。另外在甘肃居延、敦煌、天水等地都有西汉时期的古纸出土。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些出土的古纸都是麻纸,表明了我国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已经生产出以麻为原料的纸类,当然这与后来的纸差别较大。

纺织工业与书法

到了东汉时期,经过西汉年间初期造纸经验的积累,出现了以蔡伦为代表的一批造纸专家,"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纸张的发明不但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纺织工业与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