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器人市場,如何實現商業落地?

文 / 本刊記者 孟秋

說起“機器人”,沒有誰會感到非常陌生。工業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中較早出現的一部分,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9萬臺套。近幾年,另一種機器人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儘管我們早在1976年拍攝的《星球大戰》中就已經對它做出了想象——沒錯,就是那個名為R2D2的人形機器人。在電影裡,R2D2是個用來解悶兒的配角,在現實中,它被稱為“服務機器人”,提供從端茶倒水到娛樂和語音信息諮詢等等服務。

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起步晚於工業機器人,原因在於它與人類互動的模式複雜,場景對機器人的行動自由度要求更大。許多服務機器人廠商除了克服技術困難,還需要面對不成熟的機器人市場。後面這個問題給機器人廠商的進一步發展製造了困難。解決這一困難的切入點,則可能是不斷培育中迅速成長的機器人教育市場。


教育機器人市場,如何實現商業落地?


教育機器人市場的三大紅利

理論上說,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按照市場研究機構艾媒之前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左右。從需求層面來看,教育機器人市場的分量在不斷上升。一個原因是它的需求在不斷擴張,2027年中國的小學生人數將超過1億,成為一個龐大的K12教育市場,另一個原因則是在政策層面上存在紅利機遇:有關部門鼓勵機器人教育市場的發展,並有配套政策出臺。在人口和政策紅利上,第一批互聯網網民已經為人父母,他們的教育觀念受互聯網的深刻影響,又會帶來觀念上的紅利。

例如,2016年實施的“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綜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2017年,國務院頒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和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成為教育加分項。兩者相加,使機器人教育市場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發展趨勢。

不過,教育機器人行業產業鏈較為複雜,應用場景和實際需求高度分散。這使每個細分市場缺乏足夠的配套,碎片化情況嚴重。整個產業鏈分為AI芯片、硬件、系統平臺開發、應用服務、內容、系統集成和渠道等七個層次。在細分領域中又可以大體分為面向終端、教育機構、教育套件和玩具套件等四個層次。既包含直接面對學生的教具,也包含培訓、課程等內容,B端和C端需求同時存在。

在2019年11月卡塔爾多哈舉行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上,來自美國的初創教育機器人企業蘿蔔太辣(RoboTerra)CEO張堯對筆者表示,教育機器人市場目前仍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它不是一個贏家通吃,一家獨大的市場。”張堯說。

既然這樣,如何站在戰略高度切入並佔據有利發展態勢,就成了這個市場所有玩家所面對的問題。

獨角獸:要打造一個閉環生態

這一領域裡的獨角獸有自己的做法。例如在2018年融資8.2億美元,估值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優必選來說,它的策略就是儘可能地在全領域內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優必選以硬件起家,硬件產品包括三個系列,一個是Jimu Robot系列,主打STEM智能教育編程;第二個是Alpha人形教育機器人,用於教育娛樂,提供兒童在線教育,可編程和實現語音交互;第三個則是與迪斯尼合作的IP人形機器人,通過AR進行互動娛樂。

除了硬件,優必選還在積極參加和主辦全球的教育機器人賽事。截至2017年,全球每年有100多項機器人類競賽,教育機器人的競賽是其中一部分,服務與內容營收佔據教育機器人市場總體的77%以上。優必選自己旗下的Robo Genius全球青少年機器人挑戰賽,已經在國內及海外30餘個城市舉辦。它參加的賽事則包括“IEEE”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青少年機器人比賽、“NOC”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賽事,在2016—2019年連續3年和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合開展了RISS機器人挑戰賽。

在銷售渠道上,優必選採用的是與全球主要電商進行合作,優必選在2016年推出Jimu Robot之時,就與蘋果開始了合作關係,不僅入駐蘋果全球多家門店,還加入到蘋果線下體驗活動Today@Apple,每年2.4萬次落地活動,給機器人編程愛好者提供學習軟硬件支持。優必選的產品合作伙伴還包括亞馬遜和迪斯尼等。

除了與B端的合作,優必選的另一大策略是選擇各種非盈利機構進行合作,提供各個項目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以及建立各種落地項目。在國內,優必選落地於十多個省市,建設起多個智慧校園等人工智能教育示範基地。在國外,2019年11月11日,優必選與隸屬於阿布扎比資本集團的阿聯酋皇家戰略合作伙伴簽署了AI教育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開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育計劃。

至此,優必選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硬件製造商的角色。它不再只是一個以硬件產品為導向的公司,而是力爭做成為AI教育的重要平臺。整體業務上,優必選形成了to C(家庭教育)、to B(校外培訓)和to G(校內教學)三大板塊。按照優必選官方的說法,到2019年年底,優必選科技“貫通小學、中學和大學等領域的完整人工智能教育體系……致力於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一體化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生態圈”,從而形成了一個閉環生態。

創業者:在垂直領域找護城河

應該認識到,優必選能夠鋪這麼大的攤子,完全是因為教育機器人市場還處於一個跑馬圈地的狀態,具備資金技術實力的公司,會選擇寬佈局,以便將其影響力拓寬到行業上下游,形成規模效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獨角獸做生態的做法,實際上是行業內的一個必然選擇。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從業者都有類似優必選這樣行業獨角獸的經濟和技術實力。蘿蔔太辣走的路徑就不一樣。

蘿蔔太辣作為一個初創企業,在這一市場中以硬件組件起家,自身研發了微控制器“蘿蔔芯”,以此為核心,與多種多樣的感應器以及課程相配合,與CastleRock雲學習平臺相輔相成,實現了硬件與軟件的互聯互動,開發了智能硬件模塊在雲技術下與課程模塊相結合的教育方案。從長遠來看,蘿蔔太辣的做法,更多的是在硬件基礎上通過軟件驅動,構建垂直細分領域裡的一個微型生態。蘿蔔太辣對這一生態的解釋是“三位一體”,即硬件、雲(軟件)平臺以及課程三者——即內容、工具和平臺的互動形態,以此切入教育機器人市場。

蘿蔔太辣從整體上構建的是一個閉環空間。由於業務的限制,它不可能在全生態體系中進行佈局,只能將產品集中在機器人教育課程這一垂直領域,以課程帶動軟硬件的應用。目前蘿蔔太辣的課程通過代理商銷售,在全國700多家學校得以應用。從人工智能教育的角度來看,蘿蔔太辣在整個產業中構成了其中一個封閉單元。

張堯認為,蘿蔔太辣的優勢在於課程上採用了美國的標準,在硬件上採用了美國的設計,這樣在未來教育標準制訂中會有一定的優勢。硬件是蘿蔔太辣在垂直領域的護城河。張堯表示,硬件方面公司可以維持一年以上的優勢。

大量的初創企業,如果在硬件等方面有獨家優勢,就可以像蘿蔔太辣那樣在垂直領域自建體系,要麼選擇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加入它們的生態團隊中。人工智能教育的市場的分散和需求差異較大,使初創企業和獨角獸都有存活空間。未來數年裡這一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教育行業是個逆週期的行業,經濟狀況前景堪憂時,在教育上的投資將會越多。而教育又自帶公共產品屬性,政府投資也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在這一增量市場上,百花齊放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