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出高價?

山西帥鍋


我覺的農產品種的好,自然就會賣的好,種植選品種也很重要,如果你抱著種的好,不如賣的好想法可不行。就拿水稻來說吧,一畝田產1500斤,每斤賣1.4元,一畝田賣2000元,除掉人工費,肥料、一畝田就有1000元,如果你種的不好,一畝田產800斤,穀子還不飽滿,就只能賣個1200元,所以說種的好很種要。比如種青菜,綠色無公害的青菜,超市就能賣個好價錢,如果種的不好,超市就會壓低價格。青菜拿到菜市場賣,又新鮮又好的青菜客人都喜歡買,又黃又瘦的菜,客人就不願意買。只要種出優質的農產品,才能賣出好價錢。





根哥打野


今年很多農產品出現了豐產不豐收的狀況,明明農產品長的又好又多,卻變成了銷售一大難,還不如往年長的不好時賣的價格,所以說種得好不如賣得好。

記得有一年我每天早晨去一個市場買新鮮蔬菜,當時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一位看起來有七十多歲的老大爺賣韭菜,韭菜比周圍那些菜販子的菜不好看,但老人說那是他自己種的韭菜,而他跟前守著只有兩捆韭菜,我本來也想買一捆,但眼睜睜看著兩個女人一人買走了一捆。

於是我只好放棄購買老人說的自己種的韭菜,但當我圍著集市轉了一圈,再次走到老人跟前時,發現老人跟前又有兩捆韭菜擺在那裡,仔細一看,老人身後有個框子被麻袋蓋的嚴嚴實實,看來裡面應該有很多韭菜。

也就是說老大爺採取了一個銷售手段而已,老人也是在批發市場批發的韭菜,而且他批發的韭菜不以漂亮為主,也不需要質量很好,老人是農民形象,賣的方式也是最簡單的農民買菜方式,地上鋪個袋子,上面放兩捆韭菜,有人打聽,就說自己種的。

現在人就認農民種的無公害種植蔬菜,老人摸準了消費者心理,產品好不好無所謂,關鍵你得讓消費者對產品認可,東西種的再多再好,銷售不了等於白費,種少了,價格賣的好,照樣不少來錢。

今年水果還有蔬菜長勢很好,但種的太多了,哪怕蘋果再水靈也提不起價格來,白菜蘿蔔,都是特別便宜,倒是今年的大姜和大蒜價格還好,所以無論種什麼,千萬別跟風,萬一滯銷了,種的好又有啥用啊。


看農村說農事


很久以前,某漁家婦人,心慈人勤,每日曬魚乾。近期,天總下雨,魚獲爛掉不少,費力失財。眼看生存有憂,心急如焚,忽想起求天一策。

是夜,漁婦焚香欲禱告:"求天公,日日晴明,天天無雨。“猛然間頓悟一事:假如只晴無雨,種田人豈不慘矣!一農敗百商,莊稼無收,天下皆餓。婦本心慈,轉而禱告:“求天公,晝間日出夜來雨,魚脯能幹田會綠。”

婦禱畢,入睡,朦朧間,見一似土地爺尊者對之曰:生民多拖磨(辛苦),做天也不易。縱使如爾願,怎保菜蔬綠?(久夜雨菜會爛掉)。

提問中的意思,為農民想讓糧價貴賣,無可厚非。假設米價漲至每斤10元以上,貌似比起其他並不高價,但在年輕的純屬打工者眼裡,則是滿滿的負荷一一每月光是米的開支,小家庭就得佔去近千元。

真是"做天也不易”。該如何兼顧低層民生?我想,種田人應明白當下大多數人,追求安全原生態食品,請儘量種植優質非轉綠色作物如何?酒香不怕巷子深,安全優質食品,定能賣出高價,而且會供不應求。


信嗎


絕大部分的農產品屬於未加工過的商品,所以想賣高價消費者是很難接受的,但下面幾個因素還是可以提升農產品售價的。


第一、找到定位。


市場上的農產品有很多,但大部分種植戶與商戶都沒有營銷意識,所以產品基本趨於同質化。不過少數有營銷意識的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比如發現有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安全問題非常重視,所以定位“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有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有高要求,所以定位“高端精品”。這樣就可以提供給顧客一個差異化的選擇,當然可以提高售價。


比如有些茶葉商家宣傳自己的茶葉“無農藥”,售價就比一般的茶葉高。


第二、打造品牌。


品牌可以給顧客帶來保障價值與彰顯價值。不少商家也會宣傳自己的產品是“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但是沒有品牌,顧客還是不敢相信。就跟很多賣雞蛋的說自己賣的是土雞蛋,但是不是土雞蛋顧客還是會持懷疑態度。只有你賣是一個有品牌知名度的雞蛋,顧客才會有可能相信。


還有就是有品牌的農產品也會給顧客帶來一些彰顯價值。比如一些農產品當下也成了送禮熱門產品,如果這個農產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會讓送禮的人和收禮的人覺得有面子。


第三、產品包裝


包裝是產品的二次開發,包裝也是打造品牌的基礎工作。一個包裝精美的農產品肯定比散裝的農產品售價高。


第四、渠道背書


不同的渠道也會影響農產品的售價。比如同樣的蘋果,在精品超市當然比農貿市場的售價高。這是渠道給消費者帶來的信任感,因為大家會認為精品超市的東西要更好,是經過精心篩選過的,當然貴一點也是值得。



這是我們曾經策劃過的一個農特產品牌,定位“正宗新疆特產”,走品牌化路線,有包裝,有品牌推廣,當然就可以適當提高企業的利潤。



我是企業戰略化品牌設計顧問,翟旭。

先有定位,再做設計!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關於品牌的問題!


翟旭戰略化品牌設計


當然都一樣自己的產品賣個好價錢,這一點是對的。農產品的品質是最主要的,我就拿我自己做的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蘋果,都是蘋果,味道不差上下,下來就開始有比較了,果面如何,果型如何,這兩點能讓蘋果價格有差異。如果是外銷,包裝又是一個條件。但我認為最主要是宣傳的力度,再好的蘋果,如果大家不瞭解,也不會有好的銷路。所以說品牌很重要。

現在社會發展很快,網絡時代,要想賣好的價格首先從個人做起,蘋果要嚴格分級,不要大小混裝,品相完好,藉助外力宣傳,讓農產品真正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益。

在這裡我想說一點,好多果農總想著客商給的價格低,分裝要求太嚴,然後存放果庫自己賣,通常是賣給客商多少錢,網上賣出的價格也是這個價格,再加一點運費,算下來比市場價還便宜,誤導了消費者會說我在網上買才多少錢。我個人觀點是果農自己裝貨時的質量絕對沒有客商的標準高,其實大量搞批發的承擔了很大的風險,他們是又拼質,又拼量,並不是有些人說的中間商賺了多少錢,去年的大部分客商是賠錢的.

以上是個人意見。


黃曉紅果果


朋友的提問以不能這樣說,農產品價格好是一方面,農戶種植面積少,農產品價格再高,賣的好,以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要想種的好,農產品價格又賣的高,還得走現代農業模式,廣種奪收,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活力,把農產品品牌走出去。

近來幾年,農產品出現滯銷現象,價格低,導致有些農民朋友思想淡化,原因來自農產品種植不規範,跟風現象普遍,農產品的優化種植不夠深λ,限遍種植力度不完善,出現市場飽和,和農產品低質量控制力有些欠缺,種的好與不好,農產品能買出好的價錢還得靠優質,打造農產品知名度品牌。

我們來分析,如果農民都在家種地,戶均土地只有幾畝,傳統種植,家裡喂四條牲豬,五十隻土雞,有大部份農友都經歷過。就是農產品價格賣的好,以只能說家裡溫保解決了,談不上富裕,以叫種的不好。

我們把種植的穀子按五常優質稻穀的收購價160元每百斤,那麼農戶種100畝地的稻穀毛利按每畝1200斤單產計算,毛利達到19萬元,100畝地的支出費用和人工不要9萬元吧,按家庭農場現代農業的標準,進行深加工,餵養十條牲豬,20%的糠和細米作飼料,在家種100畝地可以純收入20萬以很現實,農產品得到了一體化流程管理和銷售。在我家鄉種100畝的農戶還是很多的,也許是我家鄉的田多地闊,特別是近幾年搞蝦稻種植,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不過糧食收購價還在130元左右每百斤,蝦稻養殖模式起了示範作用,而且是規範化種植。

總而言之,在家種地的農戶,無論是種植或養殖,要想種的好,農產品價格高,賣的好,農友們種植要規範化,優質優種,科學管理,以環保,有機為中心,地方與市場對接,信息網絡傳播,打造高端農產品的特色知名度品牌,走現代農業之路,農產品才能賣出個好價錢,農民才能致富奪貧。2019.11.26日,個人分析,提供參考











l大長江


每年都會發生很多起農產品滯銷有事情。今年特別多,比如今年得辣椒爛在樹上,茄子爛在地裡,農民辛辛苦苦種植了一年,往往價格卻很低,導致菜賤傷農、豐產不豐收的情況。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一些什麼樣的辦法或者措施,讓農產品能賣出一個好的價錢?

下面我分享幾條思路,供大家來參考:

1、農產品質量的安全

是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化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被應用於農業生產,農產品的質量風險也在增加,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影響目前農產品價錢的一個因素。

2、建立農產品品牌效應

發展現代農業,一定要創造一批又一批的優質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創造更多的品牌,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讓農民賣得更開心。大家知道:只要是五常大米就代表的一種高品質,高價格。

3、誠信買賣

農產品在賣的過程中一定要講究的也是誠信,不要因為一時的貪圖小便宜,就在自己的農作物裡面混雜一些其他可以影響重要的東西,這樣對於你以後的發展是不利。

4、反季節生產

價格往往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應量少了,需求增加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要想產品價錢賣的好,反季節是一個重要的思路。當大家都沒有辦法去種植著一種農產品的時候,而我們利用反季節的特性,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這個時候價格肯定會賣的很高、很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在嚴寒之中的時候,這個時候超市裡面綠意盎然的蔬菜、水果價格自然不菲。所以反季節是賣一個好價錢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5、農產品認證

“三品”認證:

–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農產品)

–有機食品(農產品)

目前,農業部對“三品”的認證推行產地、產品一體化認證。通過認證的農產品消費者更加放心,價格也隨之增加。

6、產品規模化

農村現在農產品不集中,散戶居多,需要相應的成立合作社或成立代表一起集中銷售,俗話說:團結力量大嘛!

7、搭建三大營銷體系

微信為核心的微營銷體系(這個需要團隊做最好)

申請公眾賬號:服務號、訂閱號和企業號

微信公眾號的設置:菜單設置,並可以有過菜單連接商城、微店、微網站

農村淘寶、京東等網絡銷售自己的農產品。

綜合以上幾點,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堅持走規模化,品牌化的路線,是另外一個提高農產品價格的方法和策略。

以上個人看法,如有不妥請給與留言,碼字不易,希望各位大佬們多關注和點贊,謝謝!


小周說農村


困擾農民朋友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辛苦種出來的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甚至出現賣不掉現象,有位搞種植的朋友說得好,搞農業種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銷售問題,銷路打不通,財路也就沒路可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把握時機。農民朋友種植農產品,既不能跟風,又不能做市場的先驅,這點做起來很難,但也正是考驗個人水平的關鍵,就像前幾年雲南的朋友種植瑪卡,大家抱著發財夢一擁而上,結果呢,高額的投資都爛在了地裡,種植戶欲哭無淚。

還有白芨種植,也被市場拉下了神壇,包括現在的藏紅花,有人一開始不相信,有人想種又害怕掉價賠錢,有人嘗試著種了一點,看著膽大的人大把大把數鈔票,真是讓人眼饞呢,畝投資4萬多的成本,確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一旦都蜂擁投資的時候,步瑪卡和白芨的後塵,也時日不久了。



不做先驅不做後塵,而中間獲利者,畢竟屬於少數,有人說,搞這些新鮮玩意兒種植,就像是賭博,心臟不好的最好不要碰。

二、做好產地優勢。橘生江南為橘,江北為枳,很多地道農產品,離開產地,雖然可以種植,但就失去了本身的味道,就拿亳州貢菜為例,主產區為義門、沙土、觀堂及城父幾個鄉鎮,離開這片土壤,品質就大大下降,放眼全國,能產出高品質的地方極少。

有人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在雲南發展貢菜種植,長勢倒是不錯,又大又長,但品質卻差之千里,吃起來完全是兩種感覺。

這就是發揮地產優勢的重要性,這也是在市場上立足的最大資本,也是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還拿貢菜舉例,當地農民朋友種植貢菜,一年兩茬,每茬平均收益4000元左右,加工好之後,都是收購商上門收購,根本不用擔心銷售問題。

所以,你當地的優勢農產品是什麼,如何把優勢發揚光大?這才是種植戶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不是看別人種什麼賺錢的問題。現在的消費者並不怕花錢,也不怕產品貴,而是怕買不到高品質的農產品。

三、銷售渠道。農產品的行情,取決於銷售渠道的流通,農民朋友並不想借著其它區域受災而獲取漲價紅利,大家最普遍的願望,就是有個穩定的市場支撐,比如搞蔬菜種植,能把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賣掉,而且還能獲取比較穩定的收益,而不是像炒股一樣,整天提心吊膽地擔心菜價問題。


銷售渠道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規模種植,形成產區,吸引外地客商上門收購。二是主動出擊,聯繫外地客商,利用農產品經紀人的環節,把農產品流轉到全國各地。所以,搞農產品種植,最先考慮的就是銷售渠道的問題,如果沒有種植環境,寧可不種,也比爛地裡賣不掉強。

四、訂單農業。訂單農業也屬於銷售渠道的一種,為啥拿出來單獨說明呢?就是想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訂單農業還存在許多問題,大家不可盲目追求,不是說簽了合同,農產品就有銷路了,種植戶就吃了定心丸了,這一點一定要明白。大家都把訂單農業看作是美麗的天堂,然而訂單農業並不像大家想象中完美,目前來看,合同約束性還不是太強,需求方霸王條款比較多,種植戶還處於劣勢,一旦市場行情出現波動,當然是指行情下降,不按合同執行的現象頻發,最終受到傷害的,依然是種植戶。


五、打造一種良好的銷售氛圍。只要我們種出高品質的農產品,再通過一系列整合銷售的辦法,就不愁沒有銷路,一味追求產品而不注重品質的時代即將過去,消費者的味蕾將成為檢驗農產品好壞的標準,這也是影響農產品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可的關鍵因素。

市場需求三大變化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良彪表示,我國農產品需求呈現出小型化、特產化和精緻化三大變化。

1小型化

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小型化趨勢明顯,這主要是由家庭規模的變化引起的,家庭人口減少,三口之家成為主流。

小型化,主要是指購買農產品的家庭呈現出小型化的趨勢。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人數相對以前來說有所減少,農產品數量供應充足,以往那種買菜買一堆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更多出現的是,買白菜買一棵,買胡蘿蔔買一個的新趨勢,因此,將水果蔬菜進行分揀,包裝再出售的產品更受青睞。



2特產化

特產化對於農產品就是優質化的代名詞。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食品的高品質和多樣性需求日益旺盛。消費者對農產品區域性要求十分苛刻,產地稍有不適,品質、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特產化體現了目前消費需求從量的要求到質的要求的轉變,要求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因此,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有機產品以及各種功能性產品等受眾市場越來越大。

這就決定了農產品現在要走高質量、高品質的路線。

3精緻化

精緻化是特產化的延伸,美觀的外形、精美的包裝對品質優良的特色農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水果的果形、顏色、果味,是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因素。適度、精美的包裝也能提高農產品的價格。

高檔超市裡賣的很多普普通通的農產品,就是因為加了一層好看的包裝,價格就翻了幾翻。當然,光變裝還不夠,只有更好地解決農產品距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問題,讓更多樣化、更優質的農產品飛入百姓家,才能讓農產品真正登上時代的快車。

農產營銷十大策略

● 高品質化

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以質取勝,以優發財。

● 低成本化

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實行農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求得經濟效益。

● 大市場化

開拓農產品市場,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定準自己產品銷售地域,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 多品種化

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實行“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大規模”策略,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 反季節化

反季節供給,主要有三條途徑:設施化種養,使產品提前上市;儲藏保鮮,延長農產品銷售期;開發適應不同季節生產的品種,錯季上市。

● 嫩乳化

玉米要吃青玉米,蠶豆要吃青蠶豆,雞要吃仔雞,市場出現崇高嫩鮮食品的新潮。

● 土特化

搞好地方傳統土特產品的開發,以特、優產品搶佔市場。

● 加工化

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潮流。

● 標準化

完善一批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標準,形成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的農產品爭創名牌,搶佔市場。

● 名片化

提升農產品的品位,以質創牌;搞好包裝,以面樹牌;註冊商標,以名創牌;加大宣傳,以勢創牌。


生活在新疆


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出好價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農產品為什麼價格波動大,甚至賣不出去錢。

首先農產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像大米、黃豆,最近鬧得很熱鬧的水果,特別容易受到市場整體行情的波動,除了大宗貿易甚至會受到國際農產品價格影響外,本身沒有太高的附加值。蘋果就是蘋果,葡萄就是葡萄、芒果就是芒果,豬肉就是豬肉。

這背後透露出幾個問題:

1、大部分農產品沒有品牌價值,屬於自產自銷,雖然都有一定的特色,比如環境特別好,糖分足,色澤光鮮等,但自身沒有品牌所賦予的提升附加值。

2、初級農產品未經加工,直接銷售,消費者對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等需求得不到滿足,加上個別假冒產品充斥市場,真假難辨。

3、農村地區缺乏農產品加工、深加工行業,同樣的道理,我們知道臍橙沒有臍橙汁賣的價格高。

4、農產品的產業規劃趨同,受季節性影響強,比如現在夏天漸到,天氣變熱,按理西瓜就應該好賣,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到真正季節上市時,西瓜受天氣和競爭對手的因素,很可能還會掉價。

5、農產品受產業鏈的環節影響太大,從田間耕種,到收購、倉儲、物流、到銷售公司,推廣、宣傳、運營、市場營銷等環節,層層加價,真正農戶收益的部分太少。

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農產品很貴,消費者吃不起,但農戶卻沒賺到錢的真正原因。

因此:我們提出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降低或者減少產業鏈環節是促進農產品增收的方向。提升農產品的價值、提高其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措施。其次,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等方式,減少中間環節,有效地降低成本,才能使農產品真正賣得起價。


散散仙人


貴的水果,有些是因為好吃,有些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所以才買的,如果你有很多水果的存貨,那你可以早上的時候,拉去批發商城看看,凌晨3點或者4點左右的時候,有很多攤販會去批發水果,只要你的水果好吃,攤販都會願意在你的手上買,價格我建議比商鋪裡的稍微少一點,可以吆喝,態度很重要,態度要好,不要小氣,如果別人要試吃,就大大方方的讓別人試吃,我的婆婆是做菜和水果生意的,她每天3,4點左右都會去批發商城上菜和水果,一些水果到季節的話,我婆婆最喜歡上這種自己種的水果了,因為,一說是自己種的,買的人也會多些。

再就是下午4點到5點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路邊擺攤,現在城管查的嚴,熱鬧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去那些廠周邊,4點到5點,剛好是大家下班的時候,只要價格你的水果肯定適合他們。

還有就是趕集的時候,如果你那邊有這種集市,那你就看到日期,早上早點,開個小貨車裝上你的水果過去。

還有就是電商,我之前賣過我們這獼猴桃,中途很容易壞,如果你的水果比較實惠,沒有什麼利潤的話,我建議你先學習這方便的知識,再考慮電商。

以上說的幾點,吆喝很重要,或者自己手寫一些廣告牌,比如十元幾斤,怎樣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祝你的水果生意越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