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頻繁自燃,特斯拉們言辭閃爍,被稱最慘的這家新秀卻積極處理

面對頻繁自燃,特斯拉們言辭閃爍,被稱最慘的這家新秀卻積極處理


面對頻繁自燃,特斯拉們言辭閃爍,被稱最慘的這家新秀卻積極處理


2019年,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皆有車輛自燃,尤以特斯拉為甚。聊以自慰的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頻頻發生自燃現象,卻極少出現人員死亡;不容樂觀的是,只有蔚來等少數廠商公佈了原因和處理方法。


文丨郭小興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有觀點認為,2019年是中國新能源車“牛皮被戳破的一年”。


銷量方面,下半年出現了連續6個月同比下滑,最終導致2019年同比下跌4.0%至120.6萬輛(含商用車)。


消費者方面,雖然行駛里程和品質都在逐步升級,但正經社得到的信息,卻是很多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體驗依然不滿,甚至以“小白鼠”自居。即便是特斯拉,也被許多車主吐槽存在質量問題。


更有車主指出,新能源汽車就像一個隨時會自燃的炸藥包。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自燃的新能源汽車,涉及的品牌包括特斯拉、蔚來、比亞迪、長安、吉利、歐拉、眾泰、雲度等等,幾乎囊括了大部分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已經發生的事件中,蔚來汽車和北汽威旺是典型的動力電池案例,也導致了車輛被大規模召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約有3.3萬輛新能源汽車被召回,其中因動力電池問題召回的約有6千餘輛,佔新能源汽車總召回的20%。其中蔚來汽車因為電池包設計問題,從6月陸續召回換裝了新的電池包;特斯拉召回數量最多,召回1.41萬輛,但使用的理由是高田氣囊問題。


面對頻繁自燃,特斯拉們言辭閃爍,被稱最慘的這家新秀卻積極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 2019年因缺陷問題的召回量較2018年減少了45.67%,從側面證明新能源汽車的缺陷問題在逐漸降低。


同時,面對接二連三的自燃事件,只有蔚來等少數車企公佈了自燃事件的原因和處理方法,大多數車企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冷處理,讓負面消息儘快淡化”之類不負責任的手法。


這無異於掩耳盜鈴,自燃故障事關生命財產安全,怎麼能如此輕易就被人們淡忘?正經社認為,蔚來這種直面困難的負責任的行為,一定會助力他走得更遠。


01

靜置自燃隱患大


過去一年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最慘淡的一年,也是車企最焦頭爛額的一年。幾乎每月都會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不斷打擊著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而且,跟燃油車自燃事件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自燃很任性,總愛“組團燒”。


要論2019年哪家新能源汽車自燃引發公眾關注最多、影響面最廣,國產新能源汽車還排不到前列,特斯拉躍然而上。2019年4月21日,一輛停在上海一個地庫中的特斯拉突然自發性地冒出白煙,然後爆燃,現場燃燒十分猛烈,導致與之相鄰的兩輛車都沒能在大火中倖免。


隨後,自燃斯拉被送檢,上海消防火場專家等到達現場勘察。後來,國家質檢總局汽車缺陷調查與鑑定召回專家陶巍說:“分析下來起火原因是電池短路。”


特斯拉車輛在停車場靜置過程中突然自燃,而且火勢較大,也連累了周邊的車輛。這一過程被監控攝像全程錄製並在網上廣為傳播後,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由於在此之前特斯拉還多次爆出過自燃事件,且該事件後特斯拉依然宣稱車輛無系統缺陷、繫個別事件,使得當時的特斯拉遭遇了重大的信任危機。


但把特斯拉從負面壓力中解救出來的,竟然是它的競爭對手們。


特斯拉自燃僅一天後的2019年4月22日,一輛蔚來ES8在維修服務站停放時,突然從車輛底盤位置冒出白煙,隨後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開始出現明火。消防部門將火撲滅後,車輛被燒成了鐵架子。


蔚來此後官方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此輛ES8在進入維修站之前,由於底盤受到過嚴重撞擊,造成撞擊部位的電池和液冷板發生了嚴重變形,進而導致電芯內部短路而起火,但最終承認電池存在缺陷並召回相關車輛。


緊接著,2019年4月24日,武漢一輛停在車位上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自燃。武漢消防消息稱,最先起火部位在車尾,自燃中沒有人員傷亡,也沒有牽連其它車輛。


短短几天時間,特斯拉、蔚來、比亞迪,代表新能源汽車頭部的三家車企紛紛“燃情”。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不與新能源汽車做鄰居,新能源汽車停在哪裡周邊紛紛空出車位”,成為互聯網上的熱門話題。


隨後直到2019年8月,北京、西安、上海、杭州等新能源汽車較為密集的地區,又接連發生了多起車輛自燃事件。


02

充電中自燃成特色


與靜置自燃相比,充電中自燃更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特色。


2019年3月,由於發生了多起北汽威旺407EV純電動貨車充電起火自燃事故,深圳發改委緊急發文通知,各企業及個人立即停止使用北汽威旺407EV,各充電運營商停止為該車型提供充電服務。


兩個月後,2019年5月10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通報北汽威旺407EV事件”,確定充電自燃源於動力電池包有質量缺陷,這也導致北汽威旺系列電動汽車迅速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充電自燃現象的爆發集中在2019年8月。8月2日,遵義市一輛獵豹CS9 EV電動汽車在公交車充電站發生起火及燃燒;8月13日,一段長城歐拉R1電動車發生自燃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視頻顯示,自燃車輛停放在公共直流快充站前,火焰從車子底部動力電池總成兩側向外噴射。


由於視頻內容過於“勁爆”,一經發布便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遠離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又成為當時一個熱門話題。


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收集的數據顯示,約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發生在充電環節。


這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普及難度。


正經社獲得的來自多個地區的信息顯示,買了新能源汽車後,小區物業普遍不允許在車位上安裝充電樁,理由雖然千奇百怪,但最終能夠歸結為一點,就是擔心充電過程中發生危險。


“我現在沒辦法在家充電,小區更不允許從家裡接充電線,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充電樁。除了要排隊等待,一些地方還要收停車費,再加上充電等待和開車來回時間,總之就是兩個字,麻煩!”一位車主對正經社吐槽說。


03

電池問題是主因


電池技術不夠成熟目前是引起新能源汽車自燃的主要原因。


清華大學教授、電動汽車資深研究專家陳全世接受正經社專訪時說道,正常的電池,從管理技術研發到應用需要2-3年,但由於目前政策層面一年一變,這導致很多企業的電池項目在實驗室通過後就匆匆上馬,技術真正的穩定性並不好。


歐陽明高也認為,導致新能源汽車車輛熱失控的原因,絕大部分都能歸因人為因素,或是因為不尊重產品開發規律,或是因為不遵守技術標準,使得產品存在安全隱患。


有業內人士告訴正經社,電池短路是造成車輛自燃的直接原因。以目前大量採用的鋰電池為例,鋰電池都是化學電池,化學電池的原理是正極和負極之間的電子流動,一旦電池正負極短路就會發熱。而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之間有隔膜和電解液,當發熱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膨脹,此時電解液會洩露。


因為電池的正極材料鋰是非常活潑的金屬,當鋰金屬暴露在空氣中時,會與氧氣產生激烈的氧化反應而起火,甚至是爆炸。


為了降低自燃幾率,電池內會加上一種擁有眾多細孔的隔膜,來防止短路。優質的隔膜還可以在電池溫度過高時,自動關閉細孔,讓鋰離子無法穿越,一定程度上防止危險發生。


儘管由於技術水平不同和電池製造等問題,依然會出現隔膜被刺穿從而導致電池內部短路起火等現象,但目前的隔膜阻燃之類技術處理,還是起到了讓車輛自燃緩慢、給人員留出逃生時間的重大作用。


很多視頻顯示,新能源汽車在自燃初期都相對溫和並伴隨大量煙塵,這給了駕駛者和周邊人員足夠的預警時間。


這就是新能源汽車自燃現象頻頻發生,卻極少出現人員死亡的原因所在。


“影視劇中燃油車爆炸燬壞的現象屬於特效級別”,業內人士告訴正經社,在自燃程度上,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要緩慢和溫和許多,但相比燃油車自燃主要是電路故障和行駛中自燃,新能源汽車的故障點更多更復雜。【《正經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