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營收佔比是多少,為什麼還有人說手機只是華為的副業?

lvningwei


手機消費零售業務佔據華為越來越大的比重,2017年佔比營收43%,僅次於運營商業務。不管華為的手機營收佔比是多少,手機都永遠只是華為的副業。華為的主業是運營商業務,這是華為必須承載的責任。

華為起家於運營商業務,在通信業中多年投入巨資研發,現在已經成為了通信製造業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企業,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華為的通信設備佔比是全球的28%。

雖然華為的手機業務的營收也在不斷的創下新高,在2018年銷售了超過2億部手機,但是華為的根還是在通信設備製造上。

華為多年來投入資金研發,在通信領域不斷壯大,也是成為了中國通信業“專利保護傘"中重要的一部分,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興、信科等通信業企業一起給中國的手機廠家出海之路保駕護航。

從中國通信業的角度而言,也是從中國的發展而言,主業放在通信製造業上的華為,才是重要的華為。這是使命,也是華為必須承擔的責任。

就通信業裡地位而言,手機終端做為通信業中最末端的UE,雖然可能銷售額也不小,但是並不算主要的領域。

在通信領域中,手機僅僅是作為移動通信領域中最末端的終端存在,在整個網絡中只佔了非常小的一塊。

雖然手機也有很大的銷售額,也有不小的利潤,但是就重要性而言,甚至可以說是並不重要的,至少暫時是如此。

而手機裡的某些科技,實際上是和移動通信技術息息相關的,甚至可以說華為之所以手機可以做到今天,完全是移動通信領域不斷研發的"副產品\

幷州阿健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華為手機營收差不多可以佔到總營收的50%左右,今年華為的營收在7000億左右。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華為可以沒有手機業務,卻不能沒有通信業務。

看看現在做手機的企業就知道了,中國的手機制造商成為組裝廠更合適一些,不掌握核心技術,只是進行外觀設計和手機組裝,門檻太低。

華為是一家通信設備製造商,放眼全球,沒有幾個企業能夠在通信製造業後來居上的,華為算一個。通信製造業有著極高的技術壁壘,經過30多年的技術積澱,華為有著深厚的技術功底和極強的創新研發能力。高通雖然不生產通信設備,每年專利費都能收幾十億美元,由此可見一斑。手機公司都害怕和高通打官司,小米,魅族都吃過這方面的虧。

技術出身的華為,從來沒有把國內的公司列為競爭對手,只有蘋果和三星。這也是為啥大家說手機是華為的副業,稍微搞搞研發,國內的公司就沒有還手的能力了。

我是數碼愛好者老楊,如果有用,記得關注我。


數碼愛好者老楊


根據華為發佈的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達到7212億元,其中消費者業務3489億元,佔比48.4%、運營商業務2940億(佔比40.8%)、企業業務744億(佔比10.3%),消費者業務已經佔比近過半,且銷售增長幅度極大。

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穿戴設備以及其他產品(具體包括移動寬帶、智能家居、配件),其中手機業務佔比80%以上,所以手機現在並不能說是華為的副業。

為什麼會有人說手機是華為的副業?

之所以大家一致感覺手機是華為的副業,主要是華為的手機發展的速度太快,快到讓人難以反映過來,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在2015年之前說手機是華為的副業並不為過,因為即使是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華為消費者業務佔比僅33%,運營商業務佔比近60%;2016年消費者業務佔比僅34.5%,運營商業務佔比56%,即使是到2017年消費者業務仍然沒有超過運營商業務(2017年消費者業務佔比39.3%,運營商業務佔比49.3%)。消費者業務真正超過運營商業務的是2018年。當然了其實從2015年起,手機就不能算是副業了,畢竟2015年第一次佔比超過30%,近三分之一的收入說副業確實有點為過。

運營商業務是什麼?

很多人好奇,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強?運營商業務官方一點的來說,就是華為通過建立通信網絡中的交換網絡、傳輸網絡、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絡和數據通信網絡,為全球各地運營商和企業提供硬件設備、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

簡單一點的來說,運營商業務就是為各家通信運營商(比如移動、電信和聯通)提供產品及服務,相當於運營商的上游企業。以前這方面霸主是愛立信,不過在2017年已經被華為趕超了。


鯉行者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不管華為的手機營收佔比是多少,手機都永遠只是華為的副業。

華為的主業是運營商業務,這是華為必須承載的責任。

華為起家於運營商業務,在通信業中多年投入巨資研發,現在已經成為了通信製造業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企業,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華為的通信設備佔比是全球的28%。

雖然華為的手機業務的營收也在不斷的創下新高,在2018年銷售了超過2億部手機,但是華為的根還是在通信設備製造上。

華為多年來投入資金研發,在通信領域不斷壯大,也是成為了中國通信業“專利保護傘"中重要的一部分,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興、信科等通信業企業一起給中國的手機廠家出海之路保駕護航。

從中國通信業的角度而言,也是從中國的發展而言,主業放在通信製造業上的華為,才是重要的華為。這是使命,也是華為必須承擔的責任。

就通信業裡地位而言,手機終端做為通信業中最末端的UE,雖然可能銷售額也不小,但是並不算主要的領域。

在通信領域中,手機僅僅是作為移動通信領域中最末端的終端存在,在整個網絡中只佔了非常小的一塊。

雖然手機也有很大的銷售額,也有不小的利潤,但是就重要性而言,甚至可以說是並不重要的,至少暫時是如此。

而手機裡的某些科技,實際上是和移動通信技術息息相關的,甚至可以說華為之所以手機可以做到今天,完全是移動通信領域不斷研發的"副產品\

通信一小兵


從19年半年報來看,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已經成為大頭了達到 55%。

但為啥總說手機是副業呢?

首先,華為的起家,就是運營商業務。這是基礎,這就好比阿里如果有一天,雲服務營收超過電商了部分,但對於阿里來說,電商仍是其根本業務。

第二,對於華為來說,手機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成為一個重點業務。也許,未來有一天,就會有別的新業務來替代手機業務。

第三,公司的業務核心業務,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亡。手機業務做的很好,但國內還有很多手機廠商,活的也挺好,及時華為不做手機了,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也沒有多大。但運營商業務,華為是真老大,不可替代。

總結

9年半年報來看,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已經成為大頭了達到 55%。


但為啥總說手機是副業呢?


首先,華為的起家,就是運營商業務。這是基礎,這就好比阿里如果有一天,雲服務營收超過電商了部分,但對於阿里來說,電商仍是其根本業務。


第二,對於華為來說,手機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成為一個重點業務。也許,未來有一天,就會有別的新業務來替代手機業務。


第三,公司的業務核心業務,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亡。手機業務做的很好,但國內還有很多手機廠商,活的也挺好,及時華為不做手機了,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也沒有多大。但運營商業務,華為是真老大,不可替代。


總結

公司核心業務,是戰略性,不是從短期的營收來確定。那怕是副業超過了主業的營收。

主業就是那個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為你賺錢的業務。這樣才能保持,發展新的業務。


極客的港灣


5年前,手機可以說還是華為副業。但今天,手機業務成為了華為的支柱,頂起了集團的半邊天,也是今後華為增長的第一大動力。

2015年華為手機銷量1.08億部,銷售額1298億元,佔集團總營收(3950億元)的份額是33%。2016年華為手機銷量1.39億部,銷售額1815億元,當集團總營收(5216億元)的比重是35%。2017年華為手機銷量1.53億部,銷售額2360億元,當集團總營收(6036億元)的比重是39%。

2015-2017年,華為手機業務在集團營收中的比重逐年攀升。而且2018年這個比重肯定會超過40%。華為手機銷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平均單臺手機也在快速增長。2015-2017年分別是1201元、1306元、1542元。

2018年華為手機單臺手機均價將達到1800元左右。如果今年華為手機發貨了達到2億部的話,全年手機業務營收將達到3600億元左右。這個營收規模幾乎接近2015年整個華為集團的總營收了。

2015-2017年,華為集團營收平均增速為23.6%,而同期,手機業務營收平均增速卻高達34.8%,比集團業務平均增速快了11.2個百分點。

在2017年之前,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最大的營收版塊,但2017年其佔華為總營收比重首次跌破50%。而且2018年消費者業務收入(主要是手機)將追平甚至反超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最大營收版塊。

快速增長的手機銷量,是華為營收增長的最大來源。2017年華為營收比2016年增加821億元,其中消費者業務就貢獻了574億元,貢獻度為70%。這種局面未來或許或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目前,華為運營商業務增長很疲軟了,而企業業務規模還很小,因此增長的動力源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消費者業務,尤其是手機業務的肩膀上。


財經知識局


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已經給消費者業務做了定位:手機是華為的輔助產業,是用來賺錢的,它是負責輸送的擔架隊,讓運營商業務衝鋒陷陣,攻佔高地的。

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1798.08億元,佔華為總營收的34.5%。2017年華為在全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53億部,銷售收入23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9%,以39.3%的比重已經成為華為第二大業務板塊。到了2018年,華為消費性業務營收達到3,489億元,較2017年增長45.1%,佔總營收48.4%。

從這三年的銷售數據上可以看出,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主要是智能手機)是華為的三塊主要業務中增長最快的,華為畢竟是運營商業務起家,所以多年以來一直是運營商業務佔主導,包括公司的高層也是以運營商BG的負責人比較有話語權,但是隨著這幾年運營商業務的增長停滯和外部對運營商業務尤其是5G的打壓,手機這部分的業務一定會越來越受到華為管理層的重視!


安心生活


根據2019年上半年華為發佈的財報來看,華為上半年的營收有55%都屬於消費者業務。那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指的是什麼呢?具體來講就是手機、耳機、平板等一系列移動產品帶來的營收。換句話來講,手機給目前華為帶來的收益已經達到了華為總收益的55%。當然這只是今年上半年的情況。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手機給華為帶來的收益正在逐漸增加,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佔比的情況還會逐漸增加,這也就是說現在的華為手機已經成為了華為的主業,而且是華為最重要的一項業務。



之所以會有人說手機是華為的副業,主要還是因為華為最初是以運營業務為主的企業,直到現在運營業務的營收也達到華為總收入的33%。因此一直以來華為都比較重視運營業務,而且運營業務的營收也比較高。所以,會有人認為運營業務才是華為的主業,手機永遠都是副業。



但從現在華為的發展側重點來看,這樣的說法明顯有很大的錯誤。先不說手機是不是華為的主業,單單是華為在手機上的投入都會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也會讓人多手機廠商望其項背。這麼大力度的經濟技術投入,不說手機是華為的主業,可能華為自己都不信。

所以,現在說手機是華為副業的說法明顯就是錯誤的,完全可以說是不瞭解華為目前發展的狀況。


消費測評世界


感謝您的閱讀!

什麼是副業?在我理解就是比主業賺的多的,就是副業!當然,這是玩笑。我們很多人對華為的印象就是做手機的,反而不知道華為的偉大。所以,我們首先看看華為產業結構,這樣我們才能更精準的分析是不是手機是華為的副業?我們要重點分析華為2017年年年報!

先看2017年華為重點業務餅圖:


其中,運營商業務(49.3%)才是華為主營業務,而消費者業務(39.3%)算華為業務分之,最後企業業務(9.1%)是第三部分業務,還有其他業務。


運營商業務:

這裡麵包括了5G網絡,無線網絡,固定網絡,軟件,IT,全球服務,網絡能源等等業務都有涉及,比如提供視頻端到端解決方案。這才是華為主營業務!


企業業務:

這裡涉及到了雲計算,大數據,企業園區等等方面不斷髮展,這裡還包括裡金融領悟,製造領域,交通領域等等!

最後就是我們關心的消費者領域,這裡有一大部分是手機業務!這裡面不僅僅華為和榮耀的手機業務,更有云服務,所以雖然說華為在2017年手機業務貢獻了很大利潤,但是它在總體的利潤中還只是表現第二!

所以,很多人說華為手機業務是第二,沒有錯!它的主業是運營商業務,但是消費者業務也是它的重點業務,說副業有點不準確!


LeoGo科技


這說法是錯誤的,華為手機現在是,未來更是華為的主營業務,其他業務才是副業!

華為2018年完整的年報還未出來,我們就來看看2018年初華為定下的銷售目標吧!當時華為預定的全年銷售目標是1022億美元,同時各大業務板塊的營收目標分別為企業業務(EBG)106億美元,運營商業務(CNBG)450億美元,消費者業務(CBG)441億美元,剩下的歸入其他之中,其中雲服務為25億美元。

從以上制定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出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兩者的金額差距很小,僅有9億美元的差額,在整個盤子中佔比43.15%,而消費者業務其實也就是手機等這些終端產品,那由此可見一個營收能達到4成以上的業務絕不再是一項副業。

華為在2019年會上透露了2018年實際營收是1082億美元,同時也宣佈可2019全年的KPI,營收目標1259億美元,其中消費者業務營收650億美元,運營商業務441億美元,華為企業168億美元。

如此按照這個2019年的營收目標看的話,消費者業務已經成了主營業務,比重遠超了其他三塊業務體系,佔比已經達到了51.6%,超過了整體的一半還多。對於手機銷售目標,2019年是2.5億臺,2020年達到3億臺。

由此可見,華為手機現在早已是華為的主營業務,而原先比重較多的運營商業務處於下滑狀態。華為在手機這塊已經投入巨資進行研發,麒麟芯片,5G基帶以及相關的5G技術等,這些也都預示著華為對手機業務絕不是僅僅把它當作副業來看待的。

因此,華為手機不再是副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