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曹操和关羽的纠葛,在三国的历史中已经成为了传奇。在正史中,当年曹操讨伐徐州的刘备,在打败刘备之后,将关羽俘虏回了许都。由于曹操喜爱关羽的才能,便一心想将关羽收为己用。

一、对关羽仁至义尽的曹操。

在历史上记载,曹操对关羽大肆封赏,除了封他为偏将军,还多次宴请关羽,想要以恩义收拢关羽之心。但是,当曹操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的时候,关羽开诚布公的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张辽得到关羽的回答,为了关羽的安危,竟然踌躇再三,不敢报告曹操。到最后,张辽拿定主意,报告了曹操。出乎张辽意料之外,曹操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对关羽的忠义感叹有加,对他更加厚待。

到了关羽解白马之围,阵斩颜良,曹操马上上奏朝廷,拜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封号,关羽用了一辈子。曹操还对关羽大加赏赐,可是关羽终究封赐留书,出走去投奔刘备。曹操的左右要去追赶,被曹操阻止了。

我们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曹操对关羽可谓仁至义尽了。当时关羽投降的时候,张辽说刘备对关羽只是恩义深重,如果曹操对关羽也一样施以恩义,那么不难笼络关羽的心。可从这段经历来说,曹操对关羽的用心是失败的。那为什么关羽非要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去追随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呢?

二、关羽不选择曹操的原因。

这是因为刘备和曹操对关羽的笼络手段的不同,刘备对关羽用的是情义,曹操对关羽用的是权术。在历史上记载,刘备在起兵之后,就和关羽张飞情同手足,恩同兄弟。他们一起艰苦创业,一起备尝艰辛。刘备和他们寝则同床,形影不离。在战斗中,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共死。这是情投意合的表现,刘备和关羽、张飞既是君臣,又如兄弟。

这种感情不是一两天既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志同道合为前提,一起同甘共苦为其后,才能有这种感情。刘备和关羽就是这样一对兄弟。刘备和关羽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虽然几经挫折,可也依然不忘初心。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干自己想要干的事业。试想一下,关羽这样的英雄,既然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岂能半途而废?

相比之下,曹操笼络手下,完全依靠的就是权术。他对手下,靠的就是一套手段。首先是财和色,如果不爱财色,那么就用爵禄。如果不爱爵禄,那么就推心置腹、折节抗礼。由于有这一套权术,曹操得以笼络了一大批人才。张辽、徐晃、张郃、庞德等等,都是被曹操给用这一套权术给笼络住的。

可是,这一套到了关羽这里却行不通了。这是因为,曹操机心处虑,想要代汉而立,和关羽的理想背道而驰。再加上以权术伪装的恩义,和刘备的真诚相待高下立判。关羽自然选择了刘备,放弃了曹操。

在此之前,还发生过一件事,让关羽彻底看清了曹操的嘴脸。那是刘备和曹操合军攻打吕布的时候,双方一起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关羽向曹操要求,城破之后,想娶吕布的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曹操虽然口中答应,可是城破之后,先去看看这个女子,他发现这个女子长得很漂亮,就违背了对关羽的承诺,自己留下给娶了。

这件事,就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曹操并不是真正的器重关羽,而是纯粹的想利用关羽罢了。曹操身边美女如云,对于关羽的请求本已答应,可是在美色当前,却毁却自己的承诺,娶走关羽心仪的女子。这样为人处事,怎么能够让关羽信服。

拿刘备相比较,刘备当年的家眷被张飞丢弃在徐州,张飞悔恨自杀。刘备亲自劝阻,还说出了那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如果曹操能够做到刘备的一半,怎么可能做出夺人所爱的事情。在曹操的眼中,对关羽的承诺还不如一个女人的美色,这怎么能够和刘备相比?

张辽有一句话揭穿了谜底,与关羽的关系兄弟也,与曹操的关系君父也。曹操对待他的手下如同父子,而刘备对的手下如同兄弟。情势不同,恩义不同。曹操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做到刘备的地步。

因此,就拿利益来说,曹操也不可能给予关羽如同刘备给予的一样。曹操用人,任人唯亲。他手下的方面将领也就是寥寥几人,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都是他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其他如五子良将之流,就算是能力再强,也只是在这些人的手下。关羽就算是加入曹军,最多也就是和五子良将并列而已。

而在刘备手下,和刘备情同兄弟的关羽,则成为方面大员。在《隆中对》中,他是刘备成功的关键,是率领荆州大军出击宛洛的将领当然人选。他镇守荆州,独当一面,在刘备阵营中,他处于武将之首,享受假节钺的殊荣和实权。这些,都是曹操无法给予的。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使尽了他的一切手段,可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这首先是因为双方志不同,道不合,不能一起共事。一个是匡扶汉室为己任,一个是想取而代之为目的。

其次是曹操笼络关羽用的是权术,而刘备笼络关羽用的是情义。曹操的一切都是想利用关羽的才能,以君父自居,而刘备则是和关羽情同手足,恩同兄弟。

最后是曹操并不能忍痛割爱,给予关羽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他只是用那些关羽并不看重的东西来拉拢关羽。而刘备则给予关羽所有的信任,让关羽尽情发挥他的才能。我们可以想见,关羽到了曹操手下,无非是一个统帅兵不满万的将领而已,根本不可能取得水淹七军的成就。

由于上面的这些原因,关羽才最终选择了刘备,放弃了曹操。曹操在放走关羽的时候,也肯定会为自己过去的过失追悔莫及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记载,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独爱甚厚,曹操爱关羽的忠,也爱关羽的勇。那为何关羽还要离开曹操,去寻找失散的刘备呢?

曹操甚爱关羽 赏赐优厚

公元200年,曹操徐州的刘备,刘备不敌投奔河北袁绍。当时关羽驻扎在下邳,曹操擒获关羽而回。关羽在白马之围前,并未为曹操立过任何功劳,就这样一个降将,曹操钦佩关羽的英勇气概,拜关羽为偏将军,以礼相待,赏赐丰厚。


在得知关羽无意久留曹营时,曹操让与关羽交情深厚的张辽去探探口风,关羽是这样回答的,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后再离去。曹操听闻后,对关羽的义气深受感动。

知恩图报真性情,深厚刘备厚恩,决议不肯背弃刘备。

在白马之围中,关羽作为先锋斩杀袁军大将颜良,曹操亲自为关羽请功,上奏天子加封关羽了汉寿亭侯。


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一操一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将他追回来,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以上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是真的好,各种赏赐不断,而当时的刘备是一无所有,到处投靠实力的军阀,那么关羽为何一定要离开曹操去投靠刘备呢?留在曹营里不好吗?

浅析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

01.关羽的忠君救国思想

关羽可不仅是个武将,更是个爱读《春秋》的名将,《春秋》里的内容是王道之策,通过知善恶、明是非,追求王道。司马迁曾经说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眀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在儒生看起来,孔子修《春秋》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辨析,起到对善和贤进行表彰,对恶和不肖进行讨伐,进而达到“补敝起废”的效果,使得社会重新回归到王道社会之中。


关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身在乱世,关羽想要在乱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乱世奸雄,不是关羽想要服务的对象,而刘备时汉室正统之后,符合关羽的期望目标。关羽深知《春秋》大义,与曹操的道义不在一条道。

02.关羽与刘备关系深厚 不忍背弃。

正史记载,关羽战乱逃亡到涿郡,被正在招兵买马的刘备赏识,加入到刘备的军中,刘备于关羽有知遇之恩。刘备待关羽张飞像同胞兄弟一样。食则同桌,寝则同床说的就是这三人的感情。刘备任平原国相时,关羽与张飞分别掌管一支部队,刘备对关羽十分信任。这也是前面关羽所说的刘备的厚恩。


03.关羽有着独特的长远目光

刘备有英雄气概,且是汉室帝胄之后,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大业,关羽相信自己跟对了人。在乱世,看错了主公,那么下场肯定是悲惨的,比如沮授被袁绍所杀。关羽在曹营里顶多是与张辽一样的良将(曹魏里名将如云),但在刘备这里可就不一样。作为刘备元老级别的名将,刘备成大业的时候,关羽不仅可以成为阵营里数一数二的大将,还可以达到自己忠君救国的理想。

04 关羽最重信义

大丈夫顶天立地,靠的是信义,这是曹操最欣赏关羽的地方。反过来说,如果关羽轻易背弃刘备投靠曹操,那么曹操有一天也会嫌弃关羽是个背信弃义的人,而不再加以重用。关羽做人的格言就是以信义立足于天地,所以关羽不会跟随曹操。

结语:关羽是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不光是因为关羽是万人敌的名将,更是因为关羽的忠、信、义才让关羽在后世享有盛名。

以上内容参考《三国志关羽传》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此时名义是臣相,实际上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相当于有皇帝的权力,无皇帝的名分而已。

曹操作为主公对关羽好,肯定是关羽有利用价值。

那关羽有什么价值呢,无非是两样:一是人才关羽,二是品质关羽。

就人才而言,曹操阵营武将人才济济,曹仁、曹洪、夏侯渊等等老将,于禁、乐进、张辽等等年轻武将。

很显然,曹操缺的不是武将型的人才,那就只有品质了。

武技不重要了,关羽的品质主要有两个:勇敢和忠心。

而这个品质恰巧是曹操武将中最缺的,因缺有需,所以缺什么就渴望什么。

曹操对关羽的好,间接想向其部下表明一种态度:只要你们勇敢和忠心,我就对你好。

所以,关羽吸引住曹操的,是精神意义上的品质。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可见曹操的恩情,关羽是知道的。那么关羽为何不跟随曹操呢?

前面说到曹操看重的关羽的品质,如果关羽跟了曹操,那么关羽的忠心品质就失去了,曹操就不必对关羽这么好了,这点关羽是知道的。

还有一点,团队合作问题。

跟张飞、刘备睡一张床,毕竟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团队也是合作愉快的,如果现在冒然加入新团队,一切都是未知的。

新团队的磨合问题、新老板的信任问题等等,多少有点水土不服。

再者,新老板这边人才济济,虽然自己优秀,但是竞争压力也大。

想必关羽也是思考再三,最终作出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决定:跟随老主子还是好一些。


歲在甲子


刘备、曹操围攻吕布的时候,关羽私下找到曹操,请求城破后一定要把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赏给他。曹操的爱好是什么,城破后就把杜氏找来自己先看看。然后曹操就笑纳了,关羽非常不爽,曾经劝说刘备杀曹操,但当时的情况刘备可不好动手。

杜氏嫁给曹操时,已经为秦宜禄生了儿子秦朗,后来又为曹操生了两儿一女:曹林、曹衮、金乡公主。曹操本着买一送一的原则,还把秦朗收为养子,秦朗后来官至骁骑将军。而关羽当时还未婚配,肯娶二婚的杜氏,想必杜氏必定国色天香,据说还是貂蝉的历史原型。

《三国演义》小说中,董卓为了大业,尚且可以割爱,愿意将貂蝉赐给吕布。那么后来关羽暂时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咋就想不起来杜氏这茬呢?至于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金银、汉寿亭侯,实在是入不了关羽的法眼,跟杜氏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梁子早就结下了。

大家都把关羽奉为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爱国人士,我却觉得关羽从未忘记杜氏的“夺妻之恨”,小心眼。曹操在这件事上更是小气,倘若万人敌的关羽归曹营,仅仅付出一个杜氏的代价,这买卖划算。

不过关羽如果真栽在杜氏的温柔乡里,那后世也就没有关二爷了,徒增一个厚颜无耻的好色之徒而已。关羽为什么不跟曹操,曹操始终没有投其所好,或者说给出的价码不够,仅此而已。


青史文集


引言:

关羽不跟随曹操原因有三点原因:第一,关羽和刘备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刘备、关羽等人一直是曹操为汉贼;第二,关羽在投降曹操时就已说明,如果刘备尚在无论千里,必前往寻之;第三,关羽下马受降是降汉,而不是降曹。

关羽追随刘备,就是认可刘备的观点

关羽是早期追随刘备的武将之一,刘备是大汉的皇叔,一直以匡扶汉室消灭曹贼为目标。那么追随刘备的关羽,必然也将这一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将刘备的理想视为自己的理想。

下邳一战曹操虽然俘获了关羽,而曹操对关羽也非常的厚爱。如果关羽因为曹操的这些厚爱而背叛了刘备,那么关羽就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关羽在被俘时曾有降汉不降曹一说

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不得已下马受降。但关羽曾说降汉不降曹,他日如果知道刘备的下落,即使千里必定前去寻找。

降汉不降曹,这是关于在迫于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汉献帝在曹操的许都内,那么汉献帝代表的是汉室王朝,而曹操只能是窃取汉室基业的曹贼,所以关羽只降汉献帝,不降曹操。那么在理论上关羽投降汉献帝就不算背叛刘备,因为刘备也是汉室宗亲,而且有皇叔之尊。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奔波,为的就是实现当初立下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时常更换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那么也不会获得大的成就。关羽不降曹操,就是对自己理想和信念坚持的表现。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无论是正史还是传闻,曹操对于关羽的喜爱都是有目共睹的一桩美谈。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极尽各种办法的讨好,并且厚爱有加。但是关羽却为何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肯跟随曹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关羽为何会选择刘邦。

刘邦对待关羽和张飞亲似兄弟。

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清楚和明白的了解到刘备对于关羽和张飞这三人有着非常铁的兄弟情谊。在他们一起征战沙场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刘备对待关羽和张飞好到寝则同床,形影不离的地步。在外人面前这三人是君臣关系,但关起门来关系却像亲似自家兄。

由此可以看出,关羽和刘备和关羽的兄弟关系是多年以来长久陪伴和相互扶持而来,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根深蒂固并日久生情。这种情感的积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曹操对于关羽的赏识仅仅出于利益的驱使。

以曹操个人的行为处事看来,曹操仅仅只是看中关羽的才能。并不可能对于关羽进行情感输出,而刘备确实真情实意的对待关羽像亲如兄弟一般。两相比较之间,关羽当然会选择刘备。而且人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先入为主。关羽早期就先与刘备相遇,两人关系比较要好也是正常之事。选择不跟随曹操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关羽是忠肝义胆之人。

曹操曾派谋士劝说关羽留在曹营,到关羽却开诚布公的表明自己执意要回到刘备身边。关羽感恩于刘备对自己的恩情。关羽也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当然不会作人皆可君的墙头草。关羽作为一代英雄人物,当然懂得仁义道德。如果不是关羽的忠肝义胆,关羽也不会被刘备和曹操如此看重。

结语:

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关羽对于刘备的忠肝义胆才成为了曹操为之赏识的要点,如果关羽跟随曹操,他日曹操若是觉得关羽没有用无之地时,反而会觉得关羽背叛刘备实属可疑。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1859587979856547"} --}

写红尘作梦语


人生三件大事:感情、工作、理想,全都决定了关羽不会接受曹操的好。

从感情来讲,曹操是没能成功上位的小三

“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古今中外,江湖名号最响亮的把兄弟,非刘关张莫属。《三国演义》头一篇就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位好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起誓同生死、共进退,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人对人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算最深,无非是一个人愿意为一个人去死吧?刘关张之间正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证实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三人的结局倒推一下。关羽夜走麦城不幸亡故后,张飞疯了般饮酒,鞭打士兵,要求三军一夜之间披麻戴孝,被又怕又怒的下属所杀。然后刘备为了替两个弟弟报仇,又不顾一切举全蜀之力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赶回老家。直接导致了蜀国的衰落,孙刘联盟破裂,三国鼎立之势被废。


大哥和三弟如此,关羽对他们的感情也可想而知。所以曹操对关羽不管如何示好,上马赠金、下马赠银,拜大官,送名马,都俘获不了他的心。这就像一个已经心有所属的烈性女子,不会对小三的诱惑动心一样。

何况,曹操对关羽的好,并不是无条件的。他试探过关羽的人品,故意让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共处一室,害得关羽只能举着火烛在门外站岗。他考验过关羽的武艺,要不然就不会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像关羽这么骄傲的人,对这些伎俩,一定是很反感的。

从工作来看,刘备雪中送炭曹操锦上添花

关羽喜欢的工作模式是什么?是相逢意气为君饮,是士为知己者死。说白了,是合伙做生意,给自家做事。虽然尊刘备一句主公,心里只当那是他大哥。


这要从三人合伙创业的经历说起。刘关张三人相识的时候,身份一个比一个卑微。张飞关羽是被人瞧不起的“织席贩履,屠猪卖酒之辈”,刘备呢,折腾了半辈子一事无成,今天在曹操家青梅煮酒,明天又去袁绍家蹭饭卖乖,所以,当初三人的地位都差不多,对改变现状的愿望也一样强烈。


对关羽来说,刘备当初提供的工作机会是雪中送炭,而曹操摆出的条件,无非是升职加薪送美女,属于锦上添花,可要可不要。反正三国乱世,忠义之名在外的人,是不愁没有工作机会的。


而且,曹操对关羽的喜爱,是君王对臣子的欣赏、褒奖,是我给你脸,你最好不要不识抬举这种,没有平等性和朋友间的友谊。

从理想而言,关羽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国演义》尊蜀抑曹是很明显的,刘关张代表了罗贯中的历史价值观,那也是关羽的价值观,都是要“匡扶汉室”。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论辈分是汉献帝的皇叔,所以他们觉得拥戴刘备做事业,争天下,是名正言顺。


而曹操<strong>呢,是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坏蛋丞相,他的险恶用心天下皆知,就是时刻准备着等时机成熟时对汉天子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政权。


不管曹操拥有多少兵马,多大的权势,在关羽心目中,他就是汉贼,是想偷别人东西的人。关羽没当他是个英雄豪杰,所以他送的那么多名贵礼物,关羽只收下了能带着他去找刘备的赤兔马,其余都原物奉还。


当然,虽然价值观不同所以不能走一条路。关羽对曹操的好也是感念在心的。所以后来曹操兵败华容道,生死一线间,关羽对他网开一面,等于救他一命,也算投桃报李。


此外不得不提,作为《三国演义》里忠义二字的化身,关羽的命运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就注定了,正所谓“一臣不能事二主”,这是封建时代对英雄审美的需要,也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架构情节的需要。


何处风萧萧


尼山布衣认为,关羽不跟随曹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二者的价值观不同。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自重,目的是时机成熟时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政权;关羽与刘备价值观相同,都是“匡扶汉室”,刘备又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论辈分是汉献帝的皇叔,拥戴刘备名正言顺。

二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是忠义的化身,正所谓“一臣不能事二主”。关羽的命运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就注定了这一生只能追谁刘备,如果加入曹操阵营,就背叛了刘备,在历史上就会留下像吕布那样“三姓家奴”的骂名,关羽的形象立马就改变了,这既不符合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符合《三国演义》这一经典名著情节架构的需要。所以,即使曹操对关羽很好,又是赠良马、送新衣,但也不能使关羽背叛刘备,扔把刘备送的旧衣服穿在外面,就是此意。

三是对团队的认同感。曹操这个团队战将如云,强手林立,关羽在这里感到竞争压力太大,再加上是“降将”,恐被人耻笑或被轻视。反观刘备阵营,缺兵少将,再加上关羽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他在刘备阵营更容易受到重用,更容易建功立业,后来的事实确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是对团队领导人的认同。显然,关羽更认同刘备,刘备仁义之人,曹操乃奸雄也。关羽认为自己斩颜良、诛文丑,以报答曹操之恩,即使曹操对自己再好,也在良心上已过得去,更何况后来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是还了曹操一个天大的人情,这些故事情节也符合关羽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也说明即使不认同曹操的为人处世原则,但自己的原则还是要坚守的。

综上所述,由于关羽和曹操在价值观、事业认同感、人物性格以及处世原则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即使曹操厚待关羽,关羽也不可能追随曹操。


尼山布衣


我们读完三国演义。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曹操和关羽同属于一类人。在哪个将就门第出身的年代。二人都是遭受白眼的低贱人物。二人都是朝廷的通缉犯。二人都很厌恶世族。曹操那不必说。找到一个茬儿酒会毫不留情的斩杀世族。如边让。杨修。孔融等等关羽更是√世族耐搭不搭理的人。如果不是关羽先遇上刘备。而是无意间遇上曹操。估计曹操额五子良将里关羽是头一位。笔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关羽和曹操出身相同。曹操是宦官的后人。曹爷爷曹腾是有名的大宦官。包养了夏侯家的后人也就是曹操额父亲曹嵩。曹操因为这样的出身遭受白眼。关羽额出身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冲发一怒打抱不平杀死了家乡的恶霸。逃亡在外。成为通缉犯。因为这个阴影。关羽从来看不起有钱有势的世族人家。这个作为江湖侠士没有啥毛病。但是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与同僚搞不好关系。这就是关羽欠缺不对的地方了。在这点上曹操很欣赏关羽。认为他和关羽虽然道不同但是性格一样。关羽就是另外一个活脱脱的自己了。

曹操和关羽都是大汉朝的忠臣。对大汉朝忠贞不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为了解救傀儡皇帝刘协。曹操坐拥北方。致死不称帝之称王。这点都是二人心中的底线。谁夜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他就会和你翻脸。所以曹操喜欢关羽。

曹操和关羽心和面不和。刘备和关羽是面和心不和。关羽和刘备接触多了之后。发现刘备是伪君子。为了自己不惜抛妻弃子简直和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关羽是侠义心肠。他为了义气不便和大哥撕破脸皮。只能等待机会刘备离不开关羽。关羽是他的得意助手。对关羽毫不吝啬的赏赐。他能让关羽做二把手。曹操虽然稀罕关羽。但是要让关羽做二把手做不到。顶多做个大将军而已。还有夏侯惇呢。关羽连大将军也做不得。他能跟随曹操吗?

所以关羽只能跟随刘备了。


约定9521


导语:

三国时期,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后来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十分看重他的曹操,继续去跟随刘备去了,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被称为是“封金挂印”,关羽拒绝曹操给予的一切高官厚禄,宁愿跟着刘备。有人说这是关二爷够讲义气,但是,关羽这样做真的只是简单地讲义气吗?如果抛开义气来看,关羽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目的呢?

1、200年,曹操获得了一件宝贝。谁?关羽。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宝贝。对于曹操来说,关羽的价值超过世间的珍珠宝器、宝剑骏马、美丽女人甚至疆域国土。因为,只要有了关羽,上述种种,都不是问题,均可召之即来、失而复得。

关羽时年40岁,正是当打之年。虽然跟随刘备后,一直小打小闹,没有创下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曹操明白,关羽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璞玉。假以时日,悉心打造,一定会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2、鲜为人知的是,关羽曾经得罪过曹操。那是在4年前的196年。当时,刘备遭到袁术和吕布夹攻,败下阵来,被迫带着关羽和张飞投靠曹操。曹操对着兄弟三人热情款待,给他们兵马粮草,让刘备做豫州牧。人们称刘备为“刘豫州”,出处就来自这里。

曹操还经常带兄弟三人外出游玩打猎。一次,他们在许田围猎,正玩得开心,关羽悄悄劝刘备杀掉曹操。可是,刘备觉得曹操匡扶汉室,不忍心杀他。以至于多年后,当刘备等人被曹操杀得屁滚尿流之际,关羽很生气地责骂刘备:“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没有证据显示,曹操知道关羽怂恿刘备刺杀自己的事情。就算知道,又有什么要紧呢?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贾诩曾经帮助张绣两次打败曹操,还害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将典韦。曹操不照样重用贾诩?

3、得了关羽后,曹操如获至宝。然后,使出各种法子,想要关羽安安心心地辅佐自己,为自己打拼。

想要钱吗?给!厚重的礼物雪花一样送过来。想当官吗?给!关羽在曹操阵营的第一份职务就是偏将军。偏将军职务不算高,却是一个关键位置。曹操“五子良将”中的徐晃、于禁、张郃,都是从偏将军起步的。果然,当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于万军之中后,曹操立即封为汉寿亭侯。

然而,不管曹操给予多么优厚的待遇,关羽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吃着曹操的饭,想着刘备的情。最终,在斩杀颜良,为曹操立下功劳后,“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离开了曹操,辗转千里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4、关羽为何不肯留在曹操大营?

关羽如果真的留在曹操大营,曹操能给他的其实很有限。当时,曹操阵营人才济济,就武将而言,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等老将就不说了,曹彰、徐晃、于禁、乐进、张辽等年轻一代正在茁壮成长。关羽空降到这个豪华的“梦之队”里,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迟早会变得很尴尬,搞不好就会沦为“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替补队员”。

而在刘备阵营,一切都不一样了。关羽是刘备阵营的“二当家”,他的作用无可替代。光是这一点,曹操就给不了。曹操怎么可能让关羽当自己的“二当家”?同时,刘备与关羽感情深厚,他们之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当关羽最落魄的时候,是刘备发现了他,认可了他,提拔了他,给他最大限度的自由,容忍他性格上的毛病。多年来,他们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用关羽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219年,关羽不甘心黄忠与自己同列“五虎上将”,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益州前部司马费诗说:“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意思是说,刘备与您犹如一体,休戚与共,怎么能计较官位高低、爵禄多少呢?

一席话,说得关羽恍然大悟。“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这是曹操给得了的吗?

总结:关羽不跟随曹操就是因为曹操能给他的,刘备也能给;刘备能给他的,曹操给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