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三問:在抗疫中“大顯身手”是否將迎新一輪爆發期?

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王晶)疫情之下,為避免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傳染,及提高防疫效率,在人工智能主導下的服務機器人,逐漸在醫療、配送、巡檢、家用等領域“披掛上陣”。隨之,復工後的部分企業“機器換人”的需求也逐步被激發。

“從長遠來看,以服務機器人為代表的移動機器人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待技術提升、打磨應用後,將迎來爆發性增長。”2月22日下午,我國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主編、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執行院長石勝君在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談到,疫情過後,更多行業也將加速推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

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三问:在抗疫中“大显身手”是否将迎新一轮爆发期?

醫療機器人應用的不同種類(圖片源於我國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 )

機器人與人共戰“疫” 是噱頭還是大趨勢?

事實上,在疫情防控中,投入使用機器人的場景並不罕見,尤以服務機器人為主,且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上,備受關注。

例如,一批“強紫外殺菌機器人”於近日現身武漢,將殺菌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3分鐘;一週前,最新的AI診斷技術也在鄭州“小湯山”醫院進行國內首次實戰,可在20秒內完成300張CT照片識別......除此之外,送餐送藥機器人,藥物分揀機器人系統等,也都紛紛上陣助力疫情防控。

多家智能機器人廠家向記者表示,疫情期間,來自醫院的機器人訂單增長迅猛,多功能消毒機器人成了“爆款”。

“現有產品能夠在短時間裡應用到當下的場景,說明市場上智能機器人產品逐步成熟,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更多場景下應用的可能性。”這些在石勝君看來,對於機器人企業來說,實際上是一個打開醫院物流配送市場的機會,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解決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能力。

而在醫院之外,各類機器人也紛紛上演“火線支援”,“花式”助攻各地防疫工作。

比如,寧波機場的巡邏測溫機器人,一次可測量5米內10個人的體溫;部分地區省際檢查站的5G機器人,全天24小時“奔忙”,邊提醒過往司機掃碼登記,邊進行疫情播報;還有出現在各大城市上空的空中無人機,定時執行空中噴灑消毒任務。

不僅如此,被疫情意外“催紅”的機器人遠不止這些,它們還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如生活用品的物料揀選、搬運,都可看到配送機器人的身影;企業旨在解決末端配送的無人配送車也開始上路;甚至上海部分商務樓還引入機器人配送“最後100米”,平均耗時5分30秒......

這些在石勝君看來,都是剛性需求驅動帶來的應用場景下沉,機器人產業正在進一步向各行業深度滲透。“總結來看,當前國內服務機器人是可以滿足部分市場剛需的,只是受技術、人才、市場的限制,出現了些同質化、空有噱頭的產品,但從長遠來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抗疫中“披掛上陣” 機器人行業將釋放哪些紅利?

疫情之下,機器人在助力之餘,也有人提出疑問,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機器人還能“走”得更快些嗎?

以醫療機器人為例,石勝君向記者解釋道,醫療機器人作為服務機器人的細分領域,2018年的市場份額佔到國內服務機器人行業的20.32%,市場規模已達到5.1億美元。“經歷此次疫情,相信包括醫療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行業發展,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資本加持。”同時他認為,加之國內老齡化加劇等綜合因素影響下,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除了市場需求層面,實際上,疫情之下,國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2月19日,工信部部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提出支持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服務疫情監測分析、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等,對疫情開展科學精準防控。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在此次疫情中看到了商機。

“醫療、電商、物流、軟件等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均對智能設備、平臺提出了很多具有普遍性的新需求。”石勝君談到,據IFR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銷售額為130億美元,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銷售額為25.1億美元,且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近五年來一直維持著年均35%以上高速增長態勢。他表示,目前我國該領域潛在市場大,待技術提升、打磨應用後,或將迎市場應用新的爆發期。

但同時他也提到,此次疫情是否達到機器人市場釋放紅利的黃金期,仍需理性看待。

“因為一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經濟發展、技術積累、應用需求等多因素共振,而現階段我國服務機器人仍處於早期階段,疫情帶來的需求是階段性的,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他認為,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必將帶動市場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

疫情過後 哪些機器人應用行業需求將迎來“井噴”?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認為,雖說目前疫情是一時的,但疫情會大大提高大家對機器人的認知,以及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此外,疫情之後,配送物流、餐飲零售、安防巡邏、加工製造、醫療康復等領域,都將呈現“井噴”式增長。

2月21日,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發佈,其數據也顯示,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融資事件中,被投企業多數為服務機器人企業,佔比達83.5%;物流、教育娛樂、醫療、商業服務等機器人領域將持續吸引資本進入。

盧彰緣還談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會有小幅增長,在個別細分領域有望會有新的需求拉動,如3C行業中的智能穿戴、半導體等細分領域。短期內,醫藥領域自動化需求將有望暴增,對於包裝、分揀等相關廠商而言是利好。

石勝君也同樣認為,經歷此次疫情,包括機器人領域在內的人工智能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機會,也將加速我國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最後,石勝君以醫療領域為例,對機器人行業提出展望,“此次疫情涉及面廣,對醫務人員的需求量極大,面對這種突發事件,如何深化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提高應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相關技術在某些高危場景可以替代醫務人員,降低醫務人員的風險,”在他看來,這些仍需未來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