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腰肌勞損”

下腰痛,是臨床上僅次於“感冒”的第二大常見疾病。指的是我們肋弓以下,至臀部和骶尾部的痠痛。

有很多的患者,反覆地感到一側或兩側腰部肌肉痠痛,不能久站、久坐,勞累後或者陰雨天“感受風寒”後會加重,休息後會減輕;或者睡覺到後半夜或者早晨時,腰部會感覺非常痠痛,無法繼續臥床,但是起床活動後馬上痠痛減輕或者緩解了。

這些患者,往往主要感覺腰部僵硬、彎腰困難、肌肉痠痛,有或者沒有下肢痠痛麻木等神經放射痛症狀。我們醫生檢查時會發現,患者一側或兩側第三腰椎橫突部的骶棘肌和臀部的臀中肌等肌肉會有明顯的壓痛點和“條索狀”的肌筋膜束,但下肢各方向活動不受明顯的限制。給患者做腰椎攝片和CT檢查,往往也沒有明顯的異常發現,或者僅僅有輕微的腰椎退行性改變、生理曲度變直、腰椎側彎和椎間盤膨出等表現。

也就是說,這些患者,CT檢查很多是陰性的,沒有明顯的腰部器質性改變,是輕症,我們大可以放心。所以,很多醫生稱之為“功能性腰痛”。

因為患者只有腰部肌肉痠痛,沒有下肢神經痛和明顯的椎間盤突出,很多醫生認為,這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組織慢性勞損所致,即“腰肌勞損”。在治療上,也會強調對患者的肌肉組織進行治療,常常建議患者行腰椎推拿、熱敷、腰背肌鍛鍊、膏藥外敷等處理。這些措施,有時候療效不錯,有時候患者卻感覺毫無意義。

但是很多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

我這麼年輕,怎麼就腰肌勞損了啊?

並沒有明顯的腰椎負重,何來的勞損?

說我是風溼、著涼了,可是真沒有啊!

我怎麼休息了這麼久還不好?

我都推拿這麼久了,什麼時候才能好啊?

......

需要注意的是,腰部肌肉痠痛只是腰部疾病的一個症狀,並不是疾病的真正原因。對此比較正確的描述,是“下腰痛”。

確切的說,“下腰痛”也只是對腰痛患者的一個客觀而含混的描述,並非一個恰當的診斷。它的含義是:我們腰痛,但是我們醫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不充分。或者說,我們醫生對它的認識還不統一。

也就是說,以目前對腰痛的認識水平,我們全世界所有的醫生對腰痛患者做的診斷,在另外醫生眼裡,都可能是錯誤的。它可能被診斷為:

腰肌勞損

腰臀肌筋膜炎

腰三橫突綜合症

腰椎關節紊亂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滑脫

骶髂關節炎

骨質疏鬆

“腎虛”腰痛

......

可以肯定的是,“腰肌勞損”這診斷,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它既沒有影像學尤其是適合肌肉等軟組織損傷的磁共振檢查支持,也沒有我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醫生在腰椎手術時或者是屍體標本解剖時的發現。很多患者,也並沒有引起腰部肌肉急性或者慢性損傷的病史存在。

我們從來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腰部肌肉、筋膜等組織勞損的存在!“腰肌勞損”只是我們醫生和患者根據腰部肌肉緊張、痠痛等症狀來做的推斷,是主觀臆測,而不是客觀事實。

但是患者腰部的痠痛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並非無病呻吟。原因何在呢?

我們發現,這些患者,腰椎X片、CT檢查雖然沒有明顯發現,磁共振檢查也沒有發現肌肉等組織變性,但是卻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信號的改變。也就是說,多多少少有椎間盤損傷的存在。針對這些椎間盤損傷,我們給予患者一次或數次腰椎側隱窩或者硬膜外的神經阻滯治療,多數時候,立即感覺腰肌緊張和痠痛、無力等症狀緩解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對這些所謂“腰肌勞損”患者的腰椎間盤損傷和神經炎症做一下治療,患者的肌肉痠痛和肌緊張是可以立即緩解的!

這也就證明,下腰痛患者存在的肌肉痠痛、肌緊張等現象,可能只是腰椎間盤損傷造成神經炎症後出現的症狀。

是症狀,是結果。而不是病因。

所以,“腰肌勞損”患者,可能比較正確的診斷,是“腰椎間盤源性腰痛”,或者“腰痛型腰椎間盤突出症”。它的肌肉痠痛和肌緊張,本質上是腰椎的神經痛。這也就很合理的解釋了部分患者會出現臀部和下肢放射痛的原因。

“腰肌勞損”這個診斷,不正確,不合格!

很多醫生朋友認為,是因為腰椎關節紊亂或者說關節錯位引起的腰痛。因為通過“整脊”治療,很多患者也可以得到有效緩解。這也是我給很少一部分急性發作的腰痛患者採取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整脊”或者說正骨手法,它糾正的未必就是腰椎的關節錯位,很多時候,改變的是腰椎間盤和腰椎神經之間的位置,是通過神經的位移來緩解患者的腰痛和下肢痛。

部分患者通過腰椎的“肌肉鍛鍊”也疼痛緩解了,也是這個道理。通過挺腰活動,可能會產生腰椎椎管內後縱韌帶的牽拉,使腰椎間盤和神經組織產生位移,從而消除疼痛。這其實就是中醫骨傷學裡的“理筋法”。

不得不提的是,很多醫生會建議患者通過反覆、高強度的“飛燕式”等腰背肌鍛鍊,以促進腰痛緩解。他們認為,強大的腰背肌力量有助於腰椎的穩定。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腰痛患者,腰椎休息是首要的任務。腰椎不負重狀態下的活動,比如站立位的挺腰活動、游泳運動,是合適的。但是腰背肌鍛鍊,尤其是“飛燕式”鍛鍊,其實質,是我們以損傷的腰椎間盤為支點,通過肌肉活動,進行劇烈的腰椎活動。其結果,只會讓損傷的腰椎間盤雪上加霜!

很多患者深有體會:我的腰椎怎麼越練越痛呢?!

至於肌肉按摩、推拿等治療,我相信,有很多的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剛做好的時候很舒服,但是過一會或者一兩天以後,病情依然沒有任何好轉。

很多患者也說,我推拿了幾個月、半年、一年,終於慢慢好了。可是,你真的確定不是休息好的,或者別的原因,而是推拿嗎?!

既然“腰肌勞損”只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輕症,一般來說,通過簡單治療就可以輕鬆解決。原則上遵循以下階梯式治療:

1、腰椎休息。禁止腰椎負重、禁止仰臥起坐、蛙跳等可能造成腰椎損傷的運動,禁止腰背肌鍛鍊。但推薦患者適當做做站立位的挺腰活動。有條件者不妨堅持做游泳運動。

2、通過休息和運動症狀不緩解的患者,可以口服神經營養藥和消炎止痛藥數天,推薦甲鈷胺片+塞來昔布膠囊或者雙氯芬酸鈉片。

3、口服藥物不能解決問題者,腰椎側隱窩神經阻滯或者硬膜外神經阻滯治療是最佳選擇。針灸療法也是備選方案。

至於腰椎牽引療法,個人認為,這應該是一種被徹底淘汰的做法。

還有幾種療法,比如“射頻消融術”、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等等,屬微創手術治療。這裡就不介紹了。

總結

所以“腰肌勞損”患者,其本質是腰椎間盤損傷的輕症,或者是沒有明顯下肢放射痛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們不應該針對患者的腰部肌肉進行治療。這肯定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患者腰椎休息和適當活動是必要的,但是不應該做高強度的“肌肉鍛鍊”。正確認識下,幾乎所有的“腰肌勞損”患者都可以迅速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