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一)

前述

在诸多的北魏墓志中,此碑是一个很特殊的碑,碑名曾因笔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之名讳而改名。此碑原石已经亡佚,后存世的拓片被清朝的大书法家何绍基得到,从此碑拓片后对此爱不释手,心追手摹,称其“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何比肩《黑女》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玄墓志》,又称《张黑女墓志》。


(二)

《张玄墓志》艺术特点

之所以说《张玄墓志》是一个很特殊的碑,究其原因是北魏墓志书风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但总体来说刊刻意味强烈,以方劲阳刚的审美方向为主。而《张玄墓志》则疏朗灵动,颇具南朝书风特点。

《张玄墓志》在点画方面处理得极其生动,在同期魏碑中极为少见。其用笔特征主要表现在提按、转折、用锋和笔势上。其用笔之灵巧在北碑中独树一帜。“其”、“故”、“河”、“汉”等字轻重变化多端,虚实有度。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张玄墓志》选字

还有一些字,其用笔已经自然地携带了行书的笔势,如“然”、“无”、“于”、“置”等字,用笔连带极其自然娴熟,气息通常,情趣盎然。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张玄墓志》选字

《张玄墓志》在结体上则正而不呆,字势偏扁而不臃肿,总体古雅自然,雍容宽绰、疏密相间。如“何”、“自”、“吏”、“天”等,字取横势,将纵向笔画有意缩短,同时又将撇、捺左右伸展。巧妙地加强了横势。笔画与笔画之间似搭非搭,形成雍容宽绰的效果。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张玄墓志》选字

再如“水”、“泰”、“烛”、“悦”等,要么左疏右密,要么左密又疏,避免了状如算子的四平八稳,使其疏密相间。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张玄墓志》选字

现如今已无法了解《张玄墓志》的全貌,根据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右何绍基剪裱的拓本看,行列之间宽朗空灵。横势稍微紧结,纵势宽朗,在空间排布上与汉碑相近。体势端庄,静谧生动,峻利沉着,欹侧中不失雅正,疏朗中不失茂密,给人以气宇轩昂的感觉。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张玄墓志》拓片

(三)

对《张玄墓志》的学习

《张玄墓志》总体来说是北魏书风与南朝书风互相融合的一个结晶体。它兼具北朝书风的方劲,同时兼有南朝书风的婉转。其用笔尚留有篆隶遗韵,颇具古味。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也是楷书向行书过渡的书体。历代书法家对它尤为重视。清朝的何绍基曾就对它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并留有临习本。此本临的甚为精妙,神形兼备,颇得原本疏朗灵动、静谧沉着之神韵。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何绍基临《张玄墓志》

民国时期的大书家曾熙也曾对《张玄墓志》有过深入的临习。此本则得其俊朗之气韵。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曾熙临《张玄墓志》

从以上两位书法大家的临本中也不难探寻,《张玄墓志》在我们学习楷书向行书转化的时期可以起到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本人在近二十年的书法生涯中也多次对《张玄墓志》进行深度解析,临摹示范,以供书友参阅批评。


书法名碑,原石已不存,因避康熙名讳被改名,何绍基对它爱不释手

本文作者临《张玄墓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