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古有“华夏五千年”之说,但其历史却仅能追溯3000多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复杂,三千多年前甚至还没有文字,这也是很多学者否认“五千年”的主要理由。说到这也引出了一座城市——武汉,当然,要说的可不是今天疫情下的武汉,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长征村”;一位老汉犁地播种,无意间挖出6件“怪壶”,被专家买走后又尘封十多年,如今虽是国宝级文物,但有5件至今下落不明。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说这话还要回到1966年初,当时正值春耕农忙时节,武汉蔡甸区长征村的一位老农“王休坤”扛着犁来到村外一处台地;这地方是丘陵高地,当地人称之为“杨林嘴”,王体坤有块田就在这片台地上。起初时也没什么异常,王老汉照常耕地,可没一会黄牛不走了,仔细一检查,犁头被土里的什么东西钩住了;此时的王老汉仍没在意,一挥鞭子继续赶牛往前走,想着借牛的力量把土里的东西拉出来,谁成想硕大的黄牛居然拉不动。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这时的王老汉才蹲下身仔细观看,就见挂住犁头的是个铁环一样的东西,没办法只好用铁锹将其挖出来;也是费了老大劲,挖出来的竟是个奇形怪状的金属疙瘩,个头比家里用的水桶还大,但形状却又不像是桶。事情还没完,紧跟着老汉又在地里挖出了5件同样“奇怪”的金属物件;消息传出后,附近村民纷纷赶到王老汉地头观看,有说是“水桶”的,有说是“铜壶”的,但谁都不肯捡走。

其实这很好理解,湖北自古隶属古楚国,武汉自然是古楚国的一颗明珠,到今天更是发现了不少古墓;挖出的东西多了,百姓们也知道是冥器,心里自然觉得“不吉利”,因此看热闹的多,想要的却几乎没有。后经村民商议,决定将这6件“怪壶”放在生产队前面泡谷子的池子里,之后又被人拿到放置公物的队屋里;这一放就是2年,就在众人几乎将其遗忘的时候,1968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村里还要组织宣传队,需要一批锣鼓家私。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当时各种物资紧张,就是购置锣鼓也需要“以铜换铜”,于是有人想起了两年前的6件“怪壶”;简单地说,在大队干部的主持下,仍是“发现人”王老汉负责将6件“怪壶”挑到城里换锣鼓。结果王老汉挑着百斤重的6件金属疙瘩,走了老远也没商家肯换,理由无外乎物件太老、不是纯铜等;最后没办法,王老汉决定5毛卖给废品收购站,就在此时,竟有人愿意出价“3块”收购。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汉阳县(今蔡甸区)文物专家“赵开祥”。实事求是的说,赵开祥也是碰巧路过,见废品站前一字排开6件怪模怪样的东西,这才出于好奇上前仔细查看;当时的赵开祥并不能马上判断这些“铜壶”究竟是什么东西,但凭借专业知识断定,这些很可能是文物,于是3块钱买了下来。此后,6件“怪壶”就被收藏在汉阳县文化馆;还是因为大运动,当时的人们无暇顾及这些东西,以至于6件“怪壶”在文化馆的阁楼里呆了整整13年。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直到1982年,大运动风潮早已过去,人们也早将阁楼上的6件“铜壶”遗忘;随着建设需要,老旧的文化馆需要拆迁改造,收拾过程重才有人发现了阁楼上满是灰尘的“铜壶”。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如今发现的可不是6件,而是1件,剩余的5件早已不知所终;1982年对文物保护已相当重视,再加上陆续发现了一大批大型古墓和珍贵文物,湖北也发现了“天星观一号墓”等,汉阳县文化馆发现“铜壶”后不敢怠慢,马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经确认,如今发现的这只“铜壶”正是13年前6件文物中最大的一件,竟然是3200年前,商代的一种青铜礼器“罍(lei)”;简单的解释,“罍”是流行与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酒器,也是一种“非王侯不可用”的祭祀礼器,如今的这件距今至少有3200多年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宝”。不仅如此,这件青铜器身上布满各式花纹,尤其“凤鸟”造型更是突出了古楚文化;其珍贵程度难以用数字衡量,因此专家命名其为“凤纹方罍”,这里仅简单介绍。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凤纹方罍,通高38.5㎝,口径16.2×14.7㎝,大体为方形器,颈部短直,口沿微侈,圆肩,下腹内收,方圈足微向外撇,罍体横宽而纵狭;通体饰云雷纹衬地,自上而下分为五组,第一、二、三、五组为两两相对的凤鸟纹饰,第二组正中加饰饕餮浮雕,第四组腹部饰蕉叶纹,器身四面正中及转角处均有凸起的扉棱,两侧肩部有兽首衔环。

值得说明的是,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考证,“凤鸟”可以理解为古楚人的图腾,但在迄今发现的早、中期青铜器中少有出现;这件青铜器高、浅浮雕与线刻结合的图案花纹、华丽外轮廓的附加装饰,铸就了这件器物庄重华美的纹饰、典雅大气的器型,突出了商代王权的神圣。说到这或有懂行的朋友说“古楚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件青铜器是商代产物,两者之间少说也有数百年的时间,是不是专家把文物的时间搞错了?”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其实在鉴定过程中,专家也提出过类似问题,后经反复鉴定,最终还是确认它“商代中晚期”的身份;一般来讲,商代铸造的青铜器为红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每个地区铜矿开采冶炼出来的红铜成分各不相同。经无损成分检测,“凤纹方罍”的材料与湖北大冶产的铜矿成分非常吻合,其年代约为3200多年前;由此,凤纹方罍或许能证实,早在三千多年前,晚商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至长江流域,甚至形成了早期的荆楚文化。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今的“凤纹方罍”早已藏入武汉博物馆,并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如果非要给其确定价值,之前市面上曾有“方罍”拍出1.4亿的天价,但品相和年代均不及今天的“凤纹方罍”,因此专家保守估计,其市场价值至少在3亿以上。当然,文物的价值并非体现在数字上,更重要的是佐证历史,“凤纹方罍”虽不能简单地以金钱来衡量,它却牵出了“盘龙城遗址”;简单的说,考古队在二十世纪对“盘龙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2000多件,其中青铜器就达400多件,这些珍贵文物不仅为夏商周断代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探究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实物资料。

老汉发现6件“怪壶”,尘封多年成国宝文物,有5件却至今下落不明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还有问题“最初时,王老汉不是挖出了6件青铜器吗?如今一件的价值就如此之高,那么其余5件也应该十分珍贵,专家究竟找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