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在今年的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日子裡,每個家庭、每個人包括那些懵懵懂懂的幼兒來說,都經歷著一個不同尋常的考驗。很多人在這次疫情中收穫著感動、重振著精神、努力地前行。有太多催人淚下了一線英雄事蹟,需要大家去弘揚。面對天真無邪的幼兒,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讓他們瞭解發生在自己周圍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情。生活即教育,只要我們用幼兒能聽懂的語言和可行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陶行知:中國從前有一個很流行的名詞,我們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既生活”(Education of Life),教育即生活這句活,是從杜威先生那裡來的,我們過去是常黨用它,但是,從來沒有問過這裡邊有什麼用意。現在,我把它翻了半個筋斗,改為“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感恩之情的四種方法

1、效仿遊戲法

對於一線的英難們來說,幼兒最為熟悉和了解的莫過於是醫務工作者和警察了,家長可從這方面入手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園是以遊戲為基本教育活動,幼兒的學習方式就是“學中玩、玩中學“。其實在幼兒園的集體遊戲教學活動中,幼兒對於從事醫務工作和警察這兩個職業的人並不陌生,在遊戲中幼兒通過玩醫院看病的遊戲和指揮交通、抓壞人的遊戲,對於這些職業的性質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這個假期裡,現在幼兒園還沒有開學,家長可同幼兒一起來玩一玩這些遊戲,讓幼兒通過效仿醫生、護士和警察,來了解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叔叔、阿姨們正在救死扶傷、正在防控疫情。

這種效仿遊戲法對於幼兒來說,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由於年齡的原因,幼兒對於醫務人員和警察的工作性質也僅僅是停留在自己在遊戲中對於這兩個職業的理解。家長和孩子玩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知道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值得大家去尊重,因為他們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實在是付出的太多太多。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感謝是愛心的第一步。——西諺 

2、愛心表達法

幼兒對於醫務工作人員和警察的感恩之情還可通過愛心表達的方法來培養。其實在幼兒園的時候,每當母親節或教師節來臨的時候,教師都會組織幼兒為媽媽或老師製作一個小禮物。這些小禮物都是幼兒發揮想象力親手完成的,對於媽媽和老師來說,自然意義非凡。在這個疫情下,感恩之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對於這些工作在一線的無名英雄的感恩之情,會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

家長可為幼兒準備繪畫工具(紙、彩筆等)和手工製作的相應材料(剪刀、膠棒等),啟發幼兒動腦動手,設計一個最好的小禮物來表達自己對於醫務工作者和警察的感恩之情。可通過塗色、摺紙、粘貼、剪紙等方式來製作小禮物。例如:可以製作彩色的小花、項鍊、花裙子等作品,來送給一線的從事醫務的阿姨們;可以製作帽子、手槍、小汽車等作品,來送給一線的警察叔叔們。

禮輕情義重,要讓幼兒學會感恩。等到疫情解除的時候,讓幼兒將自己製作的小禮物送給認識的並從事這些職業的叔叔和阿姨們。如果沒有認識的叔叔和阿姨,那就等到開學帶回幼兒園,讓幼兒園的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給那些一線英雄們製作的小禮物。以此來表達孩子對這些英難們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3、談話交流法

家長們可曾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遠大理想?那麼,請家長們找一個適合的時間,和自己的孩子聊一聊這個話題吧:“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呢?”月亮姐姐就曾聽過兩個幼兒不同的“理想”,一個幼兒長大了想做法官,問其原因,他說:“當法官可以把壞人都抓起來,我要當一個好法官。”還有一個幼兒是這樣說的:“我長大了想和我爸爸做同樣的工作,天天能喝酒吃飯”。不言而喻,這兩個孩子的理想滲透著家長對於孩子日常教育的影響。那麼,對於醫務工作者和警察這樣的職業,有多少幼兒長大以後的理想會從事這樣的職業呢?

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對於“理想”這個詞彙並不太理解,但是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人所做的事,也做為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例如:在幼兒園,孩子們和教師接觸的最多,如果教師問他們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工作時,有很多幼兒會異口同聲地說:“當老師”。那麼,在這個疫情特殊的時期,家長可藉此機會以醫務工作者和警察的職業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引導,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以後從事的並不是這樣的職業,但是家長的正面導向對於孩子的後續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谷口雅春

4、榜樣示範法

在那些一線工作的那些無名英雄之中,有很多人自己已為人父或為人母,他們對於工作的態度決定著自己的孩子學習和效仿的態度。昨天月亮姐姐看到一個視頻:有記者在採訪一線醫務人員家屬的時候,有記者問一個6、7歲模樣的小女孩想不想媽媽的時候,那個戴著口罩的小女孩說:“我想媽媽,但是我必需學會堅強。”這句話出自一個年幼的小女孩之口,實在是令人動容,這就是家長教育的力量。

疫情之下,父母對於這件事是什麼態度,就會影響孩子辨別是非對錯的價值觀。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線的疫情防控的參與者或者是主力軍,那麼就以自己的行動來給孩子做一個正能量的榜樣;如果自己僅是在家隔離的人員,那麼,在疫情防控下,少一些埋怨、少一些指責、少一些抗拒,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大家齊心協力共同防控病毒。

當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這麼不好、那也不好的時候,家長們要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平時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於孩子的品德教育,這些教育無需要課本,生活之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做為教育孩子的素材。家長要做孩子的學習的榜樣,生活即教育,家長把握時機,用發生在身邊的生動事例對孩子進行教育,往往會取得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魯普斯卡婭

家長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要避免的三個誤區

1、教育不要負面化

有一個教育誤區,很多家長都踏入過。這就是對孩子的負面教育。有多少家長曾說過這樣的話:“再不聽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要是再哭,就讓醫生給你打針”。大家想一想,這樣的負面教育的結果是什麼?在幼兒的理解和印象中,警察和醫生都是“壞人”,這樣,家長就給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扣上了一個“壞人”帽子。負面的教育不但會引起幼兒對於醫務工作者和警察的牴觸心理,更容易讓幼兒對於是非對錯產生混淆的概念。

最近,月亮姐姐看過的一個視頻新聞: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凌晨睡醒後,發現身邊沒有了家人,他就自己走到家附近的派出所,拍門哭叫,值班了民警認出是街坊鄰居的孩子。原來,這個孩子平時就被家人告訴有事去找警察叔叔,所以,這個孩子找不到家人就直奔家對面的派出所去了,最後,在警察的聯繫下,孩子回到了家人的身邊。如果平時這個家長用警察去嚇唬孩子的話,那麼,孩子還會到派出所去尋求警察的幫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2、教育不要情緒化

情緒化教育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個大忌。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正面的、一致的。家長朋友們,當你某天被交警貼了一張罰單,你回家當著孩子的面大罵警察的時候;當你的孩子某天去醫院點吊瓶,被護士多紮了幾針,你氣得發瘋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自己的這種情緒發洩過後對於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情緒的好壞不能決定家長教育孩子的準則和標準。家長情緒好的時候,說誰都好,情緒不好的時候,說誰都不好,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所以,對於醫務工作者和警察這樣的職業,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體諒,正如對於教師的這份職業,一個平時天天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的家長,他的孩子又怎麼會去尊重老師呢?同理,當家長想讓孩子尊重那些醫務人員和警察的時候,就要從自己先做起。這次疫情中,正是這些一線的英雄們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會給後方諸多家庭帶來幸福和平安。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3、教育不要片面化

其實任何工作都有其辛苦的一面,做為家長要對孩子做正面的引導和教育。不要片面地就認為哪個工作好或者是不好。例如,當孩子能夠“抓周”的時候,雖然地上擺了很多代表著不同職業的物件,但是家長們總是最希望孩子能夠按自己的心願去抓相應的物件,即使長大成人,面臨了高考選擇專業,很多孩子也是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填報志願。

那麼,當家長們在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中,深刻地體會到了醫務工作者和警察等職業的艱辛和勞累的時候,如果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僅僅是家長自己片面的觀點和想法,那麼也許將來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和警察,就被個別家長給“埋沒”了。當這些幼兒園的孩子,一本正經地對家長們說:“我長大了想當醫生”或“我長大了想當警察”的時候,家長們該如何答覆孩子,是支持還是不支持?家長的想法不代表孩子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家長的片面想法不能強制地灌輸給孩子,我想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一線英雄的感恩之情

家長朋友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感情”、“有溫度”的人,不能成為一個“情感冷漠”、“品行低劣”的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幼兒時期開始、要從他們喜聞樂見的生活中開始。疫情下,讓我們的孩子重新地認識醫務工作者、警察等這些即平常而又偉大的人,學會感恩、學會敬仰、學會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