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给多少购房者上了一课?

2003年的SARS,促使了板楼的畅销,购房者更注重了采光及南北通透,还带火了新风系统....

2020年的新冠肺炎,让购房者再次审视当前的居住环境,房子的动区是否可以支持白天在家不腻、有没有足够家庭社交场景、能不能带来足够的健康保障...

在宅家20多天后,城市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以家为单位的隔离式修养。这时,房屋不仅赋予人们家的概念,更有着避难的功能。对于购房者们来说,以往的买房逻辑已经跟不上如今的变化,宅家的经历让他们的置业观念有了哪些革新?下面这些购房者,或许能回答。

问题一:疫情影响下,阳台、厨房、书房的重要性?

  • 李:

我个人的诉求,能有两个能够晒到太阳的大阳台,可以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

  • 张:

大阳台、小高层;餐厅的尺度,最好参考乒乓球台的最小尺度。这样在没事的时候,桌上放一个网,就可以在家打乒乓球了。

  • 王:

我希望,有独立的玄关,居家的仪式感很好(仪式感会带来幸福感);有独立的书房;有独立的储藏间;有比较大的生活阳台,能装下我的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厨房一定要有洗碗机的位置,在公共空间要有吧台,兼具一家人的娱乐休闲功能,坐下来喝杯红酒,聊聊天,做做点心。

  • 陈:

我觉得西式厨房的那个中间台很有用,中国人的传统就是1个人在厨房关上门做饭,大汗淋漓,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人有多累,偶尔去帮个忙。可是西式厨房那个大台,就把厨房开放了,厨房是家人更重要的家人互动空间,大家可以说话聊天,可以帮忙,除了炒菜,过程变成一件愉悦的事情。

餐厅不仅仅是吃饭的功能,有可能你办公,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互动都在餐桌上。

  • 赵:

生活阳台非常重要!以前是大家太忙,很多人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现在在家好好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我们太亏欠生活了!这次疫情让整个中国一下子安静下来,这也是一个额外的收获。接下去房子将越来越像一个生活的空间,而不是用来炒的了。

问题二:疫情影响下,理想的住宅设计是怎样的?

  • 杨:

坐北朝南的板式就可以了。

  • 袁:

同样面积选择房间数量多的,比如120平四房,89平三房。这样读书房有了,练功房锻炼也有了。所以,可以尽量台理多做一个房间。标配应该两个卫生间。通透户型,如果有条件,可以卧室做成套间,就是卧室带厕所,因为多数都只是一个主卧,那样一家人在一起也很棒。

  • 胡:

1、去阳台算省外游,有露台、私家花园、院落,就出国游。

2、必须要有朝南的房间,否则人容易生霉。

3、客厅足够大,这是体育煅炼的操场。

4、如果房屋面积小,有一个房间必须多功能,可以做书房、卧室、茶室。

5、居家这么多天,终于知道厨房是主战场,要容得下双开门冰箱,要承受得起一周不下楼、不叫外卖,还能不断炊。

6、储物空间必不可少,充分利用。

  • 何:

1.独立侯梯厅,避免邻居打照面,疫情来临时也可以有效免交叉感染

2.南向客厅,竖厅至少4.8米,横厅至少6.8米,进深比不能低于1:06,否则会有压抑,好的客厅要有眩晕空间感

3.单独家政空间,大小至少应该能放一滚筒+一壁挂机+一个烘干。在勤换洗情况下,不用等成都出太阳

4.必须开发商精装,避免装修和群租户,电梯是好房子的一部分,独立入户要的是舒适,大堂气质电梯软包石材都是一部分,自己装修就是铁皮电梯或长时间包木板,体验太差,藏污纳垢。

5.中空、地暖、除霾基本配置,客厅卫生间石材,厨电卫浴品牌、板材,卧室背景墙是不是软包,石材木板上墙,基本就稳了

问题三:疫情影响下,对住宅的功能性有什么新需求?

  • 曹:

智能化方面加强,室内温度、空气指数检测,书房可以进行视频会议,全屋智能化升级,新风系统,横厅大阳台。

  • 冯:

希望以后可以有多变空间,轻质隔板,合起来是大空间,功能灵活;分开来,就是多个独立的空间,互不打扰。男主人玩游戏,小孩子做作业,女主人看视频。

  • 林: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0接触式归家系统。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门禁刷了后,单元门一定要是自动开启的,然后电梯自动识别要去的楼栋,全程不要接触门把手和电梯按钮。现在很多豪宅早就有智能门禁,但是还要自己去推门,你如果拎了很重的东西或者推了婴儿车,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么多年的,很少有开发商愿意去改进。

问题四:疫情影响下,哪些居住条件需要升级?

  • 范:

其实居住升级需求一直都存在,疫情倒逼之下,这种需求更加强烈而已。首先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在基本完善的情况下,疫情之下各个社区更像是一个个孤岛,孤岛的生存机制首先是获取外来资源的情况下,能否确保安全,这首先对物业是极大的考验。其次回到产品本身,在没有疫情倒逼的情况下,好的开发商智能设施一直在升级,户型场景也一直沿着客户家庭结构和角色的变化在变化,只是这次疫情倒逼之下好产品和好物业的优点更明显。接下来,城市管理和社区管理一定会上一个台阶。户型取决于社区定位,大户人家和中产家庭,刚需家庭还是有些区别。至少,社区会变得越来越纯粹,而不是像以前一个社区覆盖更多的产品线。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产品线的具体需求会根据支付能力,家庭结构都有所不同。户型,家电,智能设施都会在各自的支付能力基础上重新审视并上一个新台阶。

  • 魏:

这次疫情,不会带来消费需求的本质变化,但是会推动或加速改善购买欲望。作为购买主力,我们常常早出晚归,房子对我们来说,就是个普通居家功能,经过这次20天的宅家,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者是升级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对于本来打算换房还犹豫不决的,会加速购买决定,对于本来想买个小点的城市中心的房子的,会有同样价钱郊区换个大房子的想法。购买力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购买决定,某种程度上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位置、户型的选择上。城郊环境好、品质好的低密产品,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 邓:

我朋友这次买了一个开发商的房子,190平米大平层,只有一个很小的生活阳台,生活阳台上还放了一个地暖的储水罐,剩下的空间连转身都恼火,怎么放洗衣机,怎么放烘干机;厨房精装,冰箱只留了一个空地,而朋友的需求是美观,最好隐蔽式......我个人也是房地产从业人员,我们在前期规划项目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土地指标、竞争环境、面积控制区间、总价控制区间,坦白说,真的很少仔细去考虑,客户是几口人,他们年龄结构如何,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什么样的空间能装下他们的生活梦想。

所以,我觉得,房地产发展空间还很大呢,不一定是体量上的,是内容上的发展,够我们这一代人慢慢做的。

  • 孙:

此次疫情对于客户的置业观念一定会有很大的革新,开发商的产品研发需要吃透这些革新做出对应的举措,满足客户新的需求。1、对于房屋空间的需求变化肯定是更大了,在一个小房子里憋了一个月,够够的;2、对于郊区的别墅等低密产品,有院落的产品更加青睐,生活中多了一个更大的转化空间,只要有购买能力,这块需求凸显;3、入门玄关处有新的需求产生,需要增加洗手、消毒、清洁的设备(这个在国外很多高端公寓已经有了,进门先洗手);4、没有院子的高层,大家对于阳台的需求更强烈,希望更大更多,有一个足够大的、开敞的、可以通风晒太阳的空间;5、对于精装修高科技设备的需求,必须新风系统不仅能够通风换气,还应该有除霾消毒杀菌的功能;6、对于房间密封性的需求更高,希望尽可能做到空间的密封性,门、窗、阳台推拉门等工艺材料需要升级;7、对于智能化的要求尽可能减少触碰,比如进入大门、进入电梯、进入户等,未来希望能够不需要触碰,直接刷脸、扫描瞳孔就可以;8、入户到家需要增加鞋底消毒的设备,不再是一个门垫那么简单,这个需要也会日益凸显。

  • 方:

对局部空间建筑材质进行提升,满足家庭健身需要,减少对邻居的影响。

问题五:疫情过去后,价格、地段和产品需求哪个更重要?

  • 陶:

谈的不是需求,而是欲求。不花钱能头头是道的吹一天,真要买只能跟现实妥协。谈需求时,高谈阔论的每一个字落地都是钱。

  • 潘:

我觉得可能有点反应过度了,过两年在房价的逼迫下,该买啥房子还是啥房子,什么大露台大阳台,书房什么奢华电梯前室都可以向房价妥协,哈哈~~不过这两年户型上肯定会有一些调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入户的空间,要有一个外部向内部的过度空间,而入户玄关其实还是和客厅餐厅直接相连的,不纯粹。可能入户花园又会重新兴起,而且入户花园可以承载玄关无法达到的收纳空间。考虑到房价,可能这是最经济的改动。

  • 曾:

我这边前几天做了一个小范围的问答,发现大家对于户型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反而对地段的敏感度更高了,对价格的敏感度小幅降低。地段背后是资源、配套、服务力,城郊很多项目空气好,户型好,但是配套发展慢,在这一次宅家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配套落地太慢的弊端。

恒大这次75折沸沸扬扬,在福州城市中心地段的一个项目,户型很差,但是现在卖得非常好,原来是卖得非常差。地段背后,大家都知道,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不是户型、生态可以比的。

  • 范:

需求的增加是需要增加面积来实现的,面积的增加是需要增加总价来实现的。

此次疫情, 给很多购房者上了一课。而在疫情之后,置换需求将同步上线,无品质小区,老破小小区业主会把握时机,开展腾笼换鸟和调仓换房的行动。没房的、对房子不满的、对物业不满的,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和改善需求或将集中爆发!

(为保护购房者隐私,以上姓名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