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到目前為止,病理診斷仍是診斷良惡性腫瘤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素有“金標準”之稱,也是判斷可疑組織性質的最後依賴。因此,病理診斷又稱“最後診斷”,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


一份病理報告雖然只有薄薄幾頁,卻承載著無數家庭的苦樂。許多人拿到報告後都焦急地想一看究竟,卻又被“原位癌”、“肉瘤”、“浸潤癌”等專業術語搞得一頭霧水。


那麼,病理報告都有哪些內容、怎麼讀懂它呢?下面,來為大家解讀這份肝癌的“疾病審判書”


常見診斷術語解讀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名詞:


1.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異型增生也被稱為不典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的形態學表現。一般認為,惡性腫瘤發生前幾乎均有異型增生。當肝細胞出現高度非典型性增生時就提示肝臟出現了大量異常的細胞,這是肝癌病變的初期。及時發現和治療這些非典型增生,可預防相應部位癌的發生。


2.分化

組織的細胞有從胚胎到發育成熟的過程,腫瘤的發生發展也具有相似的分化特徵。一般惡性腫瘤可分為高分化(低度惡性)、中分化(中度惡性)、低或者未分化(高度惡性)。


高分化腫瘤,惡性程度低,生長慢,轉移率低,預後較好;低分化腫瘤,惡性度高,生長快,轉移率高,預後較差

;還有一類癌細胞分化太差,根本找不到來源組織的徵象,則稱為未分化。未分化腫瘤,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最差。


3.交界性腫瘤

即腫瘤的良惡性難以區分或者惡性潛能未定的腫瘤病變。


4.癌疑

通常報告單上會出現“考慮為……”、“傾向於……”、“符合……”、“疑似……”或“……可能性大”等字樣,這是一種診斷上不確定的常用詞彙,需要結合臨床。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5.原位癌

上皮組織癌變,但未突破基底膜。這是異型增生細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6.浸潤癌

即我們所說的真正的癌症。浸潤表示癌細胞已經從發生的部位向更深的地方侵襲浸潤。浸潤癌在臨床分期中通常用T表示,至於T下標的阿拉伯數字,如T1、T2、T3等,是浸潤程度的細分。


7.轉移

指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者其他途徑被帶到他處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腫瘤相同類型的腫瘤的過程,所形成的腫瘤稱為轉移癌或者轉移瘤。


8.癌前病變

癌前的一種特殊病變,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轉化為癌,但並不是一定會變為癌。而肝癌的癌前病變主要包括肝硬化、肝細胞不典型增生和腺瘤樣增生


只需四步,教你讀懂病理報告


瞭解了這些基本的名詞後,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病理報告的神秘面紗。

一般情況下一個完整的病理診斷包括4個方面的信息,即基本信息、肉眼所見和鏡下所見、病理診斷、免疫組化。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一、基本信息

即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病理號,以及送檢標本的來源方式和部位。


二、肉眼所見和鏡下所見

肉眼所見包括活檢組織的全貌、活檢部位、可疑癌腫的形狀、邊緣是否清楚以及活檢組織的大小,如直徑或長度、重量等。鏡下所見是在分子水平上對活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的描述,主要包括細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質以及癌細胞間的排列生長方式等,但這些數據一般不會描述出來,在病理報告裡只是一張彩色或黑白的圖片。


三、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整個病理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病理科醫生會根據腫瘤侵犯的範圍、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以及有無脈管瘤栓等判定活檢標本的性質,可以有一項,也可以有多項描述。判斷依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首先看組織學分型,根據組織學類型可將肝癌分為肝細胞癌、膽管上皮癌和混合性肝癌三大類。


其中肝細胞癌最常見,約佔肝癌的80%~90%,是指癌細胞起源於肝實質細胞。分化較好者,癌細胞類似肝細胞;分化差者,癌細胞異型性明顯,呈多邊形,胞漿豐富,呈顆粒狀,明顯嗜酸性染色。


2)看腫瘤的大小,腫瘤是越小越好,腫瘤越大預後越差。對於單發腫瘤來說,一般肝癌的瘤體直徑小於3cm稱為小癌型,直徑在3~5 cm之間稱為結節型,直徑在5~10cm之間稱為塊狀型,直徑大於10cm稱為巨塊型。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3)看腫瘤的浸潤深度,如粘膜層、肌層、漿膜層以及穿透漿膜層侵犯其他組織。不難理解,粘膜層最好,越往外發展越差。


4)腫瘤的分化程度,低分化就是分化差,就是組織不正常,所以低分化不好,高分化好。而級別恰好相反,G3就是高級別預後不好,G1就是低級別預後好。


5)判斷肝癌的分期,分期越高,預後越差。

  • I期 - 無明顯肝癌症狀態與體徵。一般指原發性肝癌的直徑在2cm以下,且沒發生血液、淋巴轉移等;
  • II期 - 介於I期與III期之間。表示直徑可能不到2cm但是侵犯了臨近的血管或是有2個直徑不足2cm的癌症腫塊但是沒侵犯血管;
  • III期 - 有黃疸、腹水、遠端轉移或惡性液體。表示直徑2cm以上的原發性肝癌,且已經出現侵犯了血管,或者有幾個直徑不到2cm的小腫塊,但是已經有血管侵犯或多個大於2cm的腫瘤;
  • IV期 - 表示兩葉肝臟都有了原發性肝癌,或原發性肝癌已經侵犯了肝臟的門靜脈、或者表示血液、淋巴、肺部等遠端轉移了;


6)腫瘤切緣是否乾淨,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切緣見癌細胞就說明腫瘤沒有切除乾淨,復發風險高,可以諮詢手術醫生,是否可以再次手術。


7)腫瘤周圍有無衛星灶,衛星灶是指腫瘤周圍存在小的轉移灶,如出現衛星灶就需擴大腫瘤切除範圍及後續進行化療或者靶向治療。


8)脈管及神經有無侵犯,簡單來說,就是切除的腫瘤組血管裡面看到癌栓及神經組織裡面見到癌細胞。這個也是相對來說不好的因素。


9)看一下淋巴結有無轉移,舉個例子,淋巴結見癌轉移(1/21)。簡單理解就是取了21個淋巴結出來化驗,1個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越多,預後越差。


10)看腫瘤的病理分期,其中T代表腫瘤大小及浸潤深度,N代表淋巴結,M代表遠處轉移。T、N、M分期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總的分期。如果是手術切除獲得的標本,在描述病理分期的時候,會在前面加字母“p”。


11)看有無肝炎及肝硬化,肝癌存在典型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調查表明約70%的原發性肝癌是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的,因此如有肝炎或肝硬化的情況,不僅需積極治療腫瘤,還需從根本上進行抗病毒治療,及保護肝功能。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四、免疫組化

如果腫瘤病變不典型,在病理報告內容中還需增添鑑別診斷的內容,而腫瘤的鑑別診斷常常運用免疫組化的方法來實現。免疫組化是通過切片、染色對肺癌組織進行抗原、抗體檢測,進而明確腫瘤的良惡性程度及腫瘤來源;也可以用於肝癌分子分型的診斷,即基因檢測。


肝細胞癌常用的免疫組化標誌物有Hep Par 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34(肝細胞癌為瀰漫型)、CD10、多克隆性癌胚抗原(pCEA)、精氨酸酶-1(arginase-1)、熱休克蛋白70(HSP70)、甲胎蛋白(AFP)、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谷氨醯胺合成酶(GS)。結果用“+”表示有基因突變,“-”表示沒有基因突變。此外Ki67是腫瘤的生長指數,Ki67如果很高就提示腫瘤的生長非常活躍,即腫瘤的惡性度相對較高。


目前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免疫組化來檢測腫瘤相關特定基因的靶點有無突變,從而判斷是否適合靶向治療。這樣,藥物進入人體後,就會特異性地只選擇發生突變的致癌位點進行結合,實現“只殺死腫瘤細胞,不波及周圍正常組織細胞”的理想效果。


看完病理報告一頭霧水?病理報告應該這樣看


根據以上的瞭解,我們來分析一下圖中肝癌患者的具體情況。


首先腫瘤的病理分期是PT2NxMx,代表是惡性的孤立腫瘤,有血管受侵或多發腫瘤直徑≤5cm;但不清楚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此外脈管內有癌栓,MVI分級是M1,也提示有轉移風險,需要進一步結合CT、MRI、骨掃描、超聲等檢查來確認。


免疫組化中該患者CD34瀰漫性血管化、Hep和Gpc-3陽性、CK19陰性即可排除膽管細胞癌,考慮肝細胞癌。D2-40淋巴管和H-caldesmon平滑肌陽性,提示淋巴管和結締組織轉移,在術後需進行相應的放化療進行治療。GPC-3基因陽性,提示可應用抑制GPC-3基因的靶向藥來預防肝癌的復發。


綜上可見,病理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疾病、制定治療方案的“金標準”,如果患者能對報告有一個初步認識,將有助於客觀瞭解病情,

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