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东汉统治者认识到掌握历史书话语权的重要性,开始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史书的编撰。汉明帝马皇后曾经过问对汉明帝一朝历史的编撰。她下令将兄长马防为汉明帝生病而操劳的事情删去。汉章帝觉得很纳闷,就问马太后:舅舅服侍在先帝左右将近一年,不仅没有什么褒奖,如今连他的功劳也不记录,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太后答道:“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著也。”(《后汉书》第410页)

国家的史馆设在皇家藏书阁东观,因而所修成的书称为《东观汉记》。它的成书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完成。大体而言,《东观汉记》的编撰经历了四个阶段。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汉明帝时期,曾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同修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建武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人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是该书的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

汉安帝时,邓太后临朝,刘珍、李尤、刘騊駼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汉安帝永初时期。此时,这本书才有了《汉记》之名,写作地点从此徙至南宫东观。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刘珍等人去世后,伏无忌、黄景等承命撰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汉桓帝时,又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撰孝穆、孝崇二皇传和顺烈皇后的传记,《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等皇后,《儒林传》增入崔篆诸人。崔寔又与延笃作《百官表》和顺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规模。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到了汉灵帝的时候,马日磾(dī)、蔡邕、杨彪、卢植、韩说(yuè)等,补作纪、志、传数十篇,下限延伸到汉灵帝。可以说《东观汉记》的编撰几乎与整个东汉一朝相始终,一直到东汉王朝灭亡,这本书也没有最后完成。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55: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是第一部官修史书,开创了政府官修史书的传统。《东观汉记》的观点当然都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但当事人写当时事,也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范晔等人的《后汉书》大多取材于《东观汉记》。后来随着范晔《后汉书》的流行,《东观汉记》逐渐散佚。唐朝的时候,《东观汉记》已经不全了,到元代就彻底散佚了。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十四卷。当代学者吴树平的《东观汉记校释》搜罗最为完备。 \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