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

東莞是常住人口超千萬的經濟大市,年後人流、車流、物流來往密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項重點工作,要變“兩難”為“兩全”,依然百密不容一疏!

對東莞而言,社會治理從日常管理嚮應急管理、再向精準管理的快速切換能力,在這場抗疫大考中檢驗成色。

莞邑大地2838個網格內,近萬名“智網工程”網格管理員成為這場大考的重要基層力量。他們用腳板織密疫情“防護網”,以行動築牢疫情“防控牆”!明底數、抓防控、促復產,工作千頭萬緒、忙而有力,既講規矩、更有溫情。

“早”字為先,“嚴”字當頭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2月18日,高埗鎮網格組長熊汝康照常開始了電話排查、上門走訪、卡點站崗等工作。這已經是他從春節開始連續值班的第26天,自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熊汝康就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最高峰時一天要打上百個排查摸底電話,朋友圈的步數排行總是排在第一位。這也是全市近萬名網格管理員近一個月來的寫照與縮影。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熊汝康與同事奮戰在抗疫一線

“早”字為先,“嚴”字當頭。抗疫鬥爭打響以來,按照國家、省的部署,東莞迅速落實,全力推動防控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對流動人口多的城鄉社區防控力量的佈局。1月26日以來,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東來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專項工作會議,強調緊盯“人”這個關鍵因素,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以“智網工程”為重要抓手,市委政法委迅速印發多份文件,1月31日製定並報請市防疫指揮部印發《東莞市關於全面落實“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實施“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案》,推動各項防控措施在網格內更加精準高效落地。

全市網格管理員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發揮熟悉轄區情況、聯繫群眾較多的優勢,拉成了疫情防控的“天羅地網”。他們穿行在大街小巷,努力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2月11日,全面復工的第二天,根據百度遷徙地圖,全國熱門遷入城市中,東莞位居全國第二。根據最近幾年統計來看,每年春節後返莞人數均在600萬人以上。人口遷徙的盛況,也給東莞的火車站、汽車客運站、高速路口帶來巨大的查驗壓力。

在常平東站高速路口,身穿藍色馬甲的網格管理員蕭啟升手持溫度計對過往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並做好去向信息詢問工作。疫情發生以來,“藍馬甲”們投入疫情防控一線,配合公安、衛健、交通部門在全市各高速公路出口、通道設立聯合防疫檢查點,24小時檢查入莞車輛人員體溫,共同築起了東莞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社區則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二道防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這時,“小”網格發揮了防疫的“大”作用。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謝俊傑和同事到出租房檢查防疫情況

“你好,請問今天身體怎樣?有沒有測量體溫?”每天下午3時許,在謝崗鎮居家隔離戶的家門外,總能準時見到網格管理員謝俊傑和服務隊的身影。

謝俊傑一行人首先上門檢查隔離戶門外“福”字是否破損,再進入其住所,問候檢測身體情況。對他來說,給隔離戶進行每日檢查,對出租屋、三小場所、企業、樓盤小區的重點人員開展地毯式排查已經成了如今工作的標配。他們一次次登門問候,一遍遍測量體溫……責任到人、聯繫到戶、確保防控、不留死角,密織疫情防控的社區防線。截至2月19日,全市網格管理員累計排查走訪出租屋超過34萬棟次,簽訂出租屋責任書超過21萬份。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網格管理員們充分展示了“一線哨兵”的執行力與戰鬥力。

既講規矩,更有溫情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陳先生他們主動聯繫我們,給予我們很多的幫助。在這關鍵時刻,他們忙碌奔波非常辛苦……真的特別感謝他給我們這段時間提供的幫助。”這是厚街鎮一名居家隔離群眾黎先生寫給厚街鎮湧口社區網格管理員陳建聰的感謝信。

陳建聰負責跟蹤服務社區20多戶居家隔離人員,每天早晨都會準時把居民們的“點餐”放在門口,“他們前一天在微信‘點單’,我第二天就照單採購”。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隔離居民寫來的感謝信

在大嶺山鎮矮冚村,網格管理員葉家成每天為4戶16名居家隔離群眾送上生活物資後,還不時和他們聊天拉拉家常,安撫他們緊張情緒,讓他們保持樂觀心態。隨著節後人員陸續返莞,網格管理員們不但紛紛變身“外賣姐”“代購哥”,每天為居家隔離人員購買生活所需物品,還成為“心理諮詢師”,為居民排解心理壓力,拉起了一道道有溫度的防線。

隨著復工復產號角的吹響,網格管理員們又投入到為企業全力保駕護航的新戰場。

2月13日,道滘鎮小河村企業服務專員賴富任拿著《企業復工復產現場核查記錄表》,走進東莞市昊恩飾品有限公司。員工是否明確疫情防控流程、統計儲備口罩與測溫計數量、觀察場地通風條件……他一一仔細核查與交待。一整天下來,賴富任上門走訪、服務了5所企業。目前,道滘鎮以村為單位,形成了一批這樣的“網格長+網格員+服務專員”三人小組,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全方位指導服務。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道滘鎮網格管理員上門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在厚街鎮,由網格管理員提供便利“跑腿”服務,上門統一向“三小場所”經營者派發和收集復工復產所需的文書資料,及時瞭解收集經營者的問題和困難,協調各方資源全力給予幫助,目前已回收資料7700多份;在寮步鎮,網格員幫助企業對在崗員工信息進行全面排查、甄別、核實;茶山鎮網格管理員每天走訪、服務網格內企業,確保不漏一企一人……

科學依法防控是指針,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是關鍵。規矩之下,隔離的是病毒和潛在風險,但卻隔離不了人心與溫情。

群防群治,眾志成城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尊敬的市民朋友,近期請您少出門,勤洗手,出門務必戴口罩。”最近,常平鎮網格管理中心出動智能無人機,搭配“土味”常平話喊話,為防疫工作增加了一對“千里眼”“喊話王”。

望牛墩鎮則出動了網格電動巡邏車組成流動廣播宣傳車隊,開啟普通話和粵語雙語廣播;樟木頭鎮網格管理員拖著大喇叭走街串巷,用客家話循環播放防疫知識內容……立足本土、各出妙招,“人防+技防”地毯式的宣傳陣之下,科學防疫知識在東莞逐漸家喻戶曉。截至2月19日,全市已累計派發宣傳資料156.3萬件,開展宣傳引導市民群眾超過98.7萬人次。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常平無人機參與防控工作

防控網織得越密實,防控的力量才會越“硬核”。越來越多的村(社區)群眾也主動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眾志成城、共同抗疫。

“我已經一一聯繫過疫情地的租客,跟他們說好不要著急回道滘了。待會我來把信息登記表給你們送來。”“我們已經在租客群裡發起倡議,後續會繼續配合村委會工作!”在網格管理員的發動之下,業主、房東、二手房東紛紛主動加入,為防止疫情擴散又增加了一道“防護門”

“要出門,戴口罩,人多不要湊熱鬧。講衛生,常洗手,病毒不會跟你走……”在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環村口疫情防控檢測點,聚寶盆工業園安全經理、義務網格管理員周擁軍為進村人員檢測體溫後,說起了自編的順口溜提醒村民。54歲的村民劉志強穿起志願者馬甲,檢查出入車輛和人員、測量體溫、派發宣傳單張;53歲村民劉偉明協助值班點開展後勤保障,為治安崗亭和臨時檢測點工棚安裝水電……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義務網格管理員周擁軍向村民宣傳防疫

“苟臨國家危難時,豈因‘小我’退避之。廣大會員企業和員工,將繼續以實際行動助力國家、助力武漢、助力東莞。”最近,在東莞東莞市東源商會的倡議下,會員企業紛紛捐款捐物。作為共建共治的重要力量,東莞各異地商會積極加入戰疫,各會員企業或慷慨解囊,或聯繫各方資源捐贈醫療物資,或組織恢復生產。截至2月19日,全市共44個異地商會捐贈款項共1529.5萬元、口罩128.7萬個、防護服2.5萬套、救護車2輛以及其他物資一批。

一場對社會治理能力的考驗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疫情突如其來,社會治理從日常管理嚮應急管理、再向精準管理的快速切換能力,在這場抗疫大考中檢驗成色。近萬名網格管理員忙而不亂、忙而有序、忙而有力的工作狀態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支撐?答案是,以網格化和信息化為主要特點的“智網工程”在社會治理工作上的厚積薄發。


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東莞常住人口超過千萬,其中外來人口超過800萬,是全國本地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比例倒掛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由此也帶來了社會治理的巨大壓力。近年來,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指引,東莞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以社會服務管理“智網工程”,並將之作為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核心工程。通過有效整合資源,突出目標導向,著力壓減公共安全風險,消除矛盾糾紛隱患,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推動全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穩步邁進。

“智網工程”三年多來相對成熟的運作機制以及隊伍建設成果,確保全體網格管理員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召之則來、來之能戰”,成為社區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主力軍。

這支隊伍、這張基層防疫網的背後,則是東莞社會治理大數據的精準支撐。

東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智網辦”聯合公安部門對東莞現有“二標四實”、“智網工程”等多套實有人口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定位出大量精準信息,這些數據最終按鎮街、社區、網格逐級下發,部署全市網格管理員逐一落地尋訪。面對返工人流高峰和復工復產的新形勢,“智網辦”一方面將上述數據通報給相關用工企業,由此做好防疫管控和重點人員隔離工作;另一方面,將網格化排查發現的重點人員信息通報相關企業掌握,便於合理安排復工和跟蹤員工後續身體狀況。由此,織出了一張“不漏一人”的防控網。

東莞理工學院法社學院院長鄭玉敏表示,基層社區特別是網格管理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這與東莞近年來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注重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的積累密切相關。她表示,“智網工程”不但訓練培養了一批訓練有素的網格管理員隊伍,還建設完善了一套信息化系統,推動基層精細化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二標四實”的全面基礎信息採集使得基層情況底數清、情況明,由“智網工程”統領各類社會治理信息平臺,推動了大數據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這些工作都使東莞的基層治理更加精準、精確。

“東莞‘智網工程’成熟的‘一張基礎網格、一支專業隊伍、一組信息系統、一套工作機制’,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作用,實現了這次基層疫情防控的‘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精細化服務、法治化保障’。”鄭玉敏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