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生愛國,1936年他曾經到劍橋大學學習,掌握了數學領域的高精尖知識。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毅然回到中國,後來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直到1945年。在此期間,華羅庚並沒有一直呆在書房裡,而是他用他高超的數學知識,一夜之間破譯過日本密碼,為抗日戰爭作出了貢獻。

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數學家華羅庚

 1943年前後,華羅庚在廬山修養。當時,工兵署署長俞大維找到了華羅庚,他們一見面,俞大維就說,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日本的軍事代碼無法破譯,這給抗戰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數學家,華先生能幫助軍隊嗎?華羅庚想了想,說他可以試一試。

  俞大維立刻拿出了先前的解碼結果,華羅庚委婉地拒絕了這些信息,只是要求提供最近截獲的密碼信息。截獲的密碼信息都是數字,看起來毫無規律。但是華羅庚作為數學家,數論更是他精通的領域。

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華羅庚與助手討論數學

在數學中,數論和密碼學是近親,華羅庚對密碼學也有著深入的瞭解。他明白看起來不規則的數字意味著不止一個規則。只要這些定律能夠被分析,無序的數字可以被簡化成密碼學家能夠破譯的規則數字。

  例如,莫爾斯電碼被用在最早的電報中。當漢字被傳送時,只要漢字被轉錄成4位數字,信息就可以被傳送。然而,這種編碼方法被稱為明碼,所有受過訓練的密碼學家都可以知道消息的內容。因此,在發送軍事信息時,不能使用普通代碼,但應該使用經過二次處理的代碼。這些代碼被稱為密文。即使被敵人截獲,如果不知道二次加工的規律,內容也無法解碼。

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華羅庚

 收到密文後,華羅庚開始瞭解密工作。他不停地抽菸來提神。他全神貫注地計算密碼的可能規則,從早到晚都沒有離開過他的辦公桌。當時,另一位官員與華羅庚住在同一個房間。他知道華羅庚正在破譯密碼。他不敢打擾,連上廁所都不敢。

第二天早上,華羅庚走進浴室,開始洗漱。他的室友也起床了,華羅庚洗漱完畢,遞給室友一疊稿紙。想要讓他交給俞大維。他說他現在太累了,需要睡覺。室友拿到稿子後不敢耽擱,立即拿著手稿去拜訪俞大維。

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俞大維

俞大維也不是普通人物,他早年留學哈佛,在那裡學習哲學和數學,在學習領域有著過人的天賦。本科畢業後,他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這在當時也是極為不可思議的,可見俞大維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

他拿起華羅庚的稿紙,仔細地看了看。經過華羅庚的縝密計算,他終於揭秘出日本密碼使用了莫比烏斯函數,所以華羅庚用反函數把所有的密文還原成明文。

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獲悉日軍轟炸計劃

華羅庚

 俞大維為很快就明白了華羅庚的意思,並立即命令所有的密碼學家按照華的方法破譯密碼。解密後,當天的密文內容是日本針對昆明的轟炸計劃。由於密碼被破解,昆明提前組織了防空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損失。

  據華的弟子,數學教授袁傳寬說,華羅庚先生一開始就告訴他:“現在大家都說數論沒用。你一定不能相信,數論非常有用。我就曾經有用數論中的莫比烏斯函數破解了日本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