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除了一線醫護人員外,他們是最接近新冠病毒的人。他們沒有一線醫護人員的驚心動魄,但卻用每一次平凡的檢測,為病人拉起預警,又或者帶來希望。



最近,好消息紛至沓來。截至今天(2月22日0時),全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已經突破2萬,達到20659例。


感染的肺炎患者陸續出院,這消息鼓舞人心,而他們能否出院的決定權,掌握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手裡。


他們要對送來的患者樣本進行核酸檢測。


每位患者出院前,需間隔一天先後檢測兩次核酸。兩次均為陰性,方符合基本的出院標準。


這樣複雜的工作,在武漢40家核酸檢測機構裡,每天需要重複進行上萬次。


隨著方艙醫院的首波出院高峰來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們,正夜以繼日地在移動實驗室待命。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可以說,檢疫人員是除了一線醫護人員外,最接近新冠病毒的人。


摸排確診病例的行蹤軌跡,隔離高風險的接觸者,他們是擋在人民面前的“福爾摩斯”。


接管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層層核酸檢測,他們又是站在醫護人員身前的哨兵。


有人叫他們獵“毒”者,有人叫他們“病毒偵探”。


不管稱呼怎麼變,面對看不見的敵人,他們都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第一時間,與病毒正面較量


2020年1月2日,中國疾控中心接收到送檢的4例武漢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標本,P3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便立即高速緊張運轉起來。


“病毒從哪裡來?會不會比“非典”嚴重,傳播快不快?傳播路徑如何?一切都要用數據說話,用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說話”。


1月4日,實驗室成功研製出高特異性PCR檢測試劑。


4天后,便在深圳派上了用場。當日,深圳福田區疾控中心傳染科接到了一通同樣緊急的電話。


打來電話的醫院十分疑慮地上報一起病例,就診者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親屬後,呼吸道明顯不適。


當時第一株新冠病毒甚至還沒分離出來,疫情像塊黑布悄然籠罩著中國大地。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各地專業人員對該病毒的認知也十分有限,很難引起重視。


但傳染科的範蘇雲經歷過SARS、禽流感等傳染病,又與呼吸道疾病交手十餘年。


她預判,該病毒一旦爆發,不容小覷。


於是主動聯繫到了該就診者,按照流行病學調查,詢問了病人患病前後的一些細節。


包括病情、患病前接觸過何人、如何接觸的、接觸時長多久、是否有口罩等防護措施,而後又去過何地。


掌握了一干細節,範蘇雲堅持為該就診者申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疾控中心最終出具了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這是廣東省發現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也是全國除湖北之外第一例。及時確診,及時收治,也給了廣東省最早的預警時間。


隨後確診者立即被隔離治療,如今已痊癒出院。


率先反應、敏銳檢測的範蘇雲,則被當地媒體形象地評為“疫情哨兵”。


在廣東進入疫情戒備狀態後,她就再也沒有休息過一天。她的丈夫也是位奮戰一線的交警,時常通宵在路上排查進入深圳的車輛。


哪怕除夕當晚,兩人也只是匆匆打了個照面,跟同事簡單吃了頓年夜飯,又奔赴各自的崗位。他們的孩子只得仍在家中給年邁的父母照料。


於家人,範蘇雲心中有愧;於病毒,她一往無前。


核酸檢測實驗室內,負壓,噪聲大,工作強度高,一般待上三四個小時就得出去緩緩。而特殊時期,他們幾乎連軸轉,手背都被汗溼的手套捂出了水泡,也只能忍著。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疾控中心大樓夜夜燈火通明,24小時他們都為疫情待命,累了就在辦公室支起的臨時床位上小憩一下。


他們沒有一線醫護人員的驚心動魄,但卻用每一次平凡的檢測,為病人拉起預警,又或者帶來希望。


雷厲風行,伺機而動。這就是全國3443個大大小小疾控中心的縮影。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化身“偵探”,尋找病毒蹤跡


除了在實驗室夜以繼日地檢測,他們也要化身偵探,摸排確診患者的蹤跡。


震驚全國的“晉江毒王”張某,一人導致3557名接觸者醫學隨訪,91人居家觀察,最終8人確診感染。


2月1日,張某某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仍不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嚴重隱瞞行程。


最終疾控中心與公安機關聯動,通過手機基站定位,調取其活動軌跡。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再度與張某某進行問詢,才得根據密切接觸程度篩選出近4000名接觸者,進行隔離。


疾控人員在流行病學調查時,不遺漏任何一個關鍵地點,不放過任何一個接觸者。


有如抽絲剝繭,由點及面地推理出事件全貌。


有時一起流行病學的調查過程,堪為破獲“奇案”。


廣東省流行病學調查專家李劍森,就根據兩份看似毫無關聯的報告,順藤摸瓜找出一起聚集性傳染事件。


來自珠海的一位男性新冠患者自述,曾前往武漢參加朋友聚餐,一共10人。


而另一份來自惠州的新冠報告,又有一男一女兩名疑似病例曾在武漢同一地點參加聚會。


“他們是好朋友?可能參加同個聚會?”李劍森在心裡打出了問號。


如果不細想,三人的關係可能風馬牛不相及。


可事關重大,李劍森立即動身前往惠州,提醒醫院將隔離措施升級,這兩名疑似患者很可能已感染了新冠肺炎。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與此同時,他對兩名疑似病例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也證實了他的猜想。這兩份報告中的三人,互為同學,前往武漢參加的是同一人組織的聚餐。


出現一例確診,餘下的聚餐人員也都分別執行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及時制止了病毒的再度擴散。


李劍森對傳染病的高度敏感,揭開了一起深藏背後的聚餐事件。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十分平凡的一環。


歲月能靜好,病毒無滋擾,是因為有他們。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他們面對的,

是一群狡猾的“嫌犯”


新冠病毒狡猾多端,潛伏期有長有短,時常令人難以捉摸。


1月22日,一名女子乘火車從武漢回到廣東,下車後到醫院接受了醫學檢查,沒有異常。


2月2日因喉嚨不適,進行了核酸檢測,但檢測結果為陰性。


2月8日,14天隔離期滿後,解除隔離回到家中。


誰知6天后,這名女子在家中出現咳嗽、咽部不適症狀,並被隔離治療。


病毒在該女子體內潛伏長達20余天,有悖於以往隔離14天的認知。


且新冠患者出院後,體內的抗體持續不久,因而還有二次感染的風險,可謂兇險至極。


疾控部門立即對該女子出入過的場所進行全面消毒。


這是一群看不見的敵人。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黃色部分就是導致新冠肺炎的罪魁禍首


它們在一個個培養皿中,沒有血肉,卻又攸關生死。


因此對於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專業疾控人員來說,早發現,早隔離,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


進入實驗室,穿戴防護服那天起,疾控人員們就走入這場鏖戰中,不得有分毫大意。


每一種新發傳染病的出現,都是一次漫長的博弈戰。有些病毒會不斷變異,患者症狀呈現多樣,傳播模式也日日不同。


全面攻克的過程更不是一朝一夕。但與時間賽跑,就是與生命賽跑。


今天(2月22日),武漢傳來消息,武漢市40家核酸檢測機構同時開工,日均檢測量達1.4萬份,實現了全市臨床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的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


武漢的單日核酸檢測能力從百到千,再到萬,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防護服裡、護目鏡後,一張張汗溼的倦容。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武漢金域醫學公司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人員在分揀樣本。圖源:新華社


醫護人員面對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患者,而疾控人員對抗的病毒敵人是無形的。


但醫護與疾控又是一體相關。


每一份檢測都如同醫生的診斷般,關係到一位患者、一位疑似感染者、一位痊癒者的確切身份符號。


在衝鋒陷陣的一線,他們日夜檢測、24小時待命,時而化身“偵探”,千里追“毒”,時而套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背上重達40斤的消毒裝備,穿行在街巷消殺病毒。

破解了幾萬個“病毒懸案”,他們是最低調的“福爾摩斯”


他們既是疫情的哨兵,也是除一線醫護人員外,最接近病毒的人。


他們有親朋惦念,有生活要扛,也有夢要追,還有責任要扛。


厚重的防護服下,汗溼的護目鏡後,他們看見了病毒,我們看見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