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引言

西晋作为终结了近百年乱世的大一统王朝,在其成立初期就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权力斗争。由于司马衷能力的欠缺,导致中央权力处于长期的动荡之中,其建立初期的八王之乱几乎摧毁了西晋的政治体系,而且中原的军事实力也在长期的内战中消耗殆尽,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机会。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五胡乱华

\u0004中国北方也在此之后进入了长期的分裂时段,五胡乱华给中原人民造成了十分深重的灾难。在当时中原的汉族百姓只有三个避难的选择,第一是东渡至江南的东晋政府,其二是去到还未完全开化的辽西地区,服从鲜卑人的统治,而最后一个选择则是去到西北地区的凉州,寻求张氏的庇护。

而凉州的张氏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与张轨对于凉州的用心经营是分不开的。张轨在乱世之中将凉州建立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地区。而且张轨通过政治建设以及长期的征战在凉州地区拥有了不俗的声望,加上其对于晋朝政府也一直十分尊重,得到了天下人的肯定,这都让其成为了当时在中国北方最有声望的汉人领袖,而凉州也因此成为了汉人十分重要的避难之地。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西晋凉州刺史张轨



平定羌胡,建立区域政府,张轨对于凉州的实际控制

张轨是安定乌氏县人,是两汉时期的名门贵族之后,其父亲张温曾经是曹魏时期的大官令。而张轨在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其才能而得到了不少名士的赏识,中书监张华在与张轨交谈后,认为其才能十分难得,还怀疑当地的中正官压制蒙蔽了他。在不久之后张轨终于被启用入仕,升迁到了散骑常侍的官职。

当时的张轨认为国家的局势十分混乱,就有了占据河西地区,谋求发展的打算。他还特地为这件事进行了占卜,得到了大吉的卦象,于是张轨就上书朝廷希望能够让其做凉州刺史。当时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觉得张轨具有统辖一方的能力,因此纷纷推举他。张轨因此成功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在凉州地区作乱的鲜卑骑兵

在张轨到任之前,凉州的鲜卑族人发动了叛乱,他们在凉州地区横行乡里,大肆劫掠百姓的钱财,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张轨在到任之后,就立即着手平叛,虽然他带来的士兵不多,但是张轨用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弥补了军力的不足。在他的带领下,凉州军队多次战胜鲜卑盗贼,终于将他们彻底驱逐。

在战斗的过程中,张轨斩首万余级,在凉州立下了赫赫威名。永兴年间,鲜卑人再次作乱,张轨派其司马宋配前去剿灭。在战斗中凉州军杀死了鲜卑人的首领拔能,俘虏了十几万人,张轨因此威名大振,被西晋政府授予了安西将军一职。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鲜卑骑兵俑

当时的凉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政治管理体系,西晋原先设立在凉州的政府和官员当时已经被严重破坏。张轨在上任之后也立即开始了对于内政的改良。他深知想要治理好凉州地区,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人才。

因此张轨在到任之后就征召了河西九郡士族中的五百余名年轻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后他更在凉州地区开设了学校,为凉州地区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在得到人才之后,张轨便在凉州地区设立少府,并设置了军师祭酒等官职,帮助其处理内政事务,这让凉州地区的政治秩序得到了很好地恢复。

除了文治武功之外,如何在当地立德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汉末的时候,金城人阳成远杀死了太守,发动叛乱,郡中人士冯忠前去为太守收尸,在太守尸体前痛哭不已,吐血而亡,留下了忠义的美名。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张轨大败鲜卑主力

在当时还有张掖人吴咏先后被两名长官提拔,后来两位长官不睦,都想要陷害对方,他们分别邀请吴咏为自己作证。吴咏认为自己无法同时保全两个人,便自杀身亡。他的两名长官也被吴咏的行为所感动,达成了和解。

张轨在来到凉州之后,就祭扫了冯忠和吴咏的坟墓,并且善待了他们的后人,这是其仁义的表现,也为他在凉州地区赢得了不错的名声。此事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汉末金城人阳成远杀太守以叛,郡人冯忠赴尸号哭,呕血而死。张掖人吴咏为护羌校尉马贤所辟,后为太尉庞参掾,参、贤相诬,罪应死,各引咏为证,咏计理无两直,遂自刎而死。参、贤惭悔,自相和释。轨皆祭其墓而旌其子孙。"

张轨在入主凉州之后就展现了自己全面的能力,他不但解决了困扰凉州地区多年的鲜卑盗贼问题,还在之后的征战中杀死了鲜卑头领,彻底解除了鲜卑人的隐患。而且张轨还在凉州地区重建了已经几乎崩溃的政治秩序,让凉州百姓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更重要的是张轨还在当地实行仁政,善待义士后人,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声誉,让其拥有了稳定的统治基础。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张轨入主凉州

忠于西晋皇室,成为北方汉人领袖

当时的凉州在张轨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正轨,生产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与此同时,西晋的其他地方却都处在内战的阴影之下。

永嘉初年,东羌校尉韩稚杀死了秦州刺史张辅,张轨的属下杨胤向张轨建议,认为张轨现在兵马鼎盛,应该为朝廷讨伐不义之臣,张轨也接受了他的建议。不过张轨却没有直接出兵讨伐韩稚,而是希望他能独自前来谢罪,从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韩稚在后来也确实向张轨投降,一场潜在的内战消弭于无形。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西晋时期士兵的甲胄

除了帮助政府平定叛乱之外,张轨还一直对西晋政府进行经济援助。当时中央政府对于诸藩王的约束力在持续下降,他们能够得到的税赋也日益减少。在其他地方逐渐停止了对于中央政府的支持时,张轨却依然坚持将凉州地区的税赋输送到京城,这对于当时已经十分脆弱的西晋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此事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光禄傅祗、太常挚虞遗轨书,告京师饥匮,轨即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帝遣使者进拜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霸城侯,进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

而且张轨为京师输送了不少人才和兵器甲胄,希望能够为西晋政府的复兴作出一点贡献。虽然从结果来看,这些帮助对于大厦将倾的西晋政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这样的忠心还是十分值得称赞的。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张轨率领凉州兵马进京勤王

在后来洛阳遭遇战乱的时候,张轨也派出了自己的多名战将前去支援,虽然没能阻止西晋覆灭的命运,但是张轨至少尽到了西晋臣子的责任,这比当时的其他人来说要好出太多。而张轨对于西晋政府的忠诚让他的名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晋朝政府在中国北方的形象代言人,而这也是后来中原人士纷纷去到凉州投奔张轨的根本原因。

张轨舍官明心性,张氏在凉州长期统治的开始

在张轨担任凉州刺史的时候,还有其他人也对他的职位虎视眈眈。由于之前有人曾经说过张氏将会称霸凉州,因此晋昌人张越也有了夺取凉州的心思。他在担任梁州刺史的时候,谎称生病来到了河西。之后便联系各地郡守请求让自己担任凉州刺史。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凉州古城

此事被张轨听到之后,张轨当即表示自己统治了凉州八年,但是依然没有解决凉州存在的问题,加上当时的他还患有疾病,确实有退位让贤的想法。只不过由于责任重大,所以一直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如今有人进谗言想要夺取他的位置,就未免小瞧了自己的志向,他还声称让自己放弃凉州刺史的官职就好比丢掉一只旧鞋,说罢张轨便让其主簿进京提交告老还乡的疏表。张轨的言论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吾在州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委笃,实思敛迹避贤。但负荷任重,未便辄遂。不图诸人横兴此变,是不明吾心也。吾视去贵州如脱屣耳!"

而此时张轨的长史王融等人劝谏张轨,让他不能成全张越等人的野心,应该为凉州地区的百姓着想,张轨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王融等人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赴京师,向朝廷上表,解释了张越等人的阴谋,并重申了张轨多年以来的功绩,希望朝廷能够让张轨继续镇守凉州,西晋政府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在这次风波中,张轨的表态再次显露出其立志于济世救民而非割据一方的志向,让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而且不久之后张轨的儿子也被西晋政府册封为世子,这让张氏有了永镇凉州的政治基础,而张氏也没有辜负西晋政府的信任,成为了乱世中北方汉族人民最重要的避难所。

在西晋乱世之际,凉州是怎么变成汉人避难所的

张轨陵墓



结语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们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这些人在中国北方除了自己建立具有军事堡垒性质的坞堡来防守之外,就只能投奔在凉州地区的张氏家族了。张氏家族在西晋乱世中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方汉族最后的堡垒,与其先祖张轨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

张轨在初到凉州的时候,就平定了困扰凉州多年的鲜卑人作乱问题,并在之后战胜了鲜卑人的主力,稳定了其外部形势。之后又在凉州开设学堂,培养了许多政治人才,也对凉州的政治体系进行了改革,为后来凉州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储备和政治方针。

最重要的是,在西晋政府已经十分衰弱的时候,张轨依然能尽到作为西晋臣子的责任,不但向中央政府提供经济援助,还出兵为京城解围,这样的忠心让张轨和其后人成为了晋朝政府在北方中国的代言人,拥有了极高的声望,这也是凉州成为汉族人民最信任的避难所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晋书》

2《资治通鉴》

3《中国通史》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