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在中國歷史上,凡名山大川與宗教無關者甚少。雲臺山作為旅遊文化名山,從漢末至今的兩千多年間,不但引來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的青睞,佛教、道教也接踵而至,並在此互相影響,生根開花,演繹出燦爛的雲臺山宗教文化,使雲臺山成為一座底蘊厚重的宗教名山。

佛教自後趙時期印度高僧佛圖澄在這裡創建元極寺以後,多有釋家弟子到此禪棲修行,併為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據民國18年版《河南新志》記載:“中國有佛寺自自州始,白馬寺是也。下此,少林、元極建置之古,均遠在隋唐之前。”元極寺遺址在今天的雲臺山景區內的白鹿山上,其創始人為印度名僧佛圖澄。

西晉永嘉四年(310年),佛圖澄東來中土。後趙石勒時期,佛圖澄取得石勒父子的信任,到處營建佛寺。為此他到處遊歷名山大川,當走到白鹿山時,就在此處依峰構寺,創建了元極寺。至北齊年間,又對寺廟加以擴建。

元極寺建於後趙時期(219~351年),不僅在修武是最早的佛教寺院,而且其建寺年代在河南來說僅次於白馬寺,比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少林寺還要早一百多年。此外,據考證,圓融寺也是佛圖澄同時期所創建。

元極寺曾是古代中州名寺,位於雲臺山百家巖景區天門山之東峰白鹿山頂,為後趙石勒時期印度高僧佛圖澄所建,北齊河清四年(565年)進行了擴建,大造石經和佛像,並在洞口勒石以紀其事。後不知毀於何年,再未重修。

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佛圖澄(231~348) 原名帛溼,原為天竺(今印度)罽賓(今克什米爾地區)小王的長子,自幼出家。最初在罽賓和鳥萇國(今巴基斯坦)接受小乘佛教學說,後在中國敦煌長期停留,又受大乘佛教般若空宗的影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東來洛陽傳教,時值兵亂,他只好暫避民間。佛圖澄精通醫術、天文、歷數和幻術,傳說他到洛陽時已經一百餘歲,經常辟穀數日不食,能以符咒役使鬼神,能聽鈴音辨別吉凶,曾經把麻油、草灰等物和好後塗於手掌,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在掌中顯現,就如同對面觀看一般。

當時石勒已經進入中原,他的一個名叫郭黑略的大將聞知佛圖澄這個人後,就把他招入家中。郭黑略每次跟隨石勒打仗前,都要向佛圖澄預測勝敗情況,結果都很靈驗。這件事很快傳到石勒的耳裡,石勒就把佛圖澄召到跟前,當面試驗他的道術。佛圖澄就取來一隻飯缽,倒了一些水,然後施動法術,不一會兒缽中長出一株光彩奪目的蓮花來,把個石勒看得目瞪口呆,從此就把佛圖澄留在身邊。

佛圖澄經常表演一些離奇的幻術(可能就是現在的魔術),石勒逐漸被他所迷惑,由最初的好奇發展到信服再到十分敬重信任,凡事必先徵求詢問佛圖澄的意見,並尊稱他為“大和尚”。有一天,石勒的愛子石斌暴病而死,石勒非常傷心,這時佛圖澄手持楊枝走到跟前,一邊用楊枝輕灑清水,一邊口中念動咒語,片刻功夫,石斌竟然漸漸甦醒過來。石勒的幾個兒子更是對佛圖澄信服得五體投地,侍奉他比侍奉石勒還要殷勤小心,石勒的朝臣及百姓自不待言,莫不把他作為真神真佛來供奉,最後發展到天下子民竟然不敢向佛圖澄所在的方位吐唾擤涕。

  由於佛圖澄和石勒父子的倡導,佛教由此在中原大為盛行,佛圖澄四處建寺,中原寺院一度達到893所,修武縣白鹿山元極寺極是他親自倡建的寺院之一。白鹿山在百家巖上,山勢嶙峋,數笏參天,為天門東峰。佛圖澄遍歷名山至此心有所悟,在為鍾靈毓秀的天地造化所折服的同時,也在這裡與大自然交流對生命和宗教的感悟。所以,他在這樣一個充滿靈動與神奇的地方建寺,不惟是情理之中,也是他慧眼獨具的理想選擇。

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1800年前,雲臺山迎來第1位外國高僧,並建比少林寺早100多年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