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的輪迴

蔣思瑩 半導體行業觀察

IC Insights曾在去年八月發佈了2019年上半年全球前15大半導體公司銷售額排名榜單,在這份榜單中,不乏脫胎於系統公司併成長為半導體巨頭的企業。而如今,伴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來臨,那些曾經剝離了半導體業務的系統公司,似乎又在試圖重新擁抱半導體業務。


芯片產業的輪迴


被剝離的半導體業務


追溯在上述全球銷售額居於前十五半導體企業的歷史。其中,英飛凌的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於1999年獨立;NXP是飛利浦於1960年所創立,2006 年NXP從飛利浦分離出來,成為了一家獨立的半導體公司。在這份榜單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1984年ASML從飛利浦獨立出來,專門致力於研發光刻技術;1999 年,摩托羅拉將其半導體元器件事業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安森美半導體,主要繼承了摩托羅拉的模擬 IC 產品線。而後,2004年,摩托羅拉將其整個半導體業務拆分出來,後來這部分成為了曾經赫赫有名的飛思卡爾;在歐美巨頭廠商們紛紛剝離半導體業務的同時,亞太地區也有了相同的動作,2003年,日立和三菱電機兩大公司剝離了其半導體部門,共同組成了如今的瑞薩電子。

這些系統廠商中為什麼能夠孕育出優秀的半導體企業?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系統廠商放棄了半導體業務?

從成立時間上看,飛利浦成立於1891年,西門子成立於1847年,三菱電機成立於1921年,摩托羅拉成立於1928年。彼時,工業進步帶來的紅利,讓這些廠商進行了資本積累。而此時,集成電路還處於混沌的階段。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左右,硅谷八叛逆從肖克利實驗室中走出,在晶體管開始走向商用的同時,也讓當時的系統廠商看到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景。


就此趨勢,這些廠商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左右,紛紛將目光轉向了半導體業務。加之此前的資本積累,這些系統廠商很快就在半導體行業中風生水起。

芯片產業的輪迴


摩托羅拉是全球最早的半導體公司之一,1948 年摩托羅拉就開始從事半導體業務。1955 年摩托羅拉就生產了世界上第一批商用高功率晶體管,用於車載無線電。六十年代,摩托羅拉還參與了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併為阿波羅計劃提供了數千顆半導體元器件。1965 年,飛利浦也生產了其第一個集成電路,這也是它進軍半導體領域的起點。而後,飛利浦還發明瞭CCDs和LOCOs,為 晶體管和集成電路上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出現了大爆發,半導體也從商用逐漸走向民用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得英特爾等半導體巨頭得到了飛速發展,系統廠商的半導體業務也在此期間成為了他們的發展支柱,不僅如此,這些系統公司還一度引領了半導體領域的風潮,舉例來說,固態產品公司(SSPI)、西門子愛迪生斯旺公司(SES)和摩托羅拉等公司就曾在此期間引入了低成本的高壓高速晶體管,並將開關電源推向主流。由此可見,這些系統廠商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

但系統公司半導體業務的繁榮僅僅保持到了2000年左右。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這些系統公司開始紛紛剝離其半導體業務。在這個十年當中,是哪些情況促使半導體業務獨立了出來?

眾所周知,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這種情況導致了飛利浦消費電子(包括黑電業務)和半導體部門虧損,同樣地,摩托羅拉的半導體業務也受到了此經濟狀況下的影響。據相關資料記載,在2001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半導體行業的銷售額暴跌了32%,而這種情況直到2004年才得以緩解。

另一方面,此前從事半導體業務的企業都是採用IDM模式,由於半導體業務不再像之前一樣賺錢,所以使得許多原來的IDM廠商無意繼續承擔晶圓製造所需的鉅額資金,這其中就包括摩托羅拉。但在這種情況下,代工廠業務卻蒸蒸日上。Fabless模式的興起,讓一些半導體設計公司得以發展,這些公司的發展或許也讓系統巨頭感到了壓力。與此同時,醫療等其他領域也在這個時間段內開始發展,這也讓系統巨頭們看到了半導體以外的業務的發展機會。

半導體相關業務再次受到重視


但那些曾經被系統公司所“拋棄”的半導體業務,在當今半導體市場中仍然還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近些年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公司似乎又開始有意“重拾”半導體相關業務。在這其中,就包括2016年西門子以45億美元收購半導體設計軟件廠商Mentor。除此之外,索尼也頂住了來自投資方的壓力,力保其半導體業務不被拆分出去。

就目前市場形勢來看, 在過去幾年中,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主要依賴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需求, 以及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應用的擴增。具體來看,單就手機這一種消費電子來說,就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了無數個發展的機會——手機芯片的迭代需要先進工藝的支持、攝像頭的改變為CIS帶來了發展的契機、TWS耳機也推動了相關射頻芯片的發展。而我們都知道,索尼的半導體業務以CIS見長,受惠於手機等電子設備對CIS的需求,也使得索尼的半導體業務營收得到了增長。


芯片產業的輪迴

對於未來來講,半導體仍然是一個具有潛力的發展領域。而這種發展潛力將是由AI所帶動的。據麥肯錫發佈的報告顯示,AI可以讓半導體公司從技術堆棧中獲取40%到50%的總價值,其中存儲將實現最高增長,半導體公司將在計算、內存和網絡方面獲得最大價值。到2025年,人工智能相關的半導體可能佔所有需求的近20%,這將轉化為約670億美元的收入。

這也與各大企業開始重新重視半導體領域息息相關,據相關報道顯示,索尼拒接拆分其半導體業務的理由就是,索尼計劃把掌握世界最大份額的圖像傳感器與人工智能(AI)結合,開拓車載業務等。半導體被定位為“索尼科技的象徵”。該公司表示,“從提高長期企業價值的觀點來看,半導體是最為重要的技術”。

此外,還有很多也強調了半導體業務的重要性,並就其重要的半導體環節成立獨立部門,並加以資金投入。三星就是其中之一,其晶圓代工業務於2005年推出,但近些年來,三星為了減少對存儲產品的依賴,開始拓展存儲產品以外的半導體業務,這其中就包含了晶圓代工業務,因此,2017年三星將其晶圓代工列為了獨立業務部門。在2019年中,三星方面還傳出了他們對晶圓代工業務投資的消息,並意圖與臺積電在3nm節點處一爭高下。

新興產業為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但同時,這波半導體熱潮中也生產了新的競爭對手。也就是說,在曾經的系統巨頭試圖重新擁抱半導體業務的過程中,不僅要面臨著現如今的半導體巨頭企業,還要扛得住一些跨界企業試圖搶奪半導體行業的紅利。


結語


在半導體產業的輪迴當中,有些被拆分的半導體業務成為了一方霸主,也有些品牌風極一時卻終淹沒於半導體行業歷史的洪流中,成為一代傳奇。這也正說明了半導體產業的成長需要長時間、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但追究為什麼半導體會產生這種輪迴,無外乎是僅是賺錢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