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供應拖後腿 歐洲車企“很受傷”

最近,LG化學讓歐洲幾家車企很苦惱。上週,捷豹

宣佈,由於LG化學動力電池供應短缺,其計劃於2月17日起關閉奧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產線,時間為一週。2月21日,奧迪也證實,由於零部件供應問題,e-tron純電動SUV將暫時停產。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停產也是與其動力電池供應商——LG化學有關。

據德國《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報道,由於LG化學電池供應問題,奧迪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e-tron純電動SUV產線將停產4天。這已經不是奧迪e-tron第一次因電池供應不及時而影響生產進度。2019年4月,在e-tron開始量產後不久,由於無法從供應商LG化學獲得足夠的電池,奧迪就已經減少了e-tron的計劃產量,全年將只生產4.5萬輛電動汽車,比預期少1萬輛。

顯然,目前的電池供應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不得不被迫停產了。

據悉,目前奧迪布魯塞爾工廠每小時生產20輛汽車,此前計劃將產量提升至每小時24輛,但是由於零部件供應問題,該計劃已經被推遲。1月初,奧迪也同步縮減了今年1季度e-tron產量目標。有媒體報道稱,奧迪原本計劃今年e-tron車型的產量最高為7萬輛,但由於產能問題,現在他們將這一數字修改為4萬輛。

被LG化學“耽誤”的車企顯然不止捷豹和奧迪兩家車企,因電池供應問題,戴姆勒在提高產能上也遇到了問題。2019年戴姆勒原本希望銷售25000輛奔馳EQC,但由於LG化學電池供應不足,結果只生產了約7000輛,產量大打折扣。戴姆勒計劃今年全年生產約50000輛奔馳EQC,LG化學能否“不拖後腿”還需觀察。

目前,LG化學為歐洲車企供應的動力電池主要由其位於波蘭弗羅茨瓦夫的歐洲工廠生產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LG化學於2016年在波蘭開建歐洲首家大型動力電池工廠,2018年LG化學將該工廠投資增至16.3億美元,可為10萬個電池組生產足夠的電池,並預計到2020年該工廠動力電池將達到20GWh。同年12月,LG化學繼續對該工廠追加投資,希望未來該電池工廠的年產能可提高到70 GWh。

據電池中國網瞭解,LG化學歐洲工廠服務客戶囊括了戴姆勒、奧迪、大眾、捷豹路虎、PSA、保時捷等歐洲大部分車企,並且該工廠還針對不同客戶規劃了不同產線。如1號電池產線主要服務為雷諾、捷豹路虎等客戶,2號電池產線產品主要供應奧迪、保時捷和戴姆勒等客戶,目前其歐洲工廠電池產線共有7條。

據悉,LG化學為提高歐洲工廠的產出效率,在歐洲工廠導入了先進的“寬幅高速”產線(以較高的速度生產出尺寸較大的電池,與其軟包電池相匹配)。但是這條先進的產線其投入產出率(良品率)卻相當不穩定,波動很大。據媒體報道,目前該產線的投入產出率只有80%,遠低於其韓國本土的工廠98-99%,因而嚴重影響到其電池交付。

屢屢爽約,給其他電池企業機會

當前,歐洲車企都在加快電動化進程,包括大眾、寶馬、戴姆勒、沃爾沃、PSA等歐洲傳統主流車企都紛紛發佈了電動化戰略目標,電動車型陸續推出或量產,因而對於動力電池需求也非常龐大。

在車企紛紛轉型的節骨眼上,動力電池供應不足的問題就會導致像捷豹、奧迪和奔馳等車企出現被迫停產或延期交付的情況。因而,不少車企也在想辦法:一方面尋找更多動力電池供應商,簽署長單協議;另一方面也在謀求與電池企業合建或自建電池廠。

如2018年捷豹和三星SDI簽署了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寬其電池的供應商渠道;大眾集團與寧德時代、三星SDI、SKI等企業陸續簽署合作協議;戴姆勒也在LG化學之外,新增了孚能科技、寧德時代、三星SDI等動力電池供應商。

在合資建廠方面,目前大眾、戴姆勒、寶馬等歐洲車企也紛紛參與到歐洲本土動力電池項目的建設中,希望在動力電池穩定供應和成本控制上掌握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