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近日一則薪資話題登頂熱搜

“節後首周平均招聘月薪9311元”

其中金融業薪資1.4萬元/月,漲幅30%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事實上,國內金融業正歷經“小暖春”

摩根大通證券成立,擴招63%

高盛中國擴招,在華員工翻番

那麼,如何在金融“小暖春”中斬獲Offer?

躋身金融業,需要哪些核心技能?

1

受疫情影響, 金融業薪酬不降反升


話題“節後首周平均招聘月薪9311元”刷爆熱搜,其中金融業薪資高達1.4W元/月,漲幅30%。無獨有偶,近來金融巨頭擴招消息也不在少數,摩根大通證券成立,擴招63%,高盛中國擴招,在華員工翻番,那麼如何在這波金融漲薪潮中斬獲Offer呢?

2

行研: 金融+諮詢就業新趨勢


簡單的來說,行業研究就是通過蒐集數據,把數據轉化為有用信息,以報告形式給到投資者的買賣建議。這個定義不僅限於金融行業。如今,房地產、諮詢、互聯網都需要行業研究。行業研究報告分三類:

第一種:宏觀經濟研究報告,主要研究GDP、CPI等宏觀經濟走勢問題

第二種:策略研究報告,主要研究不同資本市場的經濟形態以及投資表現

第三種:針對公司的行業研究報告


不論是公司推出新產品,還是投資好項目,或者針對不同的市場決策不同的發展路線,都需要用到行業研究報告,通過精準的數據和分析,可以快速看清市場構架和前景。所以,行業研究報告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涉及到的行業也很多。


就金融行研而言,應屆生進入賣方做行研分析師的話,第一年薪資大概在RMB 8W-15W左右。後面的3-5年,如果做得很出色,可以進入新財富排名,那薪資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力。但在北美,以紐約為例,Equity Research Analyst平均年薪高達近10w刀。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3

券商和諮詢的行研報告有何不同?


直觀來看,首先兩者對內容的要求和形式不同,證券偏向對上市公司的財報進行分析,而諮詢更偏向於對行業的業務戰略分析。證券的行研報告是這樣的: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諮詢的研報是這樣的: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1

研究目的


其次從研究目的來看,券商的報告,是要描述某個行業是否有投資價值,並且結果是要說明這個行業中哪些公司更有投資價值。報告結果是要用於股票投資服務的。思考邏輯是宏觀政策—行業動向—上下游關係—競爭關係—行業內公司分析的邏輯。諮詢公司的報告,目的是為行業內的公司服務的,說明該行業的行業規律、行業風險、行業機會、行業發展趨勢等。


2

研究問題


從研究的問題來看,券商報告作為賣方報告,為促進交易而對於行業內部潛在的風險有可能會忽視或者低估。諮詢報告依賴於諮詢公司對行業的長期跟蹤以及知識積累,比較能夠客觀地反映行業情況,但由於諮詢公司自身置於投資交易之外,其報告對於運營方的作用要顯著大於對投資方的作用。


4

如何成為行研分析師?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各大投行Equity Research Analyst崗位的基本要求:


Morgan Stanley: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Barclays: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從這些崗位要求中,我們能總結出一個行業分析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有:


1

背景


金融、經濟、會計無疑是行研工作最相關的專業,數學、物理、統計等理工科專業也非常有競爭力。


2

硬技能


金融建模及財會知識,例如技術面的時候,很可能就會被問到“針對XX公司此次的併購交易,調整編寫下季度的財務報表”等等。Excel技能方面,需要EXCEL技能很過關,偏向之前在銀行、諮詢公司、四大工作過的人。另外基礎編程能力,如VBA,PYTHON都是加分項。


3

軟技能


邏輯分析,把握國內外經濟形式,對市場有獨到見解,捋順市場在每一輪走勢中的經濟邏輯。溝通表達能夠準確表達想法,有效自如地和客戶、銷售團隊進行交流,以及高質量完成研究報告。再者對金融行業是否有熱情。個人有過投資經歷的話,會不錯。


5

行業研究要把握哪些原則?


1

有的放矢


任何研究都有一個預期管理的問題:不管如何提高效率,如果研究目的不清楚、研究範圍過大,都難以在給定時間內交付對方所要的研究成果。所以無論是投資公司的上下級溝通,還是諮詢公司和客戶的溝通,首先都要搞清楚對方想要回答什麼問題,確定研究範圍和深度。過大過深,可能在浪費時間,其實能準確回答關鍵問題即可。


在這個過程中,比較好用的溝通方式,就是雙方理清哪些是必須項(must),哪些是加分項(nice to have),排好輕重緩急。比如:


Uber中國投資盡職調查:中後期項目的投資,關鍵是識別風險, 做好downside protection。這時提高Uber目標市場規模估算的精度(upside)只是個加分項, 必須分析清楚Uber運營的財務模型本身是否成立,搞清楚Uber在華的競爭風險和監管風險(downside),確認標的的預期收益(IRR)和風險特徵(risk profile)與基金的策略相匹配。


扭轉乾坤(turn around)的諮詢項目:企業所在行業前景不錯,供應商關係良好,毛利率是同業平均,但二代接手後內部管理每況愈下,淨利率為負。私募基金這時入資控股,想要扭轉乾坤,委託諮詢公司定方案。這時候可能客戶心中節流提效才是第一要務,可以從財務及運營結果分析入手,提出可能的癥結,並在管理層和基層訪談中驗證假說,然後對症下藥,總結各方認可的方案,研究同行的好做法(best practices),甚至從其他行業的案例中觸類旁通,扭虧為盈。如果內部沒整頓好就盲目開源,給客戶提一堆開新業務線的建議,把時間都花在看哪個行業規模大增長快是藍海,則模糊問題焦點,適得其反。


2

平衡好信息損耗和誤讀, 盡力三角互證


明白研究目的和範圍之後,第二要確定的是研究方法。這裡的關鍵,在於先搞清楚行業知識的獲取方法和特點都是什麼,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理想狀態下,我們獲取行業知識是這樣的: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然而事實是,最底層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識”。行業知識的獲取路徑變為:外腦:專家、諮詢公司/券商等專業分析機構處理信息後轉化為知識,我們再來下載。其中,外腦也會從外部媒介中獲取一部分信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媒介-內腦:自己 從不同媒介(媒體報道、數據庫)獲取已經被篩選過的信息,用自己的內腦再轉化為知識。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實際上,無論是外腦還是媒介,從研究者角度來說,都是自身以外的信源,到了腦子裡,都要二次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無論何種信源,都會有個信息損耗和誤讀的問題。通常的規則是,離底層信息越近,損耗越少,但因為需要自己(一個外行人)去解讀的功夫更多,誤讀可能性也越大。在多年的實踐中,常見的信源無非以下五種,特點如下:


受疫情影響,國內金融業居然漲薪了...


從左到右,行業信息經過層層轉化,越到後邊, 主觀性越強,得到的越是“觀點”而非“信息”。而因為你要交付的實際上也是研究後得到的“觀點”,所以信源越靠右, 效率(投入-產出比)越高。

但問題在於,越靠右,越不客觀,越容易容易得到有偏見的觀點。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需要儘量在類型和數量上分散信源,平衡各個信源轉化來的觀點,這個過程的專業術語叫三角互證(triangulation)。

而確定研究方法的藝術,就在於平衡各個信源的優缺點,在給定時間和預算內選擇最佳配置,保證觀點客觀真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經過多年實踐,認為最討巧的做法,是儘量靠右,多問人,問多人,問對的人,既提高效率,又保證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