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銅勺餅

把粘米粉加水製作成濃稠的粘米粉漿,加入酸菜、蝦米、花生仁、黃豆等不同的餡料,倒入淺平鐵勺內,最後放進燒熱的油鍋裡,撈起、濾油、放涼食用,香酥可口,回味無窮。

客家人小時候最喜歡看大人炸銅勺餅,看著粉漿從液體慢慢被炸成金黃的圓餅,就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成就感,嘴饞的我們總是一出鍋就迫不及待的要吃,結果第二天舌頭上就會長一兩顆“上火瘡”,即使這樣該吃銅勺餅的一塊都不會落下。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豆角酥

豆角酥又叫瓦角丁,味道鹹香酥脆,麵粉加芝麻,依照不同口味加入糖或鹽,雜糅均勻成等份,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薄皮,切成長條形放進油鍋裡油炸片刻就可以出鍋。

豆角酥又叫瓦角丁,味道鹹香酥脆,一盤小小的豆角酥伴著電視裡的動畫片或連續劇,一塊接一塊地嚼,滿嘴都是油香味,是記憶裡面有關於童年和家鄉的味道。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油角

把炒香的芝麻、花生,粗砂糖搌成幹餡備用,把麵粉、雞蛋、豬油加入少許啤酒不斷攪拌,再用麵杖壓成餃子皮樣(與北方包餃子相似),把幹餡放入麵皮捏成餃子樣放入油鍋炸熟撈起,一簸箕酥脆香甜的炸油角就此完工。
對於客家人來說,如果家裡開始準備炸油角了,說明春節來了,或者家裡一定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情,一塊塊小小的炸油角嚐起來是喜慶的味道。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芋頭絲

芋頭刨皮刷絲,姜剁成蓉加入麵粉,加入調味料後攪拌,用筷子夾成鬆散的形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隔壁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炸芋頭絲由於形狀不規則而顏值不高,第一眼看見並不會有想要吃下去的慾望,但只要嘗上一口就會被它的美味折服,不由自主感嘆一句:“真香!”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茄子

將雞蛋,水,鹽,十三香加入麵粉中攪拌成稠麵糊,茄子放入麵糊中攪拌均勻後放入油鍋炸,炸制金黃時撈出濾油,放涼再吃,明明茄子是素菜,卻有一種吃肉的感覺,一定是油炸的茄子太香而產生的幻覺。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黃金酥丸

以新鮮豬肉為主要原材料的黃金酥丸,製作時一定要使用鐵棒對豬肉進行捶打,否則炸出來的黃金酥丸不夠Q彈爽口。

誰能想到這小小的不太起眼的黃色丸子,竟然是惠州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小編迫不及待想去惠州嚐嚐這黃金酥丸了。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炸油餈

炸油餈在不同客家地區叫法不同,比如“炸油果”每年春節,炸油餈都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年貨在糯米粉里加入水和糖,大力搓揉,捏成團,一放二撥三壓四撈,熱乎乎的炸油餈就完成了!

剛剛出爐的炸油餈外酥裡嫩,卻容易上火。等炸油餈變軟之後,放進鍋裡隔水加熱,又變成了一份既香甜軟糯又不上火的早餐。

「第一篇」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越來越沒有時間去研究怎麼去做好一道小吃,純手工製作的美味逐漸被機器生產取代,有的老手藝甚至慢慢失傳再也無人問津,那些原汁原味的美食最終只能留在記憶裡了。但外表含蓄內斂,內心熱烈似火的客家人,還是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在美味食物中,油炸的食物,就是客家人熱情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