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緻,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彩畫等姐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

  清雍正 粉彩過枝八桃五蝠福壽雙全盤成對

  

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估價 諮 詢 價

  成交價

  RMB 50,600,000

  HKD 62,162,162

  USD 7,590,000

  EUR 5,566,000

  本品盤為一對,敞口,弧壁,圈足。盤心以粉彩繪一株蒼茂桃樹,沿盤壁蜿蜒伸展至外壁,枝上雅繪盛開桃花,繽紛花蕾,八顆嫣紅桃實,五顆於盤內,三顆於盤外,渾然一體;桃枝盈間,以礬紅繪就三隻蝙蝠飛舞於盤心,另有兩隻繪於外壁,底足青花雙倭角方框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此對盤,其上以精湛的筆法工筆寫出一顆桃樹,其枝幹虯錯矯健,蜿蜒而生,時而乍然轉折,卻總與碗形相得益彰。花蕊及花苞以細筆淡墨勾勒,突顯其高潔清雅,密而不亂,充分表現畫家功力。

  

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形態端莊秀雅,運用過枝花的手法在白底上從器外壁起畫,經過口沿,延續到器內壁,繪八桃五蝠,取「洪福齊天」、「福壽雙全」之意,雍正時期一般繪八桃,乾隆時多繪九 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說。本品佈局構圖之妙見於「過枝」技法之運用。過枝又稱「過牆」,即花繪佈局將碗盤內和外壁相連通,圖案自盤外壁攀延過盤邊伸展鋪陳於盤心,使內外圖案既獨立成章又渾然一體。晚清陳瀏所著《陶雅》記載:「庚子後出五彩過枝盤碗甚夥。過枝雲者,自此面以達於彼面,枝幹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

  

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過枝技法的運用始見於康熙後期,尤以五彩瓷器為多見,凡運用此法者,皆質量非凡。雍正一朝過枝者顯然是由此而來,並將其與宋人寫實花鳥畫之精髓結合而成,遂營造出新的美學意境。就此類構圖而言,畫好枝幹固需一流畫師,但唯有畫技出神入化者,方能駕馭桃樹嫋婷曲折的枝幹。「過牆枝」,音諧「長治」,借喻政通人和、長治久安。故此,當中既有歌功頌德之心,亦含祝聖上萬壽無疆之意。故,此類雍正御瓷在處理此種高難度題材時,亦應為雍正皇帝親諭,或以宮廷畫師為摹本而來,處處匠心獨運,筆筆渾然天成。

  

粉彩瓷——清代獨創的精品瓷器


  雍正御瓷的桃蝠紋,描繪入微,飽滿瑩潤,枝葉繁茂,經脈畢現,祥蝠姿態各異,生動可愛,因此雖不常見,仍廣為人之。與本器相仿之品,雖然屢見於冊,卻如鳳毛麟角,極為罕見。盤之紋樣畫工新穎別緻、細膩典雅,施彩技術亦妙至毫巔。每朵桃花均用極細的深色線勾勒輪廓,既層次分明,又無損花瓣之嬌美。花瓣本身的顏色粉中泛黃,向花芯處的漸變深淺有致,纖細的花蕊用蛋黃料彩厚塗而成,甚具三維效果。頗堪玩味的是,桃枝上的青苔,均是直接在繪好的粉彩地上畫成,看來更為逼真寫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