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闆每個月賺十幾二十萬,員工只拿5000工資?

峰蜜寧檬茶


題主問題本身帶有很大的認知錯誤。一方面,不同性質的公司差異很大,另一方面企業分紅盈利與職工個人收入是有本質的不同。至於題目上所說的數字,就更沒有參考性了。真正的大老闆何止一個月才賺十幾二十萬,這都是小老闆的收入,另外不少高階員工一樣可以月薪數十萬。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兩者的角色、活動及利益分配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老闆與員工是市場機制下對於財富來源的兩種不同主體

1.什麼是老闆?什麼是員工?

所謂老闆,是指以資源投入為基礎、以運營盈利為目的,以市場機制為手段的市場交易主體。

A.老闆是市場相對獨立的主體。為了達到利用市場機制進行交易從而賺錢的目的,老闆要以市場細分領域的交易可行性為導向,以資源投入為前提,在資本、資源等方面進行相對獨立的投入,同時藉助資本的增值屬性和人力資源的獨特能動性來實現其商品的機制增值,最後通過市場交易來達到增值變現的目的。

但是,老闆與老闆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一方面項目、投入和運營的手段有很大差異;另一方面,在當代市場多元化的前提下,有些老闆根本無需僱傭員工。也就是說,有的老闆依賴員工運行企業,而有的老闆則無需員工的參與。

所謂員工,是指在企業的生產或者運營鏈條中擔任一定角色、承擔一定任務、享受一定待遇的契約式參與者。

B.員工是企業運行過程中的一份子

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講,是企業資源投入的一種形式--人力資源,也是企業資本投入和運營的一種形式--員工所代表的可以供企業使用與交換的智力資本。

員工對於企業的意義,不是其本人,而是其本人所掌握的何以參與到企業增值過程並能夠發揮有效作用的智力資本。

所以,老闆是通過資源、資本、運營與市場進行增值變現的人,而員工則是這一變現過程中某種資本形式的提供者,是變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增值元素之一。

2.老闆與員工創造財富的形式是有本質不同的

A.老闆創造財務的前提是市場機遇的把握與資源、資本投入及其增值的運營,其本質是一種資本和資源市場化的行為,以市場為導向同時以市場為槓桿實現自己財富的增加。

B.員工財富的來源為個人智力資本的投入與有效性發揮。


首先,員工的財富依賴於個人掌握知識、技能的價值性、可用性,如果對於企業的財富創造沒有價值、不可用,其所掌握的智力資本便沒有意義;其次,員工還要通過個人的積極性、參與性與融合性在實際的工作中將自己的智力資本有效的輸出,有效的助力企業價值的增值,否則所有工作都沒有意義;最後,員工與企業之間也是以市場為機制的契約合作形式,這種契約形式是基於人力資源這個特定市場的,是基於企業的特殊需求的,是基於企業的特定環境和要求的。

所以,老闆的財富來源是企業宏觀資本和資源增值變現的結果,而員工的財富則是基於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特殊需求的條件下,以契約為基礎,通過個人智力的有效輸出來實現的。相對來講,老闆財富的實現取決於企業資源與資本的增值程度,更取決於其市場交易;而員工的財富收入則取決於企業實際需求與個人能力發揮了。

3.老闆與員工的財富創造有交集,但不屬於同一領域

A.老闆的所有行為都是圍繞市場與資本展開的.

其思維與活動的範圍圍繞市場可行性與變現能力展開,圍繞資本實力與資本增值能力展開,即使員工,在老闆的眼裡,也只是某種資本的提供者而已。

這樣的思維與活動方式,將老闆限定在市場、資本兩大領域,具有巨大的風險性,同樣具有巨大的變現機會。

B.員工的所有行為則是圍繞職場與個人智力資本的輸出展開的.

其思維與活動圍繞職業的發展與基於個人智力輸出的變現能力展開,圍繞個人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的增值展開。員工只是老闆宏觀運營鏈條中的一種因素和一個環節,其價值與變現能力取決於個人智力資本與資本的有效輸出。

這樣的思維與活動方式,將員工限定在職場、個人智力資本兩大領域,風險性小、財富空間取決於個人智力資本的變現機會。

整體上來說,員工與老闆在角色屬性、變現形式與財富創造三大方面有著本質的不同於巨大的差異。這是兩者最後財富絕對數字不同的根本原因。


那麼,具體來看,兩者的階段性收入為什麼差異如此之大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

1.資本和資源的輸入基數不同

我這裡可以列舉一個簡單的公式,財富=資源或資本存量&(作用於)增值性運營&市場變現能力

這個公司大家不要較真,是我基於兩者比較的一個前提。

首先看一下這個公式,財富的數量首先以資源或者資本存量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增值運營,最後市場變現。財富的數量首先取決於資本或者資源的基礎存量。

從這一點上來說,同一家企業,老闆的資源與資本存量要遠遠高於員工個人的資源或者資本存量,或者說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這是造成兩者財富巨大差異的基礎因素。

即使一個員工再強大,相對於老闆來講也是杯水車薪。

2.增值性運營的差異

這個要素比較複雜,但也正是這個要素形成了兩者之間的巨大財富差異的關鍵。

A.對於老闆來說,增值性運營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存量資本為基礎,以組織運行為形式來進行的融合多職能、多角色、多流程體系、多層級的複雜增值過程,輸出結果為整個企業的勞動成果。

B.而對於員工來講,是個人參與到企業增值性運營過程中,以個人的智力資本存量為基礎、以環節或者單一角色任務目標為導向,通過個人崗位職責的履行來進行的單一職能、單一角色、相對單一的流程和單一層級的相對簡單企業增值參與過程,輸出結果為個人的勞動成果。

兩者相比,無論體系的複雜性、職能的多樣性、角色的複雜性還是結果輸出的量級,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為結果輸出的差異巨大,意味著在增值過程中,兩者掌握增值成果的現實差異巨大。

3.市場變現的差異

在市場變現這個過程,不同於大家理解的市場人員與財務人員。所謂市場變現是指以企業整體為角色,通過市場載體,將增資產品變現並有效回收的過程。

這一過程中,是以企業的整體名義進行的,財富收入是直接進入公司賬戶的。

這一過程,企業是直接的參與者,而作為企業代表的老闆則是這一過程的決策和指揮者。

這一過程,部分員工是參與者,單一參與員工也只是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
4.最後,形成收入的差異

基於兩者資源和資本存量的不同,增值運營過程中的巨大差異以及在市場變現中的巨大不同,最後在財富的個人積累過程中變有了決定性的差異基礎。

無論老闆還是員工,其個人財富積累是以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為前提的。而企業的利益分配製定的底層邏輯則是兩點:

A.個人資本與資源投入的多寡

誰的投入大,誰的資本存量多,利益分配便傾向於誰。這是基礎,是資本的性質決定的。

相比來講,老闆與員工的投入差異巨大,造成了利益分配之時,兩者巨大的差異。

B.契約形式

對於老闆來講,其利益分配的契約形式是公司章程,是國家相關法規或者相關的股東約定。這種以公司治理或者資本話語權為基礎的契約,不會妨礙老闆合理利益的獲得。

對於員工來講,其利益分配的契約形式為勞動合同。這是其個人與以老闆為代表的公司形成的契約。這種契約的特點是權益性與約束性。

不同的契約形式也導致雙方在變現的過程中有質的差異。以資本為基礎的資本話語權不同,以市場為基礎的變現能力不同以及以契約為基礎的利益分配話語權不同,是導致兩者收入形成巨大差異的根本性原因。

關於這個問題的個人基本觀點。

1.兩者的收入都是合理的

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就要要求市場主體的活躍性。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要想具有活躍性,一方面是適應市場形勢,更重要的是具有利益驅動性。換句話說,沒有錢賺,誰去做企業,誰去做老闆?

老闆具有利益的驅動是天生的,只要利益分配合理合法,無需挑剔。另外在老闆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其付出也是遠遠超過一般員工的。

而員工,因為相對效果輸出微小性與人力資源市場的本性制約,很難分配到較多的收入。只要存在市場,只要市場的規律在發揮作用,就很難改變。

2.這是純經濟的問題導致,無需上升到其他社會的高度

所謂的剝削、壓迫等理解在這裡是不合適的,這些理解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升到了階級高度,這與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基本經濟體制是不相符合的。這種理解無助於正確面對和解決問題,只會使人走向偏激和歧途。

3.市場是公平的

首先,市場是自由體制,沒有限定誰可以成為老闆,誰不能成為老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成為老闆,即使現在你是一個員工。只是不同老闆之間的差異很大,有沒有能力賺到錢,還是要看各自的資源與能力。

其次,尋找自己未來,塑造個人美好前途的辦法是適應社會,並積極努力。而不是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問題。

員工的收入確實遜色於老闆,但是要知道,你不是為老闆在工作,你是為自己在工作。沒有好的情商,沒有好的抗壓和受挫能力,沒有豐富的資源積累,沒有好的資本整合渠道,沒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變現能力,給你個老闆的位子,你能做得了嗎?不要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

市場的公平性不但體現在你的角色自由,更體現在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這就是老闆拿錢多的底層原因。

這個問題是一個不錯的問題,看似粗淺的表面蘊含著對於當今社會老闆與員工角色價值的根本性拷問。只是,不能片面理解。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去片面理解和要求別人,這樣你永遠無法得到正確答案;更不能站在一個狹小的局部去理解和強行解讀全局,這樣更會曲解事情的本相。

所有的結果都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在發揮作用,這個原因,在這裡,就是個人的心態、格局與付出。與其把眼光放在這些無法改變的事情上,不如改善個人心態,提升個人的思維格局,不斷努力,爭取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指尖視野


老闆每個月賺十幾二十萬,員工只拿5000,看上去員工掙得錢都不急老闆掙的零頭,不太公平,但是不能只看賊喝湯,不看賊捱打,老闆掙得多,承擔的風險也大。

我們村有個長輩,技術好,人忠厚,在村裡威望也高,他借了錢承包了村裡的磚窯廠。但是他不識字,也不會算賬,辛苦一年下來,不僅沒掙錢,還虧了好幾萬。債主上門要求還錢,哪有得還,一家人四下分散,兒女出去打工,老婆出去拾荒,自己找地方打工。折騰了好幾年才把欠債還乾淨了,這才過上安生日子。

如果是打工,不管經濟形式好壞,是旱澇保收的,如果遇到老闆因為效益不好要降薪,不僅可以罵罵黑心老闆,還可以去申請勞動仲裁;如果自己做老闆呢,做的好是比打工掙得多,做的不好呢,產品賣不掉,供應商欠著錢,員工給不了高工資,自己亞歷山大。

不管是做老闆,還是做員工,各有各的辛苦,選擇什麼就勇敢承擔選擇的結果吧。

否則,覺得老闆剝削員工太厲害了,可以自己做老闆去剝削別人啊。


織碼開門


你好!提這個問題的肯定不是老闆,也就意味著你賺不到20萬!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老闆賺20萬這背後所需要的成本和風險。

1、成本:如你所說,員工只拿5000元,但是這背後的成本是社保和公積金差不多都是公司比例的34%,那麼公司就需要為你支付差不多1700的成本。

公司辦公場地,電費水費空調費等固定成本一個月也要大幾萬。各項稅費:增值稅、附加稅、所得稅等也是一大筆錢。

2、風險。有賺就有虧,虧本的時候老闆還是要發工資給你,成本不會減少。而你每個月可以旱澇保收的拿你的工資。

你看到的賺了20幾萬,可是這僅僅是你看到的,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說不定一個月算下來,人工成本,固定成本,費用支出、壞賬、各項稅費,老闆是虧本的。可是你的工資卻還是一分不少的5000元。

也許有的人會說如果我有資源有人脈我也去當老闆,這種想法肯定是錯的。機會和風險是並存的。

老闆花錢買你的時間,而你無需擔心虧本。這就好比把錢拿去投資和把錢放進銀行吃利息的區別。當然老闆也更容易獲得賺取更多錢的機會!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聚果職場課堂


你覺得應該賺多少合適,老闆賺20萬分給員工10萬嗎?

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大家對資本的認知還這麼片面嗎?

老闆投資商業行為,賺錢是人家贏得的,不要只看到老闆吃肉,就羨慕,老闆吃土的時候,得到的只有嘲諷。

先說一個最簡單的理由,別人投資幾百萬,員工付出的是自己的時間成本,看到賺錢想分,那賠錢的時候,是不是要員工一起賠錢。我沒見過那個老闆虧錢了,有員工會主動放棄要工資了。

1,投入的資源比重。

同樣的做事,老闆要投入很多資源。根據我瞭解,目前小的公司,利潤率不到17%加上稅率,基本上賠錢的多。按這樣的投資收益,花幾千萬買一臺設備,至少要10年才回本。

中間房租,水電,工資,那個不是睜眼就開始花錢。一個有沒有賺錢,這些成本是少不了的。為什麼很多公司倒閉了,除了成本還要相互壓貨款的原因。

如果一切順利公司可以生存,資金鍊一斷馬上倒閉,很多老闆自己買房貼錢還是沒能持續。

產業變化,客戶壓單,用工成本,客戶流失那個因素都會讓公司倒閉,老闆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沒有收益誰敢去開公司,付出才有收穫不是正常的。

2,關鍵功能作用

說句實話,現在每個行業都競爭激烈,一個崗位多少工資,基本上是多方博弈的結果。

如果員工工資5000元,那可能是這個崗位做到事就值5000元。

如果你感覺自己付出的價值超過5000元,老闆不會傻到看著你離開,而不願意加工資。歸根一切還是成本和收益,只要能賺錢工資算啥,如果你遇到傻老闆,你有能力還不加工資,那你可以離職去別人地方就可以,自己有能力怕什麼。

老闆之所以能那幾十萬收益,就是他們站在資源關係的節點。

就是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老闆拿到單子,員工才有機會把產品做出來。

老闆投資了公司,才有一個平臺給員工施展。

3,多理性分析問題

不要被情緒影響分析能力,我們要看到問題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的發洩自己的情緒。

不被情緒控制,客觀的看問題,就不會別人說什麼觀點,自己都覺得有道理。

多花時間用在把自己變厲害上,等自己做老闆了什麼事都明白了。

未來是合作的時代,如果一個人是靠壓榨別人獲得發展,那他一定無法持續經營,未來我們需要全面的看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馬上找一個壞人,就希望把問題解決了。

很多事能變成常態問題,背後肯定有很多因素組成,單純的打富豪,分錢,是一種低級思維。

我相信我們的時代,回獎勵更努力,更奮鬥的人,而不是坐著等分錢的人。

未來能工作是一種特權,因為基本需要已經不是問題,我們有更多的追求可以去做。


魚堂主愛思考


這就是創業者與打工者的區別,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差距,勞心者與勞力者的不同。

第一點 風險不同。

老闆要思考的問題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也不是如何保住飯碗升職加薪,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更加長遠更加宏觀。

一家公司的全部風險都由老闆承擔,公司一旦垮掉,老闆將陷入極大的危機,想要拍拍屁股走人然後東山再起絕非易事。公司的全部債務,全部財務全都由老闆一人負責,所以老闆所承載的風險是最大的。一旦公司倒閉破產,老闆的下場是最慘的。

如同咱們小時候學過的《赤壁之戰》,張昭等人都勸說孫權投降曹魏,唯有魯肅三緘其口,孫權單獨召見魯肅問其原因,魯肅說了一句對如今職場仍舊很有啟發的話“東吳人人都可以投降曹魏,唯有主公不能。其他人老老實實做幾年,最後也能做到郡守刺史,但是主公肯定是不能被曹魏容忍而最後會被殺掉的!”

第二點 投資不同。


員工對公司的投資基本是專業技能和時間成本。而老闆則是投入了全部家當,甚至包括投資人的各種資金。員工需要思考的是按點上下班,拿到每個月的工資和獎金就可以。而老闆不但要保證公司正常運轉甚至盈利,還得為那些投資者與股東們考慮,畢竟公司的利益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公司盈利,皆大歡喜,公司虧損,老闆一人嘆息。

要知道,所有投資者與股東們只對利益感興趣,他們對待老闆不會有絲毫的客氣。所以投入與產出的比較而言,老闆也應當獲得更多利益。

第三點,僱傭關係決定了價值的不同。


老闆是投資者,是僱主,掌握了職場利潤分配的話語權,給員工多與少是老闆的個人權利,當時也要按照市場的招聘要求和工資標準。而賺取的利潤的絕大部分自然也歸老闆所有。

總之,不應該對老闆羨慕嫉妒恨,想想人家的付出。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膽量,我們也可以自己當老闆。


遇見小mi


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敢不敢掙這十幾二十萬”?

老闆每月的十幾二十萬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呢?不是,絕對不是。本質意義上,做生意、開公司都是一種投資,有資源的人以生意、公司為槓桿,翹起更大的資源,為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

一名員工,如果有膽量,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完全可以自己投資當老闆,那樣的話,每個月掙實際二十萬的人不就是自己了麼?

中國有小微企業1169.87萬戶,還有4400多萬個體工商戶,佔到中國總企業數量的94%以上,看數量實在是不少,但是給別人打工的更多。為什麼選擇給別人打工而不選擇自己當老闆呢?很多人說了,我沒錢,沒資源,沒精力,沒背景。這些你沒有的,難道所謂的老闆就一定有麼?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我家小區門前有一戶自釀啤酒,夏天兼賣燒烤,幾乎每一年的夏天我都會看到這家的老闆娘在和人吵架,因為每一年都有沒臉沒皮的人到她家吃霸王餐或者賒賬。能說這屆自釀啤酒有關係有人脈麼?有關係那些不要臉的人應該不會這麼膽大吧?

如果這屆自釀啤酒因為壞賬、賒賬要不回來而垮掉了,那她家的服務員、後廚會不會鋤頭為老闆一家把欠賬要回來?我不把話說得太絕對,也不把個例當普遍,但我們實話實說,這樣的員工還是不多見的吧?

老闆開企業公司,承擔的風險是普通員工看不到的,或者說是看到了而選擇忽視的。公司垮了,中國目前還沒有明確地個人破產製度,公司的老闆很可能就會萬劫不復,畢竟像褚時健老先生的那種超人太少了,史玉柱這種的也不多見。今天是人五人六的老闆,明天就上街撿垃圾了,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而一家公司倒閉破產了,他的員工會怎麼樣?失業下崗,生活陷入一時的困境,但重新找到工作後,困難都會過去。當然,東北那種下崗是真慘,我對此深表同情,同時罵那些侵吞國有資產的蛀蟲一句娘略表敬意,似的,我說的就是某唱《我的腦海裡》的那位著名女歌手的娘。

辦企業開公司都是一種投資,投資自然是誰承擔風險大,誰就收益高。如果哪位員工願意和我做合夥人,和我共同出資,我特別願意給他(她)股份分紅,而不是給他(她)死工資,但如果這位員工又想要一個月十幾二十萬的收入,又不想和我共同承擔風險,那我只能給他(她)和那位女歌手同樣的待遇,罵句娘略表寸心。

現在這個社會,正是能人志士宵衣旰食的時候,資源少就通過現在的工作積累,能力不夠就通過現有的資源學習,沒背景就努力工作讓自己趕緊強大起來。每個月拿死工資還沒危機感,只會罵老闆,那這樣的員工不管換幾分工作,都不會有大的發展。

當然,我說這些,不是為黑心老闆開拓,故意不給老員工提工資的老闆都該被罵娘。

我是老趙,小公司經營者一個,平時在頭條上說鬼故事,不管你想看故事,還是想照我聊人生經驗,只要你有酒,我都奉陪到底。關注一下我,好嗎?


齊之諧者


這個情況太正常,一個是經營者,是以獲利為目的的,一個是打工者,以付出勞動獲得報酬。而且要明白的一點是,老闆賺了很多錢,那是他的本事,他按照你的能力給你開工資,那是情理之中。

我一個老闆,現在每年的流水按照上億來算,但是也是按照個人的工作能力來給工資的。但是有一個情況,就是會發獎金,如果你做得好,會多發點,如果做得不好會少發點。而且他也說過,錢是他賺來的,想發就發,如果不發也沒錯,只是想著讓大家多賺點錢所以給大家發獎金。

其實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想到:

1 老闆在創業之初的艱難

每個創業者都不容易,都經歷過創業的艱辛。

比如我那個老闆,剛開始創業時,就是幾個家裡人,做著一點小生意,有一次送貨送晚了,直接血本無歸。

還有的時候,明明談好的單子,把東西做好了,但是送貨的時候別人說不要了,也沒有給錢,只能啞巴吃黃連。

他剛開始創業時,資金緊張,沒有人支持,全靠幾個人拼命撐著,後來靠著良好的口碑,生意越做越大,僱傭了越來越多的人。

你只看到了老闆每個月賺十幾二十萬,但是沒有看到老闆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總結:老闆每個月能夠賺多少錢,是他的實力。而他按照每個人的能力給人開工資也是合法的。

2 老闆要考慮的是整個公司的生存,而你只需要完成接回來的訂單就行

有人說,如果不是自己,老闆不可能完成整個訂單的,所以能夠賺錢都是自己的功勞。

也許沒錯,因為你的付出,所以能夠把項目完成,完成了項目才能賺錢。

但是,你需要想的是,項目是誰接回來的,是你嗎?

如果沒有老闆的關係,項目能接回來嗎?很多時候,客戶認定的那個人,就像很多時候如果出去受到了很好的接待,其實都是老闆前期的功勞,如果老闆沒有進行打點,沒有進行人脈經營,怎麼會受到客戶的尊敬。


總結:老闆能夠賺錢,都是靠自己積累的人脈和實力。出去談單,然後把但拿回來讓員工完成,這是個不容易的事,因為沒有經過銷售的人是不知道銷售的困難的,需要看盡人臉色。這些你應該都不會經歷,因為你只需要好好完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就行了。

3 分清楚經營者和打工者的身份

其實這個問題提出感覺是有點委屈,自己付出了勞動,每個月才能拿到可憐的5000塊,而老闆卻可以坐收其成,享受你們的勞動成果,每個月淨賺就是十幾二十萬,不禁令人感到差距之大,可能讓人有點不能接受。

但是不卻要想一下,老闆需要給多少人支付工資呀,老闆有這個實力提供了上班的場所,老闆經歷了你們沒有經歷的事情,才能達到這個收入,他還要出去跑業務、談單、維護客戶關係。



總結:沒有什麼是容易的,老闆的錢也不是一下子就這麼多,他可能也是和你一樣,從一個錢很少的打工者慢慢變得有錢的。

最後:

在職場,真的很少有人能夠馬上就能擁有高薪,除非家裡本來就有礦,誰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一路打拼出來的。不能直看到現在的輝煌,卻忽略了以前的艱辛。

如果不滿意自己的薪資,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貓咪不吃秋刀魚


剝削與被剝削根深蒂固,存在了幾千年,你別說老闆和員工,就是一個工人有技術另一個工人沒技術,一個月也的差幾千元工資,別說是老闆了。

當老闆,也不見的你有資金開廠礦能行。

其一,老闆審時度勢,對市場有足夠的瞭解。

其二,有足夠的資金,循環復始,而且資金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其三,用人得當,而且對每一位員工公平了解,不產生員工之間的矛盾,因為老闆掙錢是靠員工的。

其四,定期不定期的老闆給員工開會,總結工作或生活出現的問題。

其五,老闆付出的精力要遠遠比員工多的多。

難道老闆不應該多拿錢嗎。只要做到這樣,才能當個好老闆。


老張139819200


因為這個社會很現實。你是可被替代的,而且替代的價值差不多就是5000一個月,如果你不要這5000塊工資辭職走人,市場上立馬有大把的人可以頂替你,從經濟學邏輯上來說,可替代的商品價值不高,用在人力資源上也是一個道理。所以題主想獲取一份相對高額的工資,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儘量讓自己成為老闆不可替代或替代後代價很高的人材,這時你就有了和老闆談薪資的議價權了。



印度人的夢想


在職場中沒有所謂的絕對公平,畢竟有些人賺得多,有些人賺得少,難免會產生矛盾,畢竟人性就喜歡攀比的。

但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我們需要好好思考老闆為什麼能賺這麼多錢


你是用時間和能力去換取金錢

時間和能力是屬於固化的,短時間內不能一下子增長,只能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能力才會一點點增長,而且增長幅度也要看個人能力的不同。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那就是你的能力可以掌控某個程度事情。


老闆是用金錢和能力去挖個能賺錢的井水

有不少人羨慕老闆為什麼這麼賺錢,其實你也別太羨慕,畢竟老闆是拿錢去創業,去獲得金錢,而你只是出賣勞動力,獲得金錢,兩者有本質上的。



創業就是挖井,而你打工就是挖礦,只是負責運送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