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古史新谈/文

说起中国唐代的明主贤君,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一手打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对于唐代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要么没啥印象,要么觉得平庸无能,处事不公,搞得儿子自相残杀,自己被迫退位,真是何苦来哉,那么李渊真是如此无能吗。

一个无能之辈能在隋末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一个无能之辈,能征战沙场、所向披靡,坐上龙椅?一个无能之辈,能够言传身教养出李建成、李世民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

显然不大可能,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在李世民光环掩盖下的李渊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雀屏中选,以一敌百,凭箭毙敌70人

治国文臣,安邦武将,隋末乱世没有一身好武艺,如何慑服众多骄兵悍将,那么李渊的武艺到底如何呢。

《旧唐书·后妃传》里面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容貌秀丽,见识不凡。为了给女儿选一个乘龙快婿,窦毅采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比武招亲

具体方法是,找了一个画有两个孔雀的屏风,想要求娶的人,就用箭去射屏风上的孔雀,每人两箭,能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就为胜者。因为距离很远,孔雀眼睛又小,前后共有几十名武功高手进行尝试,全部不能射中。最后来了一个少年,张弓搭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抱得美人归。这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这个窦家小姐就是李世民的生母窦皇后,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雀屏中选”的故事。

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那么问题来了,能去参加比武招亲的本来都是射箭高手,人人不能射中,证明难度很大。唐高祖李渊却是箭无虚发,两发两中,足见箭术之高。

关于李渊勇武和箭术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件事得到印证,李渊奉命出兵清扫山西、河东一代的叛军,行军到龙门一代,与叛军相遇,唐高祖李渊率领十几名骑兵一举击败造反的草头王母端儿的数千大军,此战李渊一人用弓箭射死70人,虽然隋末这些反王,装备不佳,纪律涣散,但是如此悬殊的数量,却能以少胜多,以一敌百,足见李渊作战之勇猛。

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这两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唐高祖李渊的非凡身手和过人胆魄,这正是创业之主的必备素质。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过目不忘,笔走龙蛇,草书成就堪可书

唐高祖李渊不仅武艺过人,而且文才亦是非凡。他记忆惊人“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妥妥的才子名将胚子。

处理政务军务的时候,亲力亲为,赏罚分明,随口道来,如数家珍,下笔如风,具有依据,条理得当改无可改。这一切都显示出李渊很高的思维能力及文字水平。

李渊还擅长书法,写的又快又好,尤其是草书笔法飘逸,自成一家(真草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最有意思的是,他因为书法好,所以特别喜欢写字,尤其是任命官员的文书什么的,曾有过一次就写了一千多张任命文书的趣事,遇到好纸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知道李渊的这个兴趣,拿到皇帝亲笔写的任命文书,那不跟圣旨一样,无不欢欣鼓舞,欣然而去。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不爱重宝,义释囚犯,爱民如子遗后世

武德元年八月,唐高祖李渊封西突厥曷娑那可汗为归义王。曷娑那为了表示臣服和尊敬,千方百计,寻找了一个至宝——一个举世罕见的宝珠,这个宝珠光泽圆润,价值连城。大臣们纷纷赞叹,羡慕不已。但是李渊却对宝珠不屑一顾,说:

“这颗宝珠确实是难得的宝贝,但是我却觉得可汗的赤诚之心才最可贵,与可汗的赤诚之心比起来,这颗宝珠不值一提”,最后把宝珠还给了曷娑那可汗,可汗感动不已,大臣们纷纷交了一声惭愧。

曷娑那献大珠,帝曰:“珠诚至宝,然朕宝王赤心,珠无所用之。”竟还之。

李渊的仁德之处,还非止于此,武德二年二月,陕西武功县有一个人叫严甘罗,拦路打劫,被擒获当场。李渊审讯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做贼,严甘罗气愤的说,“饥寒交迫,不做贼难道等着饿死吗”。李渊很感慨的说:“我作为你的君主,却让你穷困如此,不能生活,这都是我的过错呀”(吾为汝君,使汝穷乏,吾罪也。),最后竟把严甘罗给放了,严甘罗感动的难以言述。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邵氏闻见后录》还以这么一个有趣的记载,陕西芮城县有一个村子全村都姓李,是唐代皇族后裔。唐高祖还没有发迹之前在这个村子曾经住过。村里保存着李渊的几十张诏书,全都是减免赋役的,上面经常能够看到“不得欺压百姓”等话,这件事从侧面也能看出来唐高祖李渊的爱民之心。

从这三个事,我们足以看到李渊胸中仁德爱民的一面,和轻财重义、好德仁心的一面。史书记载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从这些细节来看确实是很可信。

韬光养晦,手段老辣,能屈能伸坐龙椅

隋朝末年,乱象已显。隋炀帝已经有了一种大厦将倾的预感,因此疑心病极重。有一次隋炀帝杨广召见李渊去他的行宫,李渊因病未及时赶到。

当时李渊的外甥刚好在行宫,隋炀帝就问他:“你舅舅为啥迟迟不来”,李渊的外甥就说,舅舅患病了,可能有些不便,会晚一些。隋炀帝问:“病的要死了吗”。后来外甥把这个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大吃一惊,心里知道隋炀帝对自己有了提防之心。自此之后纵酒享乐,行贿受贿,这就是自污,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出,李渊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人,懂得韬光养晦。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我们再看一件事,隋炀帝杨广出巡的时候,烽烟四起,各地皆反,结果被困在江宁行宫,无法返回,李密与隋军在江都相持,李渊立刻派儿子攻占长安。

在此之前,李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表示将拥立代王为天子,这样李渊发兵长安,就成了隋朝皇室的皇位更替争斗,不是起兵造反,减少了道德压力及隋军的反抗,说不定还得到了某些和代王利益一致人员的支持;第二件事是写信给李密,表示自己是为了扶保隋朝,让李密认为他发兵长安,是隋朝内部的分裂和内斗,说不定还会暗自窃喜;第三是向突厥称臣,表示要

“欲宁天下,远迎主上”把突厥始陛可汗哄骗的一愣一愣的表示:“苟唐公自立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获得了外部支持。


李世民光环之后的李渊——从历史细节还原唐高祖李渊的真实形象


自此李渊攻占长安之路,已经畅通无阻,他攻打下长安后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拥立代王为天子,这一步走的实在是高明。自己躲在幕后,进可攻,退可守,明明是起兵造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搞成了匡扶天下,重定乾坤。

宇文化及父子两个冤大头,在江都行宫杀了隋炀帝,李渊称帝的障碍已经被全部扫除。最后他玩了一把禅让,让唐朝从法统上名正言顺,这也就是清代皇帝一直追求的“得国之正”。

结语:李渊身处乱世,既有定天下的武力,又有治天下的谋略,深通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之道,勇冠三军,仁泽天下,无愧于一代开国英主,绝非平庸无能之辈,至于后世中他的形象为何如此不堪,只能说是被历史掩藏了真相。

2、《新唐书》

3、《南部新书》

4、《唐会要》

5、《邵氏闻见后录》

6、《唐语林》

7、《书小史》

8、《大唐创业起居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