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每一位打罵孩子的父母,背後藏著的是孩子不想要的愛

近日又有一則話題討論,說的是一位媽媽教訓調皮搗蛋的孩子,痛打了一頓。當然這種父母打孩子的話題每天都有太多了。但有意思的是:這位打孩子的媽媽,在痛打後還去給孩子煮了一碗麵,聲稱怕孩子餓著、凍著。評論區中一片感動,當然感動的都是做媽媽的。

因為,孩子有太多氣人的時候,但是即使孩子再氣人,在吼過、罵過、打過之後媽媽還是會惦記孩子的冷暖和吃喝,打歸打,罵歸罵,吃飯穿衣還是要管的。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這是媽媽自己把自己感動了。

小時候,每次跟我媽吵架,只要我堅持住不吃飯,一定會勝利。現在兒子又和小時候的我一樣,我也一樣敗下陣來。


昨天娘倆動手,我含著淚也要給他做飯,太無奈了。


我也是剛吼完我女兒,然後又厚著臉皮問她吃點水果吧。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想孩子寧願餓著滴水不進,都不會願意接受這被打罵後換來的噓寒問暖,所以,聰明的孩子往往用賭氣不吃不喝來表示抗議,父母一下就敗下陣來。

有些媽媽只在意孩子身體的冷暖,卻對孩子內心的冷暖視而不見。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 棍棒教育是父母童年的記憶,不該成為孩子的回憶

就我而言80年代末出生的,在我小時候,哪有孩子不捱打?棍棒底下出孝子,黃金棍下出好人。這就是當的父母的口頭禪。野蠻教育在當時可能連老師都會這麼幹。沒人覺得是錯的。但是,當我們80年90年出生的人為人父、為人母后,這種棍棒教育、野蠻的方式,該結束了。

從當年的"哪有孩子不捱打"更該變成"哪有還要用打才能教的孩子",我們更該做那個從當年父母野蠻的教育方式下剝離出來的人,不要做只會打孩子,關心孩子穿的夠不夠、吃的飽不飽的父母。不要做家庭暴力的延續者。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現實生活中有不打孩子的父母嗎?即使有些很有文化、很講道理的父母也應該有打過孩子,哪怕一下也算。但是,我仍然希望各位父母不要打孩子,尤其是當你找到了比打罵孩子更有效果的方法的時候,父母肯定會摒棄這種做法。

1、 打罵解決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面子

打孩子是一種很直接的方式,是一種瞬間特效藥。很多父母把打這種方式,當成維護自己的權威和麵子的方式。在公共場合當一個熊孩子在搗亂打擾到身邊的其他人的,總有一個聲音是這樣:這個熊孩子肯定有個熊父母,不然怎麼都皮成這樣還不教訓。

無論這時這位熊孩子的父母有沒有聽見這個聲音,我想很多父母會選擇當場打孩子,讓孩子冷靜下來。至少,讓自己心裡舒服,自我安慰:我是一個有采取教育措施的父母,只是孩子太氣人。

也許,這更屬於公眾希望的做法,而不是對孩子最好的做法。熊孩子依然還是熊孩子不會變得更聰明。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2、 打罵是一種力量,孩子在接受的同時,也會是實施者

父母打罵孩子是一種力量,嚴重的可以稱為暴力,輕則也算得上一種反作用力。用在孩子身上會有明顯的效果。當親子之間隨著身體、年齡的變化。孩子小時候受過的打罵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轉換成施力者。

今天父母給孩子多少反作用力,用了多少暴力,也許就在明天孩子就加倍還了出去,受害者可能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父母、同學朋友、甚至是他自己。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3、 打罵不是一種好的相處方式,是最差的解決方式

每次看到社會新聞中,父母打罵孩子的視頻,我都很好奇,這些視頻是怎麼上傳到社交網站,拍視頻的人看到孩子被打罵難道都不勸阻一下?後來我才知道,這些視頻的上傳者,往往就是被打孩子的父母。一個使勁地打孩子,另一個冷漠地拍視頻。一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等她長大後該如何自處?

這樣的孩子很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卻很容易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她甚至要花掉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忘記,才能使她變成一個懂得溝通、相處消滅暴力的人。

當父母要動手或者動口打罵孩子的時候,能不能冷靜想一想,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肯定是有的,只要父母願意去嘗試,這個如此糟糕的問題,早已經有了千千萬萬個解決的方式。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 只要你有心從今天開始成為對孩子,都不會隨意打一下,刻薄一句的父母,就一定能做成。可以給父母的三點建議:

1、 引導孩子上正軌,用獎勵而不是打罵

孩子因為做錯了惹父母生氣,才被父母打罵。那就得先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當然好孩子並不是要他背誦《好孩子守則》,也根本沒有這樣的守則。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去做對的事情。在外要遵守規則,管好自己,不要影響其他人。除了教導還可以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

只要給孩子表達出:這是對的,有益的,可以去做的事情,這些信息會讓孩子就明白該如何處理環境的變化,用表揚和鼓勵教育出一個聰明的孩子。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2、 正在犯錯的時候,跟孩子好好談一談

人生總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才能成長。犯錯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和難解決。重點在當父母發現孩子正在做錯事的時候,該怎麼辦?

罵一句讓孩子停住?打一頓讓孩子不敢?這些都不是最好的休止符。父母應該冷靜,遵守不動手,不刻薄辱罵的兩個原則。和孩子談一談。

當孩子在商場亂跑甚至還撞倒其他小朋友,這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要不要一根冰淇淋或者孩子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安靜不亂跑。

這個方法很有效,建議父母們試一試。不要覺得這是收買、談條件。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很好的達成共識,相互付出這其實是很好的一種狀態。因為聰明的孩子更希望父母把他們當成大人、朋友來看待,有同等的權利。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3、 如果孩子犯錯後,懲罰也比打罵強

談到懲罰也許並不輕鬆,父母會認為打罵就是一種懲罰。其實不是,打罵只能算是一種手段或者方式,通過這個方式達到懲罰的效果。那我的建議就是直接越過這個令人討厭和效果極差的打罵手段和方式,直接了當地對孩子說:你做錯事情了,要受到懲罰。

值得強調的是,懲罰一定是要用在危險、或者較大的過失的時候。例如,在商場孩子爬欄杆、在電梯裡亂跳。這種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時候。及時地給孩子一個懲罰。沒收他的自由時間用上防走失的牽引繩,沒收剛買的玩具。當場就要執行。但是也要注意,只是懲罰不良的行為,不要牽扯到其他事情,更不能批評孩子這個人。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打罵、暴力的教育方式最可怕的就是惡性循環,總有一個受害者。父母只要更願意去尋找其他的方式對待孩子,那暴力才能真正的結束,家庭關係中才能消除暴力,消除暴力的受害者。才能讓"哪有孩子不捱打"變成"哪還有,孩子要捱打?"。相信暴力的教育方式一定能終結在我們80、90這代父母的時代中。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當孩子長大後回想自己的童年,沒有打罵、沒有暴力的傷害,他會更感激和珍惜父母的良苦用心,這樣的孩子不會學壞,只會更聰明、更溫暖。


哪有孩子不捱打?8090該結束棍棒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野蠻的父母



聰明的父母還會有更多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父母們肯定還有更好的方式對待孩子犯錯,放棄打罵暴力的行為。歡迎大家留言:是如何不打不罵地與孩子一起溝通,培養聰明的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