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各种刑罚方式多样,手段也是非常残酷的,什么凌迟处死啊,腰斩啊,车裂啊,都是极其残忍的酷刑了。在众多刑罚当中,剥皮的残忍程度仅次于凌迟处死,通过众多的历史文献显示,这种刑罚也是一个曾被多次使用过的酷刑。

那么,这种处罚的方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又是谁“发明”了这样一种残忍的杀人方法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这种剥皮的刑罚有两种实施方法:

第一种是从人的背部皮肤开始,一刀下去,将后背的皮肤分成两半,然后,再用刀子慢慢将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分离,就像蝴蝶翅膀一样给撕开。而其中,对于胖子的操作最为困难,因为,胖人身上脂肪厚,皮肤和肌肉之间有一层厚厚的肥油,很难剥。

还有一种办法是说把人埋在土里,然后,将头顶用刀划开一个十字形的口子,先将头皮拉下来,然后,再往里面灌水银。因为,水银是非常重的,所以,这样灌下去,会将肌肉和皮肤给拉扯开来,但是,这种方法的可信度还是有待考核的。

剥下来的皮会被做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起到震慑作用。最开始剥皮是在人死后才剥的,不过,后来又发展成了活剥,残忍程度更是进一步升级了。

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在中国古代,很多帝王都曾用过剥人皮的这种残忍的方法来惩罚罪犯,或者是冒犯自己的人。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汉景帝时,广川王刘去就曾“生割剥人”,但至于具体的操作办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三国时,吴国末帝孙皓也曾剥过人脸上的皮。在吴国灭亡之后,孙皓就向晋国投降了。

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和侍中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观看,王济便随口问孙皓道:“听说当初你在吴国的时候,曾剥人面、刖人足,有这样的事情吗?”孙皓回答说:“如果,当臣子的在君主的面前失礼,没有尽到其作为臣子的本分,那么,他就理所应当受到这样的刑罚。”

而此时,正在下棋的王济,他的腿正在棋桌下面伸着,而且,两只脚都已经伸到司马炎所座的位置那边儿去了,他听到孙皓的话之后,立即把腿缩了回来。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孙皓的确使用过剥人面皮的刑罚,而且,他对于自己的这种做法毫不掩饰,更是觉得理所应当。

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刑罚的残忍性,对于人们心理上的震慑作用有多么的巨大,即便是像王济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听到剥皮之刑时也会心存芥蒂,不由得产生了恐惧和害怕之感。

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当然,除了孙皓使用过剥人面皮的刑罚以外,在十六国时期,前秦苻生也曾经把一些死囚剥去面皮,还让他们唱歌跳舞,供自己观赏取乐,想来也是够变态的。北齐的统治者高氏,也喜欢剥人面皮。当初,侯景从北齐南逃回梁之时,高澄命令逮捕侯景的妻子和儿子,然后,先是非常残忍地将他们的面皮剥下,然后,再用一个大铁锅,放上油,把他们活活的给煎死,残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

后来,北齐的幼主高恒也继承了他祖父辈和父辈的残暴基因,喜欢拿杀人、折磨人来取乐。他经常将人的面皮剥下来,并且,还喜欢自己亲眼观看剥皮的过程,以被剥者的痛苦为自己的取乐内容。通过众多的历史资料显示,在六朝之前,虽然,也有剥皮之刑,但还只限于剥人的面皮。不过,后来随着惩罚手段的不断升级,处罚方法的不断演变,剥皮之刑也从原来的面部剥皮,变成了全身剥皮。

在元朝初期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将阿合马处死,并抄了他的家,没收了他家的所有东西。其中,在对阿合马的爱妾引柱的房间进行搜查的时候,武士们从她的衣柜当中搜出了两张熟好的人皮,并且,在这两张人皮上面,还连着两只保存完整的人耳朵。后来,当忽必烈问到她这两张人皮有什么用的时候,她回答道:“这是用来诅咒的。”

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据引柱所述,在诅咒的时候,将人皮放在神座的上面,念出咒语的时候,人皮就会发出相对应的声音。后来,元世祖便下令,将引柱、画师陈某,以及阿合马的另外两名亲信曹震圭、王台判处剥皮示众的刑罚,而这个剥皮,就是将他们身上的所有的皮都剥下来,手段那是非常残忍的。

到了明朝,明太祖对元末贪官污吏极其痛恨,也深知官吏贪污横行对朝廷统治的危害。他即位后,采取严厉的措施惩治贪污官员,最残酷的一个刑罚就是“剥皮”。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他更是颁布了《醒贪简要录》,其中就有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的枭首示众、剥皮楦草。”

在哪里剥皮?

当时地方各个府、州、县、卫衙门左边的土地庙,就是剥皮的刑场,所以,老百姓又称土地庙为“皮场庙”。

在朱元璋“剥皮揎草”之前,还有谁这样做过?他们的手段更加残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像剥皮这样残忍的刑罚种类众多,也残害了众多无辜的生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这种残忍的刑罚也随之慢慢减少,最后消失了。

【《三国志》、《元史》、《醒贪简要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