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姓名:餘亭

年齡:43 歲

身份:金銀潭醫院隔離病區南四病區主任

武漢凡人英雄 | 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餘亭已經有一個多月沒回家了,救人!救人!工作幾乎佔據了他全部的生活。愛人是同一家醫院的護士,偶爾在醫院會碰到,兩個人談的主要也還是工作。

院方給醫護人員安排的酒店離金銀潭醫院只有幾分鐘路程,有時候,餘亭會去洗個澡換個衣服,然後又趕回值班室。他說,住在這裡安心。

武漢凡人英雄 | 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2 月 23 日下午,作為一名奮戰在抗疫最前沿的醫生代表,餘亭登上國新辦舉辦的記者見面會。

以下是餘亭醫生的口述:

我有一個多月沒回家了

我是 2000 年參加工作的,本來是結核科的一名主治醫師。2019 年 12 月 29 日,我們接到領導通知,火線籌建一個全新的病房,專門用來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當時有點緊張,但我知道這個時候不能退縮。我負責金銀潭醫院隔離病區南四病區的工作,病區 6 名醫生、20 名護士一直都在第一線連續工作。共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近 200 人,出院患者達 150 人。

我們現在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大於 12 個小時,從 12 月 29 日開始,我就沒有回家住過了。就住在醫生值班室裡面,外面申請的酒店距離我只有三、五分鐘的路程,我偶爾會去洗個澡換件衣服。

剛開始沒想到人傳人這麼厲害,還回家過兩三次,沒在家裡睡,就是洗澡然後看看孩子,然後晚上就趕過來。晚上在值班室睡覺,安心一些,我有一個多月沒回家了。

武漢凡人英雄 | 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工作中的餘亭

我愛人是護士,我們在一個醫院工作。我在四樓,她在六樓,離開病房的時候能在醫院碰到,但見到面主要聊的還是疾病。有同事的朋友、親戚、親人的親戚感染,會要把資料拿過來給我看,幫忙分析。女兒和老人一起生活,我肯定想她,但是我只要想到孩子平平安安的,我覺得這個時候沒有必要過多考慮這件事,還是安安心心一心一意的工作,等疫情快點結束,和家人團聚。

第一位病人,是用輪椅把他推上來的

12 月 30 日,我們正式開始收治病人。第一天我上夜班,從第一天的 8 點工作到第二天的 8 點。中午開始,第一批病人過來了,在我工作的 24 小時內,收治了 14 名病人。第一位是 50 多歲的中重症病人,有點喘氣,看起來很虛弱,我是用輪椅把他推上來的。有病人來了,病房就已經成立了。

我們病房內有 45 張床位,有進有出,基本上都是滿的。我們醫生護士排班,每個班次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和以前工作不同的是,我們每天要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進入病房。勒痕大家都有,這還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時間長了,都會不舒服,有時候胸悶,憋氣。有的醫護人員早晨都不敢喝太多水,怕憋不住上廁所很麻煩,有愛上廁所的護士,就乾脆穿尿不溼進去。

防護物資還是緊缺的,防護服從汙染區出來就是汙染的了。我們不浪費,但是該用就用,必須要保護好自己,我的科室現在沒有一個人感染。

我們一直是傳染病性質的醫院,在防護這一塊,我們臨床醫護人員防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每天和病人接觸,一開始還是有擔心的,擔心歸擔心,但是你穿上白大褂,這就是你該做的事情,你能往哪裡退縮呢,不能退縮。

武漢凡人英雄 | 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餘亭在工作中

他們出院,我的口罩下是笑容

我記得,有一批 20 多名治癒者出院,我下樓送他們,我印象很深刻的。出院人數比較多,而且他們基本都認識我,所以我們聊得不亦樂乎。他們很感激,送他們走我很開心。記者採訪我的時候,雖然我戴著口罩看不到我的笑容,但是我是帶著笑容說話的。平時,我在工作中都是很嚴肅的,因為壓力大,對著病人治療絞盡腦汁,神經緊繃。想笑哪有心情笑呢,就那一天送病人的那天,開心地笑了,因為病人和我很隨和地聊天。跟嘮嗑似的,比我說的時間都長。他們很多人寫感謝信,有的放在床頭有的貼在玻璃上。

我是這樣的觀念,我既是他們的醫生,是他們的指導者,同時我也是他們的朋友。所以希望能給他們最大的幫助,不論是生活上精神上還是醫療上。好多病人加我微信說要請我吃飯,等這件事過去之後再說吧,現在請我吃飯我也不敢去啊。

我對每一位患者都盡心盡力,一視同仁。有些活躍一點的,和我交流就多一些。有一位 82 歲的老爺爺,入院時生活不能自理,下床走兩步氣都接不上來,說話斷斷續續,經過 14 天的救治和精心護理,終於能出院了。在病房裡,當我告訴他可以出院回家的時候,他非要拉著我拍照,他認為這是他生命中最珍貴的一張照片,這讓我很感動。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們把病人救下來,他們是真心實意記得我們的。醫患之間就是要互相信任。

武漢凡人英雄 | 醫生餘亭:穿上白大褂,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期待科學家早點研製出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到現在,我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我每天都到病房裡去,穿好防護服然後和病人交流。問診瞭解病人身體不適的信息,通過不適的信息結合輔助檢查的結果做判斷,然後根據需要採取治療措施,每一個環節都是治療的關鍵。每個人都要付出最大努力,去挽救病人的生命。

在接診過程中,也會有不幸離世的病人,我們醫生都是會搶救到最後一刻。哪怕呼吸停了,心臟停了,我們依舊會做心肺復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病毒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害甚至衰竭,最後你會很無奈。偶爾會有灰心的時候,但信心肯定是大於灰心的,畢竟已經有這麼多病人出院。更多的,我們是互相鼓勵,醫護人員都很團結。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感覺最難的莫過於沒有特效藥,一些危重症患者,最終沒能挺過來。我問過身邊的醫生、護士,大家都期待著這次疫情能快點結束。我也期待我們的科學家們能早點研製出疫苗、早點研製出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