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跪拜朱元璋,朱元璋又跪拜孔子,這兩位皇帝為何有這一跪?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朱元璋建國之時,設壇祭天,告祭天地,恢復山河,建號洪武。不久之後,朱元璋主持祭拜孔子儀式,並且帶頭祭拜。滿清入入主中原之後,入關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南下,來到南京明孝陵祭拜朱元璋。這是歷史上相當罕見的後朝之君祭拜前朝開國皇帝的現象,就發生在朱元璋與康熙之間。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主持孔子祭拜大殿?推翻明朝的後世朝代為什麼要祭拜前朝開國之君呢?

朱元璋祭拜孔子

其實這個問題要比第二個問題簡單一點。

自從孔子仙逝之後,其弟子、學生就開始大肆宣傳其思想。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直接被推崇到了極致。在中國人的崇人不崇神的傳統之中,總希望被崇拜者能像神仙一樣沒有任何缺點,是絕對正直純潔的。

可血淋淋的現實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這樣,中國儒家的造聖運動就開始了!

孔子從一個凡夫俗態成為了“大成至聖先師”,中國的聖人。

其實,控制不僅僅是讀書人的聖人,更是民間思想中的聖人,也是政治工具的最高代表人。

這樣一來,朱元璋祭拜孔子就無可厚非了。在筆者看來,朱元璋祭拜孔子有以下幾點利處:

①:確立政治優勢。

②:製造政治輿論。

③:保障政治穩固。

④:減輕政治壓力。

康熙祭拜朱元璋的原因

之前有這麼一句話:康熙的一拜為大清換來了兩百年的安穩統治。

這是一句高度的總結,意思就是大清的將近三百年國祚與康熙祭拜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關係在哪呢?主要有以下幾點關係:

①:確立政治正確。

②:平息政治輿論。

③:收復眾人之心。

<strong>

可以說,祭拜朱元璋是康熙具有極強政治目的性的舉動。但是時至今日,仍舊有很多人單純的認為是康熙崇拜朱元璋的個人功績,只能說有這種思想的人太幼稚了,他們將政治家當成了小說人物。

康熙是一位偉人,就憑著以後朝之君的身份在明孝陵三拜九叩,絕大多數的帝王都沒有他這樣的胸懷與氣度。

這一跪,讓天下士族明白了一點:清朝與大明江山相同,是明教化的,懂事理的;清朝的繼承是名至實歸、天意使然。言外之意就是大明爛泥扶不上牆,已經是爛到根子裡面了;大清的統治是繼承大明衣缽,平復眾人“異族”入住中原的憤憤不平。

結束語:政治鬥爭永遠是不間斷的。不要把政治家當成是溫文爾雅的小棉襖。以前有過這樣一個說法:最會騙人的莫過於政治家與他所闡述的話題本身!這是政治特性使然,並不是什麼難以解釋的或者有所忌憚的事情。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康熙(本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親順治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康熙八歲登基稱帝,從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期間曾六下江南。

每次南下都到南京明皇陵去祭拜朱元璋,並且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先皇沒做過的事。

至今明皇陵還留存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4個字——治隆唐宋。

據考證說是康熙親筆所題。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開創、治理的大明超過了唐朝和宋朝。

讀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被清朝滅亡的,按說康熙和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這就奇怪了,康熙為何跪拜朱元璋呢?

原來康熙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籠絡漢人,是為了緩解民族矛盾。

歷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屬於異族侵略,之前除了元朝外都是漢人統治天下。

由於漢人是正統的共識,“反清復明”的抗爭一直持續不斷。

比如清朝為了從思想上徹底征服漢人,強制推行“易服和剃髮令”,隨之爆發了清朝“嘉定三屠”的血腥鎮壓,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此時順治皇帝還年幼,國家大事由他的叔叔攝政王多爾袞做主。

面對如此亂局,清朝第一謀士范文程對多爾袞道:“我主不宜咄咄逼人,漢人反抗是暫時的,現在當務之急是為崇禎皇帝重修陵墓,然後遷葬崇禎。

對外宣稱我們奪取的是李自成的江山,不是從崇禎手中奪取的天下,這樣漢人更容易接受”。

(范文程)

不得不說范文程確實足智多謀,他要轉移漢人的目標,把矛盾引向農民起義軍。

講真李自成確實做了18天的皇帝,崇禎確實被李自成起義軍逼著煤山上吊了。

但這之前清朝才是明朝的大外患。

崇禎皇帝生前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死後被李自成草草葬到了田貴妃墓中。

現在范文程提出為崇禎重修陵墓,並且讓小皇帝祭拜崇禎,目的就是收買人心,緩解民族矛盾。

康熙當政後,為了進一步籠絡人心,為了標榜仁治,表面做戲善待崇禎的後人,實則是要趕盡殺絕。

當全國“反清復明”不成氣候時,康熙在六下江南時祭拜了朱元璋,其所為依然是政治作秀的延續。

一個有謀略的政治家,在取得絕對勝利後,都不吝嗇對前朝的肯定。

比如朱元璋就曾對子孫們說過:“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元朝給的”。

這話沒毛病,老朱本是窮光蛋,赤手空拳奪取了元朝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朱元璋得天下靠的是打打殺殺,但他知道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稱帝后開始大肆屠殺武將。

與此同時重用一些文人,比如重用浙西四賢——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等人,宋濂還是皇太子朱標的老師。

朱元璋雖然治國冷酷無情,但他很推崇儒家思想,這從他選擇接班人可窺一斑。

其長子朱標就是一位寬厚仁慈之人,朱標因病去世後,他毅然選擇了同樣寬厚仁慈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朱元璋深深知道,亂世用重典,要想長治久安還得仁義治國。

其實朱元璋崇拜孔子有一個轉變的過程。

當初他是反對祭拜孔子的,老朱沒多少文化,後來吃了沒文化的虧,許多文人拐彎抹角罵他,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懲罰這些文人。

到後來,老朱想通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思想,來束縛這些文人,來維護他的統治。

這時候朱元璋到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孔府跪拜了孔子,目的就是號召天下文人尊孔重教。

孔子宣傳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不得不亡”的思想,這正迎合了他屠殺功臣的行為。

綜上所述,無論是康熙跪拜朱元璋,還是朱元璋跪拜孔子,都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採取的一種策略,不過是政治秀罷了,二人心中實際在暗罵。


秉燭讀春秋


change:

其是這兩個都是很好理解的,無非是為了安定天下民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先來分析一下朱元璋拜孔子。朱元璋奪取天下建立明朝,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擁有偉大的雄心抱負,武力一統天下之後自然想在精神上也統一,讓天下臣民都認可自己。而首當其衝的無異於士族文人,這些士族文人在封建王朝時期代表了大部分的利益。古代以孔子為聖賢,天下士子都是遵奉孔聖的,儒家思想影響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所以朱元璋祭拜孔表示自己對儒家孔聖的遵奉與支持、藉以安撫天下士子之心。

💡康熙拜朱元璋。朱元璋以平民之身驅除韃虜,創立明朝且養息民生是深受百姓愛戴的。而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前期統治者,此時天下並不是很穩定,清軍入關時殺害了許多漢族百姓讓人深惡痛絕,天下臣民並不是都臣服於清朝統治,更不提思想上認同。康熙作為一位有抱負的明君為了鞏固王朝基業,五次跪拜祭祀朱元璋。這樣做使得明朝舊屬臣民逐漸認同清朝的地位。


tangible小雨


朱元璋拜孔子,康熙拜朱元璋,看似無關實質目的都一樣:收心之作!只不過朱老師收的是天下士子(讀書人)之心而康老師收的是漢人之心!

儒家一直在歷史變革中扮演著道統的身份,掌握著天下讀書人的嘴,一個王朝的更替,得有人去宣傳他的上位是正統的,正確的。在這一大環境下,祭孔是勢在必行的!朱老師為什麼不祭孟子因為孟子有一句: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令朱老師很不爽!

再來說一下康老師

當時明朝被李闖王滅,清朝打著為明朝報仇的旗幟,雖然有崇禎帝朱由檢告誡他的敵人勿傷吾民的前提下,嘉定三屠,揚州……屠戮漢人(誰叫你們反抗的,我大清代表大明消滅你)到了康老師之時,極需漢人支持!因此它尊明為哥,自己為弟,弟弟繼承哥哥的產業天經地義!再加上它本為蠻族,在強大的漢文化,望洋興嘆,因此它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道統,它所做的事是正義的!

其實都是演員,演給別人看的!跪不跪是一回事,尊不尊敬是一回事!


榮方亮


隨便談談自己的心得。

1、康熙跪拜朱元璋,發生在康熙皇帝拜祭明孝陵的時候,因為到了康熙一朝統治,其實也是問題諸多,平三藩,收臺灣,平叛葛爾丹部,朱三太子案。漢人不少依舊向著明朝崇禎。康熙所以拜祭朱元璋,表面尊重朱元璋,感謝他傳下來的江山,要善待明朝後裔,還要給明朝後裔封官。其實說白了維護自己統治穩固。

2、朱元璋跪拜孔子,這很好理解,歷朝歷代帝王都會拜祭孔子,因為儒家思想就是幾千年封建統治階級統治的思想武器,孔子是儒家學派的祖師爺,自然會拜祭孔子。


小魚談文史


康熙跪拜朱元璋,是祭掃明孝陵,跪拜是行大禮,是表示對朱元璋的尊重敬仰,因為康熙很崇拜朱元璋,覺得朱元璋的治國的雄才大略,對他影響特別大,是一個很有眼光的皇帝,治隆唐宋,贊朱元璋比唐朝與宋朝還好的治國方略。朱元璋當了皇帝,不願跪拜孔子,因朱元璋屬法家革新代表人物,歷代都有儒法鬥爭史。封建社會把孔子比喻成照亮世間的太陽,不倫君臣庶民都得朝拜習俗,大臣一個做法的叫康熙立即跪拜的。


14885143955


劉備摔孩子,哈哈😄這樣形容貼切不?


稻米附陽光


萬古一帝朱元璋,不論是政治才能軍事才能還是治國才能幾乎沒有皇帝可以與他比擬的,肅貪恤民歷史空前!沒有皇帝能做到!康熙說過,歷史上沒有皇帝能和朱元璋相提並論!他跪拜朱元璋不僅是崇拜還有為了拉攏明朝的忠臣承認清朝的地位!朱元璋跪拜孔子那是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對國家統治有利!


夜色242860990


政治鬥爭的需要,表明立場,拉攏一批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需要,治理天下要有文的方式,不能把人都殺了。


沉沉相殷


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做給別人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