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声界没有郭德纲,相声还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吗?

三哥7536


我猜你肯定是想问,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会不会发展成现在这种接近早期未净化的二人转。

虽然现在广大相声爱好者对于相声发展成这个样子肯定很不好受,但实话实说,这个锅真不是老郭的。

郭德纲是爱相声的,虽然他现在更多的角色是戏曲演员和主持人,但早年他确实如他所说是爱相声的,这是肯定的。

而且郭德纲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比如高峰、刘鹤春、李根、李云杰他们也都是很器重的,对于谢金、岳云鹏也是提携的。

现在相声走向未净化二人转的路子并非郭德纲本意,一方面是市场因素,想赚钱就必须迎合一部分低级趣味的观众。

市场永远都是金字塔形的,相声市场同样,格调越低,下面的人群越大,这是市场因素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徒弟太多,需要赚钱。应该说郭德纲对云字科那些徒弟还是很用心的,但从鹤字科之后他基本上是大撒把

先红起来,怎么红?洒狗血、发臭卖荤,骚浪贱,把二人转扔下不要的糟粕捡了起来。

之前侯鹤廉出走德云社,据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看不上师兄弟们整天不学无术光想着怎么快速走红。

现在连一向不走荤臭活的张番刘铨淼都不能免俗,迅速被同化,可见德云社后台的风气。

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徒弟,郭德纲是没有办法的,这可能也是他整天往戏曲舞台钻的原因之一。

戏曲不仅是他的爱好,那里目前也是一方干净的舞台!

支持老郭!


我就是个码字的


我也是近两年才听说的郭德纲,沉寂了很多年的相声界,突然就从我的生活里随着郭德纲的出现如雷贯耳起来。不得不说是郭德纲把相声从不景气的深潭中拉出来的,不管他是主流还是非主流,但郭德纲功不可没!他是一个领军人物,相声业自从马三立、常宝华、姜昆、马季等之后沉寂至今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都是郭德纲这些年的努力,我很佩服他,他确实是当今人才,他的红火是社会产物,是必然的!



邓化青


郭德纲相声,确实使相声市场扩大了不少,有很多人叫好,“三俗相声,好哇,好哇,好哇。”真是蛙声一片,蛙声震天。

并不是故意贬低郭德纲相声。

因为,郭德纲为了赚钱,多卖门票,确实把旧社会的不好的相声段子,带给了今天的不懂事的年轻人,把旧社会的相声泥沙用于赚钱,对当今有点乱的社会思想起到添乱的坏作用,一般年轻人当然感觉不到。在这方面讲有点不道德。

当然,郭德纲手下人数众多,需要吃饭赚钱,没办法只能以赚钱为主,相声质量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就形成恶性循环,相声企业单位人数越多,相声质量越下降,越三俗,越低级。

怎么办?相声企业单位,人数多少,难道任其泛滥?还是有所规定?原来,政府办文艺团体,均有人员编制规定,那么,民营文艺团体,人员数量就可以随便了?


没了尖的球安全头盔


说什么也没用,姜昆主流,给国民带来什么?拿国家钱去国外送票说相声,说白了拿百姓纳税人的钱,高档旅游,美其名日,宣传国粹。反观郭德纲,非主流,卖票生存,人们爱看捧场,自创德云社,为国创收,国外演出一票难求,好比早点部,生意极好,人满为患,另一家冷冷清清,无人光顾,吃客都没了,老板三九天穿裤衩门口一站,高喊本店高雅,哈哈。


老贾


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郭德纲的出现,相声市场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火。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来逐步分析一下:

1、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广泛,相声已经被小品挤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历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上的相声节目逐年减少,喜爱小品的观众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相声历年来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也就慢慢被观众所边缘化。

2、在相声市场处于灰暗时期,一个从小就热爱相声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郭德纲,他经历了三次北漂,经过多重磨难,终于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他的初衷是“让相声回归小剧场”。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刚开始基本没有没有观众进场听相声,所以基本就没钱赚。

为了能让剧场生存下去,郭德纲在外做一些副业来贴补小剧场。他曾经做过编剧,参加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2003年,郭德纲参加拍摄了安徽卫视的一档叫‘’超级大赢家‘’的节目,让他在商场橱窗里待上48小时,我看过这段视频,让我感到非常难过。但是郭德纲通过这样的磨练,让他更加坚强的去面对一切挑战,把欢笑带回了小剧场,也成就了德云社如今的辉煌。

3、郭德纲是难得的相声奇才,他打破了多年相声固定的表演形式,他以扎实的功底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相声的魅力,还让国粹京剧及各种地方戏曲得到广泛的转播,现如今大江南北喜欢听郭德纲相声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手机里都会存几段他的相声,还有许多人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放松心情带着笑容入眠的,不听就睡不着。

4、郭德纲让当今相声市场火爆起来,他并不想一家独大,他先后帮扶了很多相声同行,希望整个相声行业欣欣向荣。

5、德云社的全国巡演场场爆满,估计历史上没有那个时期能达到这个高度。郭德纲还做了一件前辈没有错过的事,他让相声走出了国门,将中国相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外国华侨亲身感受到家乡的传统相声表演,倍感亲切,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相声的魅力。

就是这么一个初中还没上完的人,居然被邀请到世界知名学府“多伦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大学生做演讲,敢问有几人能做得到?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郭德纲的出现,可能还会有李德刚、王德刚的出现。我举目一望,当今还活跃在相声界的其他演员当中,还就真的找不到能达到郭德纲这样的的水准演员。

所以说我可以才敢肯定的说,没有郭德纲的出现,相声市场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火。


马上封侯168


首先,谁能告诉我现在的相声发展成什么样了?难道相声现在是空前的盛市了?还是已经超过其他的文艺种类。相声和评书,二人转等各个曲艺门类都是扎根于民间。流传于市井当中。 在历朝历代只是艺人吃饭的一种手段而已。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侯宝林,马季,姜昆。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通过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并且借助电视这个主要的载体。让各个层次的人民都接触了到这些我们爱看爱听的曲艺节目。电视作为传播工具,功不可没。这几代人,功不可没。说句实话。不是贬低任何人。郭德纲的相声如果上电视。不见其就比姜昆的相声要好到哪去?所谓好听的好看的也就是郭德纲说的电视不让播的才迎合大众的心理。最后说一句,郭德纲商业运营是成功的。但如果说他给相声带来的盛世,那大家就太高看他了。相声自始至终历朝历代都没有盛世而言,因为它迎合不了时代。


手机用户61050574654


第一,我很喜欢听相声,老一辈的艺术家,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等等,我基本上都听全了,然后是马季,后来的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等等,我都喜欢听!

第二,在郭德纲出来之前,我已经好几年没听过相声了,为什么?大家想想!

第三,在郭德纲出来之前,很多说相声的演员,不是去演小品了,就是去演电影了,要不就是去演电视剧了,要不就是做综艺节目了,反正几乎没有一个正经搞相声的!

第四,那为什么现在又有很多人喜欢听相声?郭德纲难道没有功劳吗?

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预订人生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聊的一个话题了,如果没有马化腾,中国的游戏市场还会是这个样子的吗?答案是会的,因为没有马化腾就会有刘化腾、张化腾、李化腾等等等等,只要有商机,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就会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长短的关系罢了。

同样可以用在今天的相声圈,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界还会发展成这个样子的吗?会的,可能没有郭德纲,有李德刚,有张德刚,而郭德纲的出现让相声提前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仅此而已。相声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巨大利润,吸引着相声艺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相声作为娱乐圈里面的一个特殊行业,既有高福利也有高风险,而郭德纲只不过是把高风险完美的转换成了高福利罢了。

郭德纲在相声界自称为小学生,略显低调

在很久之前,郭德纲每次登台的时候都会先说上这样的一句话:我是相声界的小学生,当然这句话有很大的调侃成分,但是这句话也能够显示出郭德纲对自己的心理定位和目标追求。任何一个行业出现一位大师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钻研的越深,钻研的越透,越能明白这个行业的可怕之处和这个行业的顶尖存在。

所以我们常见的那句充满哲理的话,成熟的穗子都是尖儿朝下的。现在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郭德纲的发家史或者说他真正的成名史是在2000年左右,在2000年的时候德云社,哦,不好意思,那时候叫北京相声大会。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观众,而郭德纲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批钢丝。

但我们再回顾一下那个年代,真正意义上把相声领进小剧场的并不是只有德云社,除此之外还有那么两三家做的也相当不错。比如当初的京城小王子:王子健,如果时间往前推一下,还可以把冯巩和牛群找出来。

在相声领域短时间之内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或者说在刹那间让相声辉煌一下,德云社并不是先例,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只不过真正意义上让德云社发展起来,让相声长久的红火起来,让观众喜欢上这门艺术,却是德云社在20年的摸爬滚打中慢慢做到的。

相声终究还是有市场的,这个行业的人不多,但却也不少。

相声的确落寞过一段时间,而且在那段时间里被二人转,小品,默剧等诸多喜剧节目围追截堵,混得很是狼狈。不得不提的是相声作为体制内的专属控制产业,铁路文工团也好,还是后期成立的诸多社团也罢,都不甘心也不愿意让相声就此冷落下去。

更重要的是相声领域,虽然挣钱有些困难,但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还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有足够大的利益就会推动着越来越多的相声艺人投入这个行业。有人来,数量的变化就会慢慢引发质变,在这么多的相声艺人当中,总是那么一两位顶尖的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不吹不黑,单纯的拿德云社郭德纲来举这个例子的话,即便现在没有郭德纲,即便没有德云社,在将来的某一天仍然可以有一个相声艺人,被大多数观众所接纳,只不过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结语:未来的事情得由未来说了算,咱们现在谁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现在既然有了德云社,好好听相声就是了,过多的假设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相声小虾仁儿


相声运作流传百年的一种艺术形式,肯定不会会消失,因为相声是有一定观众基础的。即便没有郭德纲把相声发展到现在的商业高度,也一样会有其他人来做这件事情。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说句题外话。就现在对郭德纲艺术成就的争论。很多人认为郭德纲已经可以和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相声大师相提并论了,这是错误的,单就艺术成就而言,现在很多的相声演员都能超过郭德纲,但就对相声的发展而言,没有人能比的了郭德纲。总之一句话,郭德纲是相声演员,而不是相声艺人。


李金山看排球


每个行当在每个时期都得有个人站出来,以此为轴,辐射周边,只是做的好坏不等而已,郭德纲做的就挺好,有人说郭德纲为了钱,为了利益,我感觉没什么不对,这世界没什么是长久的,只有利益是长久的,用利益带动文艺发展是正确的,甭喊口号,都是虚的,利益才是硬道理。

顺便说一下,没了郭德纲还有刘得刚,再者说了,这社会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