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去书写山圆教寺,来了两趟。

地图上看,以为该寺是在城市边缘。而姫路市区又不大,预计一个寺院半小时就可逛完。所以在文学馆附近准备动身去圆教寺时,已经下午三点了。等坐了公交到那里大约四点钟光景,才知道书写山与市区还是有段距离的。

而且这个山,真的是山啊!又高又陡,要坐缆车上去。

正准备买票,缆车公司一个胖胖的工作人员过来,哇啦哇啦地劝返我们。理由是,书写山圆教寺那么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现在上去匆匆一瞥太可惜了。明天一早来吧,好好看个仔细。山上森林茂密,比山下天黑得早,现在上到山顶,天也就黑了。

他拿了个翻译器,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劝得我们心服口服。高高兴兴地白来一趟,安安心心原路回市区了。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车上,做了书写山的功课。书写山圆教寺为性空上人在康保3年 (966年)创建的天台宗的古刹,被誉为“西边的比叡山”。别的文章介绍了,比叡山和高野山是日本的两大佛教圣地。

上人,是上德之人,是对持戒严格又有学识的僧侣的尊称。性空上人(910年—1007年)是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中期天台宗高僧。京都人,以深入钻研法华经而闻名,曾参与创办比叡山根本中堂。建立书写山圆教寺后,又被称为“书写上人”。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书写山圆教寺是西国三十三灵场(道场)的第27位。

在通往山门的沿途,是一条长长的参拜古道,间隔着立有33座观音像,就是代表着西国(关西地区)33座观音道场。都是各道场供奉观音造像按比例缩小的版本了,具体而微,但形态各个不同,是观世音菩萨的33个化身,各有名讳。

西国巡礼(参拜)的传统起源于花山法皇(日本第65代天皇,968年—1008年,在位两年)出家后,在摄津中山寺挖出埋藏的德道上人的宝印,开启了巡拜各道场的传统。

德道上人(656年—735年)生于离书写山不远的矢田部的村落,创办长谷寺。在他62岁时曾因病一度死亡。但是在冥土遇到阎王后,为了忏除众生罪业,被劝去参观33处观音道场。

接受了用巡礼来救度众生的委托,并被阎王授予发愿文和三十三宝印,然后重返人间。

此后,德道上人被摄津的中山寺收缴了三十三宝印,命终而死。

又过了270年,花山法皇出家后,便前往书写山圆教寺拜访性空上人。并根据上人的推荐,与石川寺(叡福寺)的佛眼上人一起巡礼了三十三所灵场,将这一巡礼行为发展为贵族们的观音信仰。后白河法皇、后醍醐天皇等先后来到这里巡礼。从此,书写山名扬天下。

而这一巡礼形式在平民间普及,是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以后的事儿了。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书写山上密布着高大墨绿的杉树林,十分清幽安静,空气清凉甜润,充满了浓浓的负氧离子。在幽暗的林荫道中走到阳光明亮处的尽头,一抬头,黑沉沉的摩尼殿巨大的坡顶,就山一样地压迫下来,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力。

想象下,航拍时的茂密森林中,露出宏大的木结构寺院。这个景象反复出现在各国的影片中,比如《最后的武士》《聂隐娘》《军师官兵卫》等。

摩尼殿供奉着本尊六臂如意轮观世音菩萨,说是每年的1月18日驱鬼日开门。摩尼是梵语,相当于圆教寺正殿,于天禄元年(970年)兴建。据说创建前,性空上人看到天人(天道的神仙)礼拜樱花树,就将观音像刻在了有根的树干上。又因势利导在半山腰建成了这幢摩尼殿。

这是个舞台式建筑,运用“悬造法”工艺,以巨木榫接固定在斜坡圆柱上的,虽然看着头重脚轻岌岌可危,但惟其如此才产生巨大的憾服力量,让人仰望到颈酸。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该殿是国家指定的“日本国宝”了, “重要文化财”四天王立像也在这里安置。

游客在此逗留,除了供灯、上香外,写御朱印祈福,欣赏梁上的壁画彩绘外,就是凝视这些木头了。建筑用才十分奢侈,都是长几十米,直接近十米的巨大树干啊!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在室町中期的建筑物中,大讲堂、食堂、常行堂并称“三之堂”。

大讲堂是圆教寺少有的露出木本色的建筑,不像其他大殿那样黑漆漆。这里是进行佛经的授课和议论的学问和修行的地方。

像日本许多寺院的大殿一样,分为内外间,推拉门内间有释迦三尊像(中央为释迦如来,右为文殊,左为普贤菩萨)。

食堂原本是僧人们寝食之处,承安四年(1174)创建。上下两层,长约40米(别名长堂)也是比较罕见的。现在楼下是写经道场,楼上是寺宝展示馆。供奉的本尊是后白河法皇敕愿创建的僧形文殊菩萨。

和许多古老寺院都有个珍宝馆一样,二楼相当于一个小型博物馆。要提的是日本人眼中的护法天神,并非怒目圆睁做凶恶状,他们各个憨态可掬卖萌逗比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镇寺之宝金刚萨埵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萌萌的护法天神

常行堂是常行三昧(念佛经行)的道场,带一个巨大的舞台,供奉的本尊是丈六高的阿弥陀如来坐像。 大舞台是法事歌咏的地方。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再去看看其他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

圆教寺奥之院(内院)是开山(创办者)性空上人的祭堂,作为书写山一千年历史的象征,这里的长明灯昼夜燃烧终年不熄。

开山堂是江户初期的开山堂建筑的代表作,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传说在屋檐下的四角有左甚五郎作的力士雕刻中,西北角的一个,因难以忍受重量而逃跑的。

这是类似一个四合院的建筑群,包括奥之院开山堂旁的两个小神社。供奉着在书写山的镇守处陪伴性空上人的乙天(不动尊的化身)和若天(毘沙门天的化身)二童子。两个小小神社呈优秀的春日造型,建筑规模很小,但细节的手法却表现出室町末期的神社特色。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的建筑物还有药师堂、钟楼;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的金刚堂;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的护法堂;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的法华三昧堂、十妙院、哼哈二将的山门、三栋造的仁王门、本多家庙宇;建造年代不明的瑞光院等,满坑满谷的纯实木古迹。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后记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登山道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登山道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遥望濑户内海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姬路市区

第二天上午,再来到书写山下。既然有大把时光,可就不想坐缆车了。

好久不运动,我要登山!

传闻登书写山有六条路,那肯定在山的那一边。反正,我们顺着地上画的登山路线一路走,一路走,走进一个村子后,线断了。用地图导航,走错了两次,都折回来。最后判断是穿行一个墓园。

如果要找日本公共服务比中国差的地方,这次终于找到了。就是登山路并没有像杭州山路那样,沿途各路口都有指示牌,告诉往各方向能到那里,距离多少,用时多少。所以,遇到没有路的路段,总是怕自己迷路,要等来其他日本登山者,才问清楚。

确实很陡,不过登山耗时倒也不多。到了山顶,也近中午了。为了争分夺秒看古迹,连精进料理都顾不上吃,直后悔没有订住这里的宿坊。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宿坊可以挂单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精进料理店

高僧圆寂后重返人间,创立三十三巡礼形式,促成圆教寺历史地位

圆教寺宿坊

直到晚上,游人退净,我们才作为最后的游客下山,借着手机的手电光,再次穿越那个墓园。

感慨昨晚那个胖胖的缆车员工说的对,书写山圆教寺,真心需要一天来观摩。因为那些建筑,看了就不舍得走啊!

作者日本之旅部分文章:

造佛师晚年力作,令人震撼的京都国宝三十三间堂

金阁寺因美招嫉,清纯小沙弥因爱成恨,纵火焚毁舍利殿

文艺为政治服务,御用画师狩野派叱咤日本画坛四百年

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为何以美女命名军事堡垒

乘日本线路最长的缆车,体验《千与千寻》秘境实景

(在号内检索阅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