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与惜春:两位豪门千金同样皈依佛门为何结局不同?


妙玉与惜春:两位豪门千金同样皈依佛门为何结局不同?

妙玉

说到《红楼梦》中的仕宦之女妙玉和公府千金惜春两位女子的皈依佛门,她们在八十回原稿中虽一明一暗(一入尼庵,一还未入),暗示的结局也迥然不同,即:她们一“终陷淖泥中”,一觅“情淡天和”,竟然是两副洞天,这在第五回中她们各自的图谶和谶言诗词中写的很明白。妙玉的是: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十二支曲歌词是:[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阅后得知:这里三次提到落“泥垢”、“陷淖泥”、“遭泥陷”——突出的是妙玉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也就是说她始终在僧、俗两境中摇摆不定,比如她的带发修行,她的关注贾宝玉生日,邀请宝钗、黛玉喝茶等,说明她其实尘缘未了;而描写惜春的图谶和谶言诗、词则是:


妙玉与惜春:两位豪门千金同样皈依佛门为何结局不同?

贾惜春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其《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歌词是:[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阅后得知:惜春的出家是因为“将那三春看破”——看到大姐元春年轻轻死于宫中;二姐迎春嫁于"中山狼"孙绍祖,不过一年即受虐而死;三姐探春和亲远嫁,骨肉分离再无团圆之日,这才意识到“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要到西方宝树上寻找“长生果”的。这里的“情淡天和”并“长生果”显而易见指向的是精神世界的自由和皈依。


妙玉与惜春:两位豪门千金同样皈依佛门为何结局不同?

妙玉与贾母

所以,笔者以为:作者笔下对两位贵族少女皈依佛门的评价是有所不同的,对两人结局的设计也就迥然有异,即:妙玉的出家是被动的,是因为“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而她之所以带发修行,还是准备适时还俗的

;而惜春的出家则是主动的。因她自小失去母亲,父亲贾敬常年在城外的道观与道士们掺和,对她不闻不问。而家中惟一的哥哥贾珍又荒淫无度,与她亲情疏离。她从小就被贾母接到了身边,与诸位姐姐相伴长大。虽然是位公府千金,可从内心深处是凄凉、孤寂的,因而性格孤僻,与世情格格不入,推测起来,她早就有了出家意向的。因此,在书中第七回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来送宫花给她时,惜春就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而在第七十四回荣府“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查出她的丫鬟入画私传东西时,她就当机立断地让嫂子尤氏把入画带走,尤氏不过稍加劝解,惜春就有“了悟”之说。并慨然说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虽然八十回原稿并没有写到她正式出家,但从书中诸多情节可以看出,她的出家是自觉、主动,而且义无反顾的......因为在作者看来:在那样一个严酷环境中生存,惟有真正地了却尘缘,成为一个觉悟者,才能为自己争得一个生存空间!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甲辰本百二十回和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