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無過,請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小丑”

《小丑》這部電影從上映後,就一直備受關注,在奧斯卡提名11項大獎的前提下,最終拿到了奧斯卡分量最重的最佳男主角一獎。

世人皆無過,請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小丑”

《小丑》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電影,它不會給我們任何商業大片能夠帶給我們的那種愉悅感,相反,它甚至會讓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產生壓抑感、不適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丑》這部電影追求的是一種獨特的信仰和藝術價值,它在認真的講述一個精神病患者從發病到自我救贖的過程。

《小丑》是一部值得反思和令人思考的電影,我們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到大多數人的影子,這也是《小丑》能夠引發人共鳴的原因,濃縮的電影,放大看就是整個社會的影子,我們對《小丑》的反思和理解,將會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交流,與陌生人交流。

世人皆無過,請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小丑”

《小丑》的主人公亞瑟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但窮困潦倒的生活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為了照顧患病的母親,亞瑟只能靠做小丑勉強維持生活,亞瑟還有精神問題,他接受著心理諮詢治療,同時吃著7種混合藥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儘管生活不如人意,他依然保持微笑,給世界帶去歡樂。

電影導演菲利普斯表示,拍攝《小丑》,很大一部分是想探討這個世界缺乏同情心,“小丑的目標並不是想看到這個世界被毀滅,而是世界的重生。”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誰讓亞瑟成為了“邊緣人”,逼他走上了絕路?

是哥譚市的普通市民們的惡意。亞瑟身邊的所有人都對他這樣奇怪的邊緣人有著深深的歧視,他們對待亞瑟這樣的人不會抱有善意,對他們進行毆打謾罵。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群人,因為眾人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歧視,人權和尊嚴被剝奪,過著苟延殘喘的生活,在貧困的偏遠地區,精神病人被鐐銬鎖住、被關押、被趕出家門的報道屢見不鮮,讓人觸目驚心,社會對精神疾病有著長期的汙名化,導致人們對精神類疾病患者敬而遠之,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痛苦。

世人皆無過,請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小丑”

其實事實是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種歇斯底里、危險恐怖的樣子,反而是容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

這部電影其實能夠讓我們明白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亞瑟媽媽對他說的那句話,請用善意對待世界。

我們通常沒有發覺自己隨口說出的話,可能對別人造成怎樣的傷害,或許一句不經意的玩笑,就會讓別人的心靈遭受巨大的打擊。當我們無法衡量這種傷害時,請停止這種傷害。

用善意對待世界,我們會收穫同樣的善意,擁抱善意,我們才會得到真誠的回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