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一面鏡子,驗證了多少平時有積蓄與有欠款的人

有網友說:疫情半個多月,驗證了多少平時有積蓄與有欠款的人,你還要虛榮嗎?

疫情的確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你真實的面目。

我有個老同學,以前總是在朋友圈曬各種吃喝玩樂,感覺挺有錢的樣子。可我知道,他的工作收入並不高,家境也一般,去年還貸款買了個房子,應該說壓力絕對不小。

這段時間發生疫情,我再也沒有看到他曬朋友圈了。前幾天,他還給我打來電話,問我能不能借他個幾千塊應應急,我說是什麼用途?他支支吾吾,最後說就是為了還房貸。

他還告訴我,公司老闆2月份就發不出工資了,拖到3月份還不知道企業是否生存得下去,平時自己也沒啥積蓄,到了快還貸款時候,真沒辦法了。

所以,虛榮心,有時候真的會害人,疫情這種時候一點都遮掩不住。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說自己一些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驗證了多少平時有積蓄與有欠款的人


一、疫情對一二線城市人群影響可能更大

我有個認識的朋友,在上海工作,1月份剛從單位裸辭出來。

他原本是打算過個年就重新換一個工作,畢竟上海這麼多就業機會,不愁短期內找不到。

可誰知道1月份剛辭職就來了這麼一場疫情,並且覆蓋了全國,上海自然不例外。

這下,我朋友可焦慮壞了,因為他在上海好不容易買了期房還沒交付,目前還租著房子。

每個月光是固定的房子支付就上萬,雖然他手頭還有一些存款,但畢竟有限,支撐不了多久。

這次疫情,真的會讓一些大城市的職場人抓狂,畢竟生活的壓力那麼大,一時間沒了收入那不是開玩笑的!

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的職場人會好一些,畢竟房價和物價水平低一些。

所以有人曾說,在大城市生活有利有弊,賺錢多的時候是挺風光,然而一旦失業沒錢了,恐怕生存都成了困難。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驗證了多少平時有積蓄與有欠款的人


二、這次疫情告訴我們,儲蓄與合理的家庭財富配置有多麼重要

我以前曾經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過,老闆原來是搞房地產出身,企業做上市以後他把很多現金都去投資固定資產項目,比如建學校、買寫字樓等等。

後來因為遭遇黑天鵝,公司的股價一路下滑,很多銀行都來催債,股東也有要退出的,賬面的現金流根本支撐不了,很快就資金鍊斷裂,只好低價變賣了資產還債,最終企業還是打包出售給了一家大型國企。這樣的事情真讓人很心酸,畢竟老闆曾經也是個風雲人物,就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動性,導致企業都滅失。

企業如此,個人亦然。

這次疫情,對一些平時沒有理睬和儲蓄習慣的人就打擊很大。

比如年輕人有些平時做月光族,疫情下沒有收入來源,又不願意降低生活質量的,只有啃老或者繼續負債了。

啃老且不說,負債可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要是向銀行或者其他機構還不出錢來,影響的不止是個人信譽,可能還有法律責任。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驗證了多少平時有積蓄與有欠款的人


三、一次疫情,也許可以改變人的價值觀

疫情照出了很多人的虛榮心,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並不是什麼壞事。

因為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逆境下,也許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如就像我那老同學,這次還貸危機讓他突然醒悟,認識到開源節流的重要性了。

那天借完錢,他還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理睬增值渠道,他希望疫情以後逐步搞點投資理睬,不再亂花錢過日子了。

我給他做了一些推薦,但更重要的是我建議他需要在賺錢上下功夫,如果工作這份收入還不足以穩定,那麼嘗試做做副業也是個很好的辦法。

我同樣有貸款壓力的其他同學中,有人平時就是一邊工作一邊搞微商的,這次疫情哪怕沒了主業這份收入,靠著在家微商這份副業的收入也可以養活自己。

那麼副業具體有哪些途徑呢?

第一,體力勞動類

比如跑滴滴、做外賣等,這些門檻比較低,拿時間和勞動去換取收入,但技術含量較低,可替代性強。

第二,資源變現類

比如有些人老家產水果,有品質、口碑和成本等優勢,完全可以將這些資源去拓展渠道銷售,會有不小的回報。

第三,特殊技能類

比如你有較好的文字能力,可以去搞自媒體寫作;你有講授的能力,可以去兼職做講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