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这些非常高的传染风险,您恐惧吗?”

“荆楚长云暗雪山,通山遥望碧鸡关,病区百战穿白甲,不破此疫终不还。”


这是白衣战士何建林于2月14日在湖北咸宁通山抗击新冠肺炎前线写下的诗,此诗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改编而来,抒发了何建林心中的壮志豪情。


当天进病区查房时,他请同事将自己改编的诗句写在防护服上,以此为队友和患者们鼓劲。


“经历这些非常高的传染风险,您恐惧吗?”

2月19日下午,新冠肺炎患者、96岁高龄的涂大爷在咸宁市通山县医院治愈出院。云南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通山医疗队队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建林开心地拍了个小视频,讲述了自己带领团队治愈这个病例的过程,因为涂大爷是云南医疗队在咸宁治愈的年龄最大的患者。


同时,在何建林率领的通山医疗组努力下,通山县医院收治的7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无一例死亡,目前已经全部转化为轻症,即将出院;现有的轻症患者每天都在减少。


“如果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稳住了通山的防线,守住了通山这个阵地。”何建林自豪地对记者说。


然而在这一辉煌战果的背后,从1月27日到通山县医院至今20多天,何建林率领的医疗队洒下了多少汗水,经历了多少危险,

他自己也多次走到了生死边缘。

2月2日,涂大爷正式确诊新冠肺炎,云南医疗队接管了对涂大爷的治疗。涂大爷入院后一直昏睡,大小便完全失禁,神志不清,多次险些转为重症。


一天,何建林穿着防护服进入病区查房,准备给老人制定治疗方案,老人向他伸出了手,何建林以为老人是要和他握手,也顺势把手伸了过去,万万没想到,老人突然紧紧抓住他的手就往嘴里送,何建林赶紧用力抽回手,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被老人咬到,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医疗队10多天的精心治疗,精细护理,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终于病愈出院。


“经历这些非常高的传染风险,您恐惧吗?”


最危险的感染风险发生在1月30日。那天通山县医院一位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疑似危重症患者急需救治,病人是60多岁的妇女,有深部痰栓阻塞,需用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清理呼吸道。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疑似新冠肺炎,支气管镜检查属于高危操作,何建林挺身而出:“让我来”。在三级加强防护下,他极其小心地完成了这一危险操作,历时半小时,在笨重的防护服下,何建林浑身已是大汗淋漓。术后病人呼吸道较之前通畅,病情好转。


防护物资的不足也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2月5日,何建林在隔离病区查房时,身上的防护服腿部突然被桌子边角挂破,马上面临着被病毒侵蚀的危险。


可想到病人们在等着自己查看,防护服又很紧缺,何建林便没有退出病区更换防护服,而是继续查看病人,直到2小时后查房结束才退出病区。同事们和他开玩笑说:“你暴露了,不敢和你玩了!”


“经历这些非常高的传染风险,您当时恐惧吗?”记者问。


“防护到位,就不会恐惧,病人需要,我就要去做,我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做事的!”何建林回答很干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