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閨蜜最近跟我們吐槽,因為兒子和一個幼兒園同學住得很近,所以兩個孩子的媽媽也經常聯繫,討論幼兒園和育兒的話題。可同學媽媽經常透露出一股"優越感",讓閨蜜大為苦惱。

有一次幼兒園佈置了手工作業,這個媽媽給閨蜜發來了一張照片,裡面是一個做工精緻、一看就不是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和一份詳細記錄製作過程的心得體會。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閨蜜禮貌性地回覆了一句"你真用心,教育孩子很細心。"

同學媽媽立刻說:"那當然,教育孩子就是要細緻一點,給老師留下個好印象,這都是為了孩子未來,我們做父母當然得負起責任呀!"

閨蜜看了眼自家孩子的作業,一個製作粗糙的捲紙芯筆筒,默默地在心裡嘆了口氣:咋地,不幫孩子把手工做得精美好看,還是家教做得不夠好的意思?養娃真是太難了。

養娃暗藏"鄙視鏈"

同學媽媽總覺得閨蜜對待孩子的培養不夠用心,太過隨意。實際上,"鄙視"的話語雖然沒有直接宣於口,養娃圈裡確實也暗藏"鄙視鏈"。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丨上早教的,鄙視不上早教的

讓閨蜜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不止做手工作業這一件事,最大的觀念分歧出在"報班"上。

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4個早教興趣班,跆拳道、英語、鋼琴和繪畫。最近還想拉閨蜜一起團個樂高班的優惠。閨蜜想著孩子才5歲,現在買一些樂高材料,照著最基本的去玩,錯錯有餘,不想那麼早就把孩子送去上課,於是就拒絕了同學媽媽。

沒想到就換來了同學媽媽的責備:"對孩子這麼上心?可不能為了節約一點錢,就錯失培養黃金期啊!"

在送孩子上早教的家長眼裡,那些不送孩子去早教的,都是不重視孩子學習和教育的。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丨上私立幼兒園的,鄙視上公立幼兒園的

有一次在樓下小區,聽到幾位跳廣場舞的奶奶聊天。

"你們家孫子上的公立幼兒園,真的是天天傻玩嗎?"

"可不是,看李大姐孫子在私立幼兒園,上中班都能寫好多字了,我這孫子還什麼都不會。我是準備要跟媳婦說了,明年就把孩子轉私立去,不能在公立浪費時間了。"

"私立可比公立費用高多了,你媳婦是不是不捨得錢?"

"可公立什麼都不教,也太埋沒孩子了,怎麼能節約這個錢呢?不知道夫妻倆腦袋裡想的什麼。"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許多人僅從幼兒園是否教授知識,來判斷好壞,認為私立幼兒園能提前學到更多知識,為日後小學打下基礎,鄙視把孩子送到公立幼兒園的家庭,覺得是"捨不得花錢"的短視行為。

丨輔導作業的,鄙視不輔導作業的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小學生做作業的旁邊,必定有一個家長作陪,否則家長就是"沒責任心"的表現。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太忙,或者認為陪孩子寫作業不利於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就沒有這麼做。

可不去陪孩子寫作業,作業錯題太多,有的老師還會在家長群裡公佈出來,提醒家長要監督孩子寫作業。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那些家長監督得好、作業錯題少的孩子,還會被老師點名表揚。於是家長群裡也會案子比較:每個家長都會關注,哪些孩子的作業經常得表揚,哪些孩子的家長沒有盡到監督"義務"。這也就慢慢生出了一個陪寫作業的"鄙視鏈"。

教育孩子沒必要跟別人比

人在養娃圈,很多時候變得身不由己,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各種各樣的"鄙視鏈"。別人一句"這可是為了孩子好",就會演變成自己的壓力,讓家長不得不得進行自我反思:我這麼做,真的不夠好嗎?

其實教育孩子,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條件、自己孩子的方式,真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丨不拿金錢衡量教育

成人世界常拿金錢去衡量一件事。拿閨蜜和同學媽媽,以及小區幾位奶奶的聊天來看,他們潛意識裡願意為孩子花錢,花錢越多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自然就會在心裡默默鄙視,那些不願意掏錢上早教、去私立幼兒園的家長。

每個家庭的條件不同,有的家庭能夠支撐一年幾十萬、四五個早教班的費用,有的家庭想逃掏出這麼一筆錢,還真不容易。另外,如果讓早教班把孩子的時間擠佔得滿滿當當,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量力而為,家長不必為了避免受"鄙視",就咬牙給孩子報昂貴又並不划算的早教課程。最好的教育不在早教班上,反而是在家庭裡。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丨責任心不是包辦代替

有的家長會沉浸在自己為孩子的付出之中,被自己的種種付出行為所感動。比如幫孩子做精美的手工,陪孩子做作業到深夜,沒有自己的閒暇時間,一顆心都撲在孩子身上。

這種大包大攬、包辦代替式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手工做得再好,交上去的作業再沒有瑕疵,也不是孩子自己檢查出來的結果,只能是變了味的"責任心"。


養娃也暗藏“鄙視鏈”,不該比拼的地方別勉強,何必處處為難自己

若是陷入到這樣的比拼較量之中,家長相互之間都在比無謂的付出,實在沒有一點意義。

時時刻刻的比較,更多時候是庸人自擾,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

我們無法消除客觀存在的各種"鄙視鏈",但我們可以選擇無視它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足夠的愛,讓自己舒坦,讓孩子健康城長、學有所成,這就足夠了。

您還有哪些育兒行為,被周圍人鄙視過?可以在評論區吐吐槽~


每個媽媽都是育兒專家,如果您有表達的觀念,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蔓德育兒,青雲計劃獲獎者,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